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強(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武術文化在武術教育中傳承的研究
□何艷強(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輝煌而燦爛的歷史文化譜寫出了獨屬于中國的歷史之歌,彰顯出了中華民族兒女的智慧,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下,文化融合的浪潮中使得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呈現出了邊緣化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實現文化傳承與發展凸顯重要。而中國武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借助武術教育將武術文化發揚光大,以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亟待解決。本文針對武術文化如何在武術教育中實現傳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供參考。
武術文化 武術教育 傳承 對策 研究
中國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獨特的文化形式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大放異彩,透過中國武術文化,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武術自身的獨特藝術魅力,同時也將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藝術性與哲理性呈現在世人面前。因此,面對中國武術文化逐漸邊緣化的發展趨勢下,要想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就需要強調武術教育在武術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充分發揮出武術教育的橋梁功能,則就需要基于武術教育環境下提高度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并以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育對策來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
1.1、武術文化的內涵
基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武術文化已經被世人看作為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且受到國際社會友人的高度追捧,而何為武術文化是當前急需詮釋的主要內容。在相關研究領域中,關于武術文化內涵的闡述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為:中國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歷經歷史長河洗刷過程中而逐漸沉淀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具備中國傳統文化共性特征的基礎上,又彰顯出了自身的獨特文化形式與文化韻味。雖然對于武術文化內涵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于武術文化最根本認識是一致的,同時也是隨著歷史文化的變遷而逐漸變化發展的,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整體的構成部分之一,但又具備著獨屬于自身的文化體系,能夠將中國武術運動進行全面且集中的反映。
1.2、武術文化傳承的具體文化內容
第一,實現傳統哲學的傳承。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自古以來強調的是“陰陽相融,天人合一”思想,突出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對于習武之人而言,在熟練掌握武術動作的基礎上行,能夠達到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作用,并且能夠在體會其中內涵與意境的基礎上,悟出其中的哲學性思想內涵,所以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能夠將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文化思想進行傳承。第二,實現道德禮儀的傳承。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習武之人需要具備基本的武德,行俠仗義是習武者需要具備的基本品質,因此,在習武的過程中,還能夠在練就精湛武藝的同時,提升武者修為,實現中國傳統道德禮儀的傳承,彰顯出中國道德禮儀之邦的本色。第三,實現美學藝術的傳承。武術動作動靜結合,每個招式各具特色,但又需連貫,如同行云流水般,韻律感較強,所以也具備了一定的觀賞性,其中所蘊含的美學藝術價值是傳承武術文化的重點之一。
2.1、優勢
學校是傳授文化知識的陣地,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橋梁,要想實現中國武術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就需要借助學校教育這一途徑來進行踐行,通過系統性知識文化的傳授來確保實現武術文化能夠得到完整且系統的傳承,并為實現武術文化的創新與發揚光大奠定基礎。同時,政治方針政策指引著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向,而當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是黨在新時期對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武術教育成為傳承武術文化的橋梁也是社會政治、文化發展下的必然需求。此外,要想將武術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發揚光大,就需要確保擁有該種文化人群數量的不斷拓展,而武術教育面向著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在武術教育陣地中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自然具備了絕對優勢。
2.2、作用
在武術教育中,實現武術傳承能夠促使習武者在練習武術動作的過程中,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并因武術動作對習武者所提出的種種嚴格要求,比如最基本的蹲馬步,都能夠實現對習武者意志力的磨練,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習武者需要具備這樣的意志力與品質。同時,在習武的過程中,對于習武者而言,需要去反復琢磨動作,領悟武術文化的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的修為,并具備習武者應有的禮儀素養,從而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之作用。此外,還能夠促使促使習武者在接受這一教育的過程中,系統的掌握武術文化,并在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同時,具備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精神,進而為培養出合同的武術文化傳承者以將武術文化發揚光大奠定基礎。
3.1、片面強調競技武術的發展,忽略了武術文化的傳承
無論是在近代史中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還是在當今全國文化一體化的趨勢下,都使得中國人在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下而“忘本”,在我國教育事業中也是如此,教育理念與內容的逐漸西化致使傳統文化教育逐漸邊緣化。在當前的武術教育中,利益的趨勢促使武術教育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競技武術”上,且呈現出舞臺化的發展趨勢,進而致使武術文化難以在此過程中得到傳承與發揚光大。
