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仝曉波 靳琦
“十三五”石化高端化轉型亟待“挖潛”
文/仝曉波 靳琦
5月25日,“2016中國石化產業精細化發展大會”在河南濮陽召開,本次會議以“精細化、高端化、綠色化”為主題,就目前國內外石化產業精細化發展的熱點新技術、石化資源存量轉化和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石化產業亟需通過調整結構,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行業增長點。而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是石化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然途徑。
現階段,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約因素,其中產業結構是目前矛盾最集中的領域。總體來看,我國石油化工產品具有“量大、質低、廉價”三大特點,存在嚴重的結構性過剩問題,導致產業結構與市場發展需求不協調,產品競爭力降低。
據統計,我國約有80%的大宗化學產品產能超過市場需求。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高級顧問洪定一指出,我國石化工業經濟規模已位列世界第二,但化工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高端石化產品、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材料)需大量依靠進口。2014年,我國進口工程塑料自給率47%,高性能聚烯烴自給率僅為37%。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已具備轉型發展的諸多優勢和基礎。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元一認為,當前我國石化產業亟待通過調整結構,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行業增長點。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是石化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然途徑。
縱觀當前,我國石化產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石化企業更多關注宏觀市場,缺乏對產品本身的研究;關注產品縱向發展,疏于提升其橫向競爭力。長期以來的粗放式發展,導致市場同質化競爭屢見不鮮,安全環保問題日益突出。
與會專家指出,我國應加大對化工高端產品技術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自身診斷和競爭力評價,實現科學規劃、優化提升,增強自身實力。
對石化行業整體而言,擺脫當前困境和企業長遠發展是協調一致的,都要堅定不移地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提升內在競爭力,同時要加快推動供給側改革,從生產端入手,解放生產力。
“我國石化產業高端化轉型應加大研發力度,選擇有技術基礎、原料優勢和市場需求的產品及產業方向重點突破。堅持協同創新,堅持產學研+工程設計相結合。” 中國化工學會石油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玉慶說。
“同時還需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實力,提升布局科學化和集約化水平,提升產業資本結構多元化程度和國際化。”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說。
白頤進一步認為,當前,全球化工產業一體化加速,我國化工企業應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抓住機遇發力高端產品,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很多國際化工企業,如巴斯夫、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杜邦公司、拜耳公司等,都在踐行“高端+系統解決方案”的做法,從以規模化生產初級化工產品逐步向發展專用化學品、高附加值產品邁進。
如巴斯夫、杜邦是基礎化工產業界的巨無霸,其高附加值產品和功能型化學品的產值占到 50%以上。埃克森美孚則有豐富的資源,完整的產業鏈等優勢,其生產的不少高端石化產品產量均為世界第一。
以“三桶油”為代表的我國石化企業轉型發展、調結構、補短板,亦需加速推動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
與會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石化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是加快專用化學品等精細化工產品方向研發,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且能夠替代進口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小眾產品,滿足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具體需求,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有機化工產品要改變目前僅僅作為初級產品出售的現狀,重點關注烴類產品的產業鏈延伸,進行精細化加工,提升附加值。”王玉慶說。
洪定一建議,到2020年,我國高端化工產品國內自給率應力爭達到60%以上。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團等領先型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集團的石化產品高端化比例應達到70%以上。而現代煤化工企業集團的石化產品高端化比例應力爭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