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榮
(廣西岑溪市第十一小學 廣西岑溪市 543200)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競爭意識
陳妙榮
(廣西岑溪市第十一小學 廣西岑溪市 543200)
如何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哪?筆者認為應該做到幾點:①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②培養學生健康的競爭心態;③教育學生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④消除學生在競爭中產生的嫉妒心理;⑤幫學生找到競爭的優勢;⑥倡導學生進行良性競爭;⑦要克服學生的自卑感。
競爭;意識;培養
競爭是社會發展和個人成功的動力,具有巨大的激勵力量??v觀人類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競爭的歷史,正因為競爭,才有了當今發達的科技、經濟和文化?,F代社會更是充滿了競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區域與區域、企業與企業、團體與團體、學校與學校、個人與個人等等都存在競爭。戰爭是競爭,體育是競爭,個人的升學、就業、創業等等也是競爭。(美國總統競選,各種體育比賽,很多企事業單位的競爭上崗等等)競爭是為了贏得優勢,謀求更多更大的資源和空間,以求得發展、進步、勝利和成功。凡成功者都具有極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相應的競爭能力,正是競爭,才使他們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從而變得卓爾逸群。競爭能將人的知識、智慧、技能、體力和精力等充分地發掘出來,并能推向極致。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在惡劣的環境下,每天可以步行一百多公里,這在平時是很難做到的。有時候競爭是溫和的,有時候卻是殘酷的;有的是你勝我負,有的是你死我活。一個沒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群體和個人是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生活的,不但不會成功,而且還會失敗,從而被社會所淘汰。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在人類社會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茫茫的非洲草原上,每天早上,羚羊醒來,它就知道即使自己跑得再慢,也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要快,否則它就會被吃掉;每天早上,獅子醒來,它就即使自己跑得再慢,也要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則他就會餓死。所以,不管是羚羊還是獅子,太陽升起的時候就得開始奔跑,而且跑得盡量的快。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能使孩子慵懶柔弱,沒有活力,經不起一點打擊,缺乏競爭的動力與激情。如此下去,當孩子走上競爭激烈的社會時,肯定會因能力不足而被社會淘汰。到那個時候,恐怕誰也回天乏術了。所以,要想讓孩子適應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是賦予孩子在21世紀的暢行的“通行證”。競爭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潛質,調動大家學習、生活的積極性,教育孩子不甘落后,創造一種積極上進之風。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哪?我認為應該做到幾點:
競爭意識與自我意識緊密相聯,清晰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下才顯現出來的。小學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為了發展自我的個人心理,需要擁有與別人區分開的、獨特的、私有的經驗,從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人格。為了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將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競爭意識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表現,教師應及時予以支持與正確引。
作為小學生的老師,在培養學生健康的競爭心態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也應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應具有廣闊的胸懷;競爭不應是陰險和狡詐,暗中算計人,而應是齊頭并進,以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協作,沒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的強者是孤獨的,也是不易成功的。
現實生活中,部分在競爭中失敗的學生,往往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會對獲勝的一方充滿敵對情緒,表現為不再和對方交朋友,甚至慫恿別的伙伴孤立他。這點也反映出這些孩子還未能積極、正確地面對競爭,這就要求父母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提高孩子的競爭道德水平,教育孩子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
孩子剛上小學,作為教師,讓孩子積極參與競爭是對的,但是不應該把“第一”當成競爭的唯一目的,而更應該注重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培養的良好品質,如遇事冷靜、沉著、性格開朗等。這些個性品質比“第一”重要得多。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就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與嫉妒告別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后競爭的勝利,取得優秀業績。妒忌心理是人與人相處,人與人競爭中存在的一種陰暗心理。對孩子來說,危害性很大。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競爭美德。
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點,幫助孩子建立堅定的自信,這是面對競爭時,合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家長要引導孩子挖掘自己的優點,不斷強化,使孩子走出自卑的困擾而變得自信起來;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優點和長處是克服害怕競爭的良方。
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發揮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同時,有競爭就會有勝負,即使處于劣勢時,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不要采取貶低或破壞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優勢,也不要心生嫉妒或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教師要以倡導良性競爭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教育孩子懂得良性競爭的原則。良性競爭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公平、公正、公開、公心。公平,即通過自己的實力取得勝利;公正,即明禮誠信;公開,即競爭不應是狹隘、自私的;公心,即競爭不應暗中算計別人,應齊頭并進,憑自身的實力超越他人。教師要引導孩子遵循這四個方面來進行良性競爭。
另外,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教師要清醒認識到創造發展這個世界不僅有競爭,還要有合作,要培養孩子在競爭中合作。惟有競爭沒有合作只能造成孤立,帶來同學關系的緊張,給自己平添許多煩惱,對生活和事業都非常不利。
這是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保證。當學生在競爭中遭受失敗或挫折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助孩子總結經驗教訓,調整競爭目標,尋求更有效的競爭方法,以備下一次競爭中能夠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取得成功。
總之,培養小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健康心理,是新時期的班主任使命,只有能有良好的品質、健康的心理、正確的競爭、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迎接新時期的挑戰。
G451
A
1004-7344(2016)35-0034-01
2016-12-3
陳妙榮(1972-),女,小學高級教師,大專,主要從事小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