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豫(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淺談高職院校啦啦操運動員心理障礙的產生和調適
□戴豫(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高職院校啦啦操隊的技能水平差距不大,心理因素是影響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對賽前、賽中的心理障礙產生的表現及原因展開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調適方法。
高職院校 啦啦操 心理障礙 調節
2002年啦啦操運動引入我國,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2009年以來,隨著高校各類啦啦操競賽和培訓的展開,高職院校也逐步展開了啦啦操運動的啟動和推廣。高職院校的啦啦操運動起步較晚,且較多專業的學生在校時間僅兩年,有的甚至學習一年半就參加實習,剛培養出的一年級學生就面臨實習,后續面臨就業,因此,培養運動員的周期很短,大部分高職隊伍的技能水平差距不大。故而,在競賽中,心理因素成為高職院校獲取名次的主要因素。
如果賽前的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地解決,在運動員心理上積累膨脹,就會使他們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無法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有些運動員平時訓練成績很好,但在競賽時卻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是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本人只注重技術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心理訓練。不掌握不良心理的調節方法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而一旦克服了心理障礙,運動員可能臨場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本文就高職院校啦啦操運動隊的隊員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他們在競賽前、競賽中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并提供調節方法。
競賽心理障礙,是指運動員在賽前、賽中及賽后產生了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如:焦慮,緊張,思維能力減弱,失去應變能力與自控力,悲觀,淡漠,膽怯,恐懼等,其表現形式復雜多樣。競賽心理障礙將會直接引發啦啦操運動員的臨場表現失常。一場比賽中每個場上運動員的心理時刻要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緊張狀態。比賽中會經常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會導致運動員心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而影響接下來的比賽過程。而運動員的心理問題將會對整場比賽產生巨大的影響。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運動員不知如何去調整自己,其結果就是對比賽的認識程度越來越差,致使全體隊員都會受到影響,最后可能會造成比賽無法正常進行或是比賽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會明顯增多。
眾所周知,適度緊張可以使運動員發揮出良好的水平。而高職院校的啦啦操運動員,由于參賽經驗少,對對手不夠了解,缺乏自信等諸多因素,會產生心理障礙,這將直接導致其發揮失常或失誤,因此必須了解心理障礙的表現,分析其成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現心理障礙的成因對于運動員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運動員的心理出現各種問題又該如何去凋節、如何積極地引導,從而解決賽場上運動員的心理問題,才能讓運動員重新認識自己,并找到比賽時那種自信的感覺。
3.1、高職院校啦啦操運動員競賽心理障礙的表現及成因
通過觀察運動員表現,挖掘其產生心理障礙的深層原因。
(1)賽前心理障礙。
運動員可能因為賽前準備不足,比賽經驗缺乏,造成心理緊張,自信心調節錯亂,造成怕承擔責任的思想包袱。
①表現
臨近賽事,運動員會出現非正常情緒。包括過分激動、賽前冷漠和盲目自信。
過分激動時,運動員焦慮、心神不定、過度或過早興奮、情緒強烈緊張、恐懼、不安等,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失調、呼吸急促、渾身顫抖等。以焦慮為例,是指人由于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并帶恐懼的情緒狀態,它包括緊張、擔心、不安、憂慮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激活或喚醒。根據焦慮的程度,運動焦慮可以分為正常焦慮和神經過敏性焦慮。正常焦慮的強度適中,可以引發運動員斗志、調動其潛能。神經過敏性焦慮則是人對某種預期的威脅作出的一種過分擔憂和恐慌的反應,它對運動員的競賽成績有十分消極的影響。在競賽前,受緊張、不安、憂慮等情緒的影響,易直接造成賽前的信心不足而影響訓練效果。
賽前冷漠的外顯狀態為缺乏自信、賽前情緒低落、反應遲鈍、意志消沉、體力下降甚或想要逃避比賽。這種情緒對比賽造成的影響大于過分激動。
盲目自信的外顯狀態是賽前準備不認真。這種情緒造成運動員不認真對待訓練和比賽。
②原因
賽前心理障礙產生的外因包含賽事的級別、對競爭對手的了解、隊員間的競爭、教練施加的壓力等。高職院校的運動員很少有機會參加級別較高的賽事,此時,他們的集體責任感、使命感會得到升華,面臨巨大的壓力,隊員們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對對手了解不夠,忽視對手的實力,運動員會盲目自信,而認為對手實力遠高于自身時,又會意志消沉;另一方面是來自教練和團隊內部的壓力,教練對成績的期盼影響到運動員,使他們壓力倍增,同時同伴間參賽名額的競爭也也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
內因包括運動員的參賽經驗、年齡、心理素質等。高職院校的運動員因參賽機會少,積累的經驗必然不夠,而且本科院校的隊員是從大一到大三中選拔出來,高職院校因學生實習早,隊員大多以大一學生為主,因此年齡偏小,且訓練時間偏短,因此,其自我調適能力差,不能較好地適應較高級別的比賽。
(2)賽中心理障礙。
運動員可能因為賽中心理調節紊亂,而造成比賽中發揮失常等情況。
①表現
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情緒會隨著比賽的進行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并通過一定的表現體現出來。賽中情緒大致可以分為七種:運動興奮情緒,運動振奮情緒,運動陶醉情緒,運動悔恨情緒,運動競爭情緒,運動榮譽感、自豪感、義務感和責任感,過度緊張情緒。在這七種情緒中,過度緊張情緒為消極的情緒,成為比賽中的心理障礙。過度緊張情緒是在實際或想象中體驗到危險或受到威脅時,由于缺乏應對可怕情境的能力而引起行為失控的一種情緒體驗。