3.2、現有師資力量薄弱
對于武術教育而言,作為武術文化傳承、創新與發揚光大的主要陣地,要想實現這一橋梁作用的發揮,就需要以充足的師資力量為支撐。但是,從實際教學的現狀看,大部分武術教師來自于體育院校相關專業,雖然具備了良好的文化基礎,但是武術基礎卻十分薄弱,缺乏武術技能下致使在實際教學中難以承擔起相應的教育任務,武術實踐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形式,“花拳繡腿”的武術招式甚至連最基本的強身健體作用都難以實現,何談武術文化與精神內涵的傳承。加上現有人員培養理念與模式的滯后性,致使無法為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提供必要的支撐。
3.3、習武人數銳減,武術文化核心內容難以呈現在教育中
一方面,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價值觀在慢慢發生改變,并在西方文化的侵蝕下而逐漸出現崇洋媚外的現象,很多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跆拳道、瑜伽術等內容,不僅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與審美需求,還能夠在社會中以此來謀生,成為一種職業選擇方向與出路。而習武之人卻在慢慢減少,并逐漸呈現出邊緣化發展趨勢,而一種文化的興衰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擁有該種文化的人數,這就致使武術文化因此而逐漸走向沒落。另一方面,在武術教育中,教材匱乏,教學內容單一,對于武術文化核心內容并未給予充分重視,很多時候武術教育又片面強調技藝的傳授,忽略了文化內涵的價值與作用,致使武術文化難以得到有效傳承。
4.1、實現對武術文化的全面解讀,強化對武術教育的政策支撐
要想借助武術教育來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首先就需要從思想上提升對武術文化的重視程度,要對武術的內涵進行詮釋,以實現對武術的準確定位。武術除了具有體育競技項目的特點外,還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著深刻的哲理性與藝術性,在當今全球經濟與文化一體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需要充分發揮出武術文化內在的價值,規避多元文化的沖擊并強調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同時,要借助武術教育來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就需要國家層面加大對該項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提高武術教育的地位,將武術教育逐漸發展為國學教育中的品牌,從武術文化傳承角度來促使武術教育理念的更新。
4.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武術教師的能力素質
武術教師作為武術教育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要想借助武術教育來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就需要針對當前武術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能力素質偏低的問題進行解決。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求要加大武術教師的培養力度,在開設武術專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將文化課與技能課進行統一,以確保在提升武術教師基本功的同時,促使教師具備完善的武術文化知識體系,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武術教師來服務于武術文化的傳承。在此基礎上,要加大對武術教師的培訓力度,確保現有武術教師能夠在進一步提升自身理論與實踐能力素質的基礎上,能夠在教學中做到“知行合一”、“為人師表”,為培養出優秀的習武之人,并將武術文化發揚光大奠定基礎。在電影《葉問》中,葉問作為詠春拳的傳承者,具備了習武之人所應該有的一切美好精神品質,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其門徒如師,武藝精湛的同時,以武德贏得世人尊重與敬佩,讓人再次深刻體味到了中國武術之魅力。
4.3、加大宣傳以提升習武人數并完善武術教育內容
基于當前習武之人銳減的現狀下,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將中國武術以多種形式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以武術的魅力來吸引更多的人來加入這一隊伍之中,并以武術文化之魅力來折服人,促使再加入習武隊伍之中時,習武者能夠端正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培養出合格的傳承人奠定基礎。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武術教育內容,充分挖掘武術文化的內在,并將其融入到武術教育內容之中,實現教材的更新與完善編寫,并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下對教育內容進行創新,以在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的同時,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國武術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去領悟武術文化的內涵,并在提升自身能力素質與修為素養的同時,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武術文化傳承者。
綜上,基于當前中國武術文化在多元文化沖擊下逐漸邊緣化的背景下,為了實現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光大,則就需要借助武術教育這一橋梁的搭建來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需要在全面解讀武術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大對武術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強化武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加大武術文化宣傳力度、完善武術教育內容,以促使武術教育能夠為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光大奠定基礎。
[1]何艷強.武術教育中武術文化傳承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高玥.淺談傳統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J].現代婦女(下旬),2014.
[3]馬永軍.傳統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J].搏擊(體育論壇),2010.
[4]孫成巖.武術教育由技能傳習向文化傳承轉變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
[5]劉雷.中小學生武術文化認知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6]管羅紅,成征濤.論傳統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的傳承與創新[J].宜賓學院學報,2007.
[7]周嵩山,任文崗,趙巧.對武術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傳承的探索[J].大家,2010.
G852
A
1006-8902(2016)-07-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