張春平,陳 譜,喬 紅,李 巖,么煥開,段靜雨(徐州醫學院,江蘇徐州221004)
?
臨床藥學專業生藥學課程案例結合訪談教學模式初探
張春平,陳譜,喬紅,李巖,么煥開,段靜雨
(徐州醫學院,江蘇徐州221004)
摘要:案例結合訪談教學模式秉承傳統教學知識系統的優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且切實可行,應進一步推廣到其他醫藥學學科教學中。
關鍵詞:案例;訪談式教學;PBL教學;臨床藥學
生藥學是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品質評價及資源可持續性開發利用的一門學科[1]。我校于1997年開始,利用已有的臨床醫學專業這一堅實的醫學教育基礎,開設藥學和醫學完美結合的五年制臨床藥學專業方向,并面向全國招生,以培養臨床應用型藥學人才為主要目標,這既符合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國際藥學教育發展和藥學學科發展的大趨勢。根據臨床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我們按照現有的教學情況開設了臨床生藥學這本門課程,并有配套的自編教材,主要針對臨床藥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學生。
臨床生藥學理論雖不深奧,但概念較多、容易混淆,無論教與學都有一定難度。因此,如何采用較為靈活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變難記為易記,變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我們在生藥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2]。既往已采用的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由于生藥學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在課程中講授兩百余種生藥,而每味生藥項下均有來源、植物形態、采制、產地、性狀、顯微鑒別、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功效、附注等十余項條目,特別是條目中的內容容易混淆,學生普遍反映知識點易混,難以記憶。
案例結合訪談(Interview-Based Learning,IBL)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嘉賓共同參與討論的一種新教學方法[3]。
生藥學課程涉及許多概念和原則,概念和原則掌握不清,會影響其他理論知識的學習。可通過案例分析法加深對概念和原則的印象,加強記憶。例如,目前有很多以栽培品充當野生品藥材進行出售的現象,這里就涉及偽品和混淆品的概念。選擇與設計好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首要條件。教師可以從公開出版的書籍中精選,也可以從教師進行的中藥、新藥等產品開發項目中選擇。案例的內容必須具有系統性和綜合性,能巧妙整合課程內容,承載較多的知識點;案例的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能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易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案例的內容應具有新穎性,應不斷更換和補充新的案例;案例的內容還應難易適當,能充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手”。內容陳舊、太簡單或太難的案例都會影響學生參與的興趣,影響教學質量。
在完成階段性的理論教學后,可以進行案例教學。在開始集中討論案例前1~2周,把案例材料發給學生,并提出一些思考的重點和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準備工作。根據課程教學進行的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案例,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部分資料作為參考。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并通過認真思考,初步形成案例的解決方案。這個階段是必不可少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與否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學生完成準備工作后,可以自由組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人,先在各自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進行集中討論。集中討論時由各小組的代表發表本小組對于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每組代表的發言應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內,發言完畢后,其他小組成員提問,由發言人或本小組的其他成員回答問題。教師在集中討論前要對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積極鼓勵不同的觀點,發現學生知識的盲點和疑惑,以便課后補充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必要時適當提示,引導學生逐漸得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引導討論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另外,教師還要控制討論的節奏和進度,既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又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發言。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有謙虛的態度和博大的胸懷,勇于接受學生的質疑和反駁,營造師生之間平等的學習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或解決辦法強加給學生。
通過前期的實踐工作,我們覺得IBL教學模式產生了如下效果:(1)重點突出。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常常不知學習重點,通過訪談式教學,在主講與嘉賓兩位教師的問答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點突出。(2)拓寬學生知識面。主持人與專家嘉賓不是同一專業,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見解,在授課中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3)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專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學習。(4)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IBL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借鑒,共同提高。IBL教學模式集中了LBL教學與PBL教學的優點,秉承了LBL傳統教學知識系統的優勢,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4]。
臨床藥學專業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開設的一個全新專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們堅信在學校的努力探索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臨床藥學專業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臨床生藥學課程實踐性很強,所以改革要緊緊圍繞培養目標實施,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堅持科學、實用的原則,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素質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少青.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周霆,高寧.生藥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2 (28):143-144.
[3]吳素香,魏穎慧.案例教學法在中藥新產品開發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3(3):53-55.
[4]宋志國,魏敏杰,吳慧哲,等.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整合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4):90-91.■
基金項目:2014年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01410313009;201410313009Z)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8-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