②原因
賽中心理障礙產生的外因有運動環境的變化、比賽的順序、對手的實力、團隊的士氣、觀眾的影響等。比賽的場地與訓練場地相比,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如地面、場地大小等,隊員無法適應;當排在強隊之后,看到對手的實力,對比自身的水平,運動員容易喪失自信,造成過度緊張;受到團隊內部緊張氣氛的感染,會造成整個團隊運動員不由自主地緊張;主場觀眾對主場運動員的喝彩、鼓勵對客場運動員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賽中心理障礙產生的內因包括團隊實力較差、動作陰影、訓練疲勞等。在適應場地時發現自己團隊的實力不足,嚴重降低運動員自信;適應場地時出現了平時訓練中經常出錯的動作,易造成運動員賽中的動作陰影;訓練進入疲勞期,使得運動員過度緊張。
3.2、比賽心理障礙的調節方法
(1)自我暗示訓練。
自我暗示,是一種自我刺激的過程。自我暗示能在行為改變和主觀經驗方面產生效應,引起心理、生理上的變化。比賽前,應當自我進行適當的控制。其中,自我暗示就是一種很好的控制手段。通過自我暗示,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動,從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賽中建立良好的心態,較好的解決心理能量的問題。以便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堅強的信心,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去。
(2)轉移注意力訓練。
可以讓運動員在賽前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文娛活動,消除因臨近競賽而提早出現的不良情緒。還可以安排適當休息,讓運動員會見親朋好友,轉移注意力。另外,經入賽場后,可以讓運動員靜坐下來調息理氣,依次從頭、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腳做放松動作,同時放慢呼吸,通過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調整,減少心理能量的消耗,并從各種雜念中擺脫出來。
(3)情緒對比的心理訓練。
通過讓運動員回憶緊張的競賽場面、困難而復雜的技術動作以引起消極的緊張情緒,經過不斷重復,使這種緊張情緒達到一定強度時,再回憶競賽取得好成績時的歡樂場景,用積極的情緒消除消極的情緒。
(4)賽前信心訓練。
通過賽前分析,改變運動員期望過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狀態。這種方法似的運動員準確了解自己的實際技術水平和自己的優勢所在,對建立堅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在心理上做好調整。
(5)比賽中緊張情緒的轉移訓練。
可以在緊張的運動訓練和競賽現場,利用賽前或賽中的間隙采取語言暗示,誘導運動員將注意力轉移到完成技術動作上來。比如和運動員談話等等。
無論是賽前還是賽中的心理障礙,教練和運動員都應該重視并進行調節,通過鍛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降低心理障礙發生的可能性。
首先,自身實力的提高是有效提高心理素質的基礎。只有自身的水平較高時,才不會受到外因的影響。高職訓練隊以大一為主力軍,大二的學生因面臨實力、考試的壓力,參與訓練的較少,他們訓練周期短,因此要增加訓練頻率、提高訓練效率,才能有效提升團隊水平。在比賽之前,要客觀分析評價比賽的對手,告誡運動員要充分認識到比賽過程中存在的重重困難,動員其自身做好心理準備,既要克服盲目樂觀情緒,又要有敢于制勝的自信。
其次,運動員應學會通過建立成功的表象預防和減緩過度緊張等負面情緒的發生,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及時阻斷、宣泄,并通過表情訓練、呼吸調整等引發由外向內的情緒調整。
再次,增加表演、模擬訓練的機會,通過表演提升隊員的心理素質。高職院校隊員由于參賽經歷少,經驗不豐富,因此必須經常參加表演和進行模擬訓練。模擬比賽時可能出現的團隊失誤、裁判誤判、觀眾喝倒彩、音響故障等意外狀況,經歷過以上狀況,比賽時處理問題才能游刃有余。通過增加比賽經驗使每個隊員逐漸成熟。讓隊員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能夠正確對待,幫助自己盡快成長,將自身的基本功練扎實,在每場比賽中能最快進入到比賽狀態。
最后,教練員應能具備激發團隊士氣的能力、掌握激發團隊士氣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練員對一些比賽經驗少、適應能力差的運動員要主動幫助并分析可能出現的一些影響心理因素的原因并及時找到一些相適應的對策。
在特定環境下的比賽,有其特點、任務、對手、環境和方法。心理訓練盡管與體育鍛煉有相關之處,但其性質決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強,而導致較強的心理壓力,并通過運動員的比賽行為表現出來。因此調節和控制心理活動,克服心理障礙是比賽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激烈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的不良心理因素會隨著比賽的變化而變化,對這種不良心理因素的調整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才會得到緩解。同時要正確分析排球運動員產生的心理因素的原因,并對癥下藥采取一些科學的手段盡心調整從而減輕運動員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對比賽的負面影響。另外把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心理因素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為創造優異的成績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職院校的運動員因為年齡小,訓練周期短,運動成績較難提高,但同組的對手情況類似,因此,除了訓練技術外,決定勝負的關鍵很大程度取決于心理因素。在訓練時,教練員和運動員高度重視心理因素的訓練,加大心理訓練的比例,不斷積累經驗,是制勝的重要因素。
[1]劉秀美.競賽性心理障礙的原因及訓練對策[J].田徑,2003,(6).
[2]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馬劍俠.運動員賽前心理焦慮和調控[J].許昌師專黨報,2002,(2).
[4]馬啟偉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5]龐會巖.心理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2).
[6]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G837
A
1006-8902(2016)-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