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珠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課堂上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幽默,把一些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強化教學效果。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幽默的教學藝術。
一、幽默引趣,營造平等自由氛圍
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強扭的瓜不甜”。學生如果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威逼利誘下學習,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組織教學時,教師如果能夠營造平等、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使用最佳的教學藝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就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們在課上,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導入新課。如教學《不用嗓子的歌手》一課時,上課一開始,老師導入:“會用嘴巴唱歌,我們就叫他歌手。可今天我們認識的卻是不用嘴巴唱歌的三位歌手。”“不用嘴巴怎么唱呀?”(師張開嘴巴唱歌,但不出聲音)(學生大笑)“課文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喜歡它就大聲地呼喚它。也可學著它叫喚。”當老師問到動物們在干什么?一學生回答“在唱歌”時,老師很幽默地說:“看來演唱會還將在動物園里繼續舉行。”這樣的課堂給學生溫暖、親切、放松、自在的感覺,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情趣。這幽默的開場,引得了學生陣陣笑聲。此時,課堂氣氛輕松,學生勁頭十足,學習熱情高漲。
二、幽默點撥,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教學幽默對學生心智的影響,是被理論與實踐證實了的。點撥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教學藝術,其藝術的集中反映不僅在于點在關鍵處,點在需要時,而且在于點出妙筆生花,點出知識真諦。以“幽默”的方法進行點撥,顯示出了點撥者的教學藝術和幽默的點撥價值,加大了點撥的力度,拓展了點撥的寬度,提高了點撥的效度,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如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學《狐假虎威》時的一個片斷:
師:“扯著嗓子說”的“扯”懂嗎?(老師邊說,邊做個拉的動力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師:不錯。“扯著嗓子”中的“扯”是指什么的呢?
生:指嗓子。(笑聲)
師:把嗓子拉長?(說著,雙手做了拉喉嚨的動作)這能受得了嗎?(眾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長?讀一讀就知道了。(生朗讀第二節)
師:讀懂了嗎?把什么拉長了?
生:把聲音拉長。
師:對!是說話用力,把聲音拉長了。
捕風捉影,望文生義,是學生最常見的毛病。可見,學生把“扯著嗓子”理解為“拉嗓子”并不奇怪。此時,于老師并沒有直接奉送答案,而是憑著“把嗓子拉長,這能受得了嗎”的幽默語言和雙手拉喉嚨的動作,暗示了學生答題的錯誤,并借助“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長,讀一讀就知道了”的提示,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自我領悟,從而使學生在會心的笑聲中準確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培養了學生自讀領悟的能力。這則案例雖短,卻讓人拍案叫絕,亮點在卡殼之時妙話激趣。于老師的幽默絕不是追求簡單的“一笑而過”,而是層層追問,蘊涵幽默,更顯匠心。“幽默”的點撥,如同叩擊學生心靈的鼓點,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驅散學生的疲勞,點亮學生的注意之燈;可以讓教學內容趣味化,教學過程形象化,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會,扎扎實實地鞏固。
三、幽默啟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教學幽默常常富于啟發性,可以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想象才能會意,在笑過之后,又需要深入思考或想象,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課堂思維的靈活性和想象的創造性,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生字時,學生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如“撥”與“拔”、“厲”與“歷”等,提醒多次也不見效。經過仔細分析研究,我設計了一節識字課。課上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拔字有個有趣的故事叫《小白兔拔蘿卜》。”在黑板上寫了“拔蘿卜”后,我繼續講道:“有一只小白兔種了一只很大很大的蘿卜,可它一個人怎么也拔不動。于是,它喊來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動手來拔。所以,‘拔字是‘扌加個‘朋友的‘友字多一點,那‘友字上的一點就是那只大蘿卜。而‘撥字,是‘扌加一根‘頭發的‘發字。想一想,用一根頭發能拔動大蘿卜嗎?(學生大笑)所以,這個‘撥只能輕輕地‘撥撥燈芯。”(我又在黑板上寫了“撥燈芯”)這節識字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巧妙使用幽默技巧啟發學生領悟,不僅促使學生對知識迅速“反應”,而且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使學生枯燥的學習演變成一種精神享受。
四、幽默激勵,張揚學生的個性
激勵性語言能夠點石成金。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由衷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教會放飛學生學習的翅膀。老師們可以常用“誰來試一試”“誰還有更好的”等激勵性詞語去提問,也可以用“你的想法真不錯”“你的想法妙極了”“你太有才了”這些贊揚激勵的話語評價學生的回答,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成功的快樂,并更加渴望獲得老師的再次肯定,從而加倍努力。教師們都在試圖運用評價的激勵性,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狀態下進行學習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可愛的西沙群島》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傾聽學生朗讀海底美景一段,并微笑著說:“看看誰的朗讀能帶著大家進入神奇的海底。”學生朗讀完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時,老師詼諧地說:“他把我們帶進去沒有?”學生小聲回答:“沒有。”“只是把我們帶到邊上,是不是?”學生笑了起來。老師接著用鼓勵的語氣提出:“誰能再試一試?把大家帶進去。”另一個學生又站起來朗誦,比較之下,這個同學就讀得比較好。此時,老師大聲喊:“啊,我進去了,我已經置身于海底,在海中欣賞美景。”有了教師的評價,學生們都無拘無束,大膽、大聲地讀出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老師對學生開始時的朗讀,似乎沒有作正面評價,而是開了個玩笑。其實,高妙之處恰在于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悟”的過程。通過這種練習,學生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這樣的幽默評價調節了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以發展。
實踐表明:恰當地運用幽默進行教學,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有幫助。它首先要求教師平時多注意積累資料,備課時巧妙設計,精心選材。其次,要求教師把握火候,讓學生在笑聲中“開竅”。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美國教育家帕爾墨說:“教學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理的共同體空間,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只要我們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當做學生探求知識的同行者,就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辦法。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