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梅 熊軍權 陳惠榮
摘 要: “將系統論、控制論運用于學生管理”的課題研究和實踐,充分證明:只有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提升專業基本技能,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增強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 專業素質 新技術 新技能 就業競爭力
在“將系統論、控制論運用于學生管理”的課題研究和實踐中,根據課題組的安排,為了進一步提高機電專業學生的專業意識,提前為就業做好思想和專業準備。合理有效安排下一階段的生活和學習,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提升專業基本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增強就業競爭力。
一、認清北京經濟發展形勢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建設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北京市進行了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振興現代制造業,培育新的增長點。當前和下一階段重點發展汽車、微電子、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四大產業,突出抓好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順義汽車城、通州光機電一體化基地、城南生物醫藥產業帶四大產業基地,重點支持現代轎車、數控機床、中芯環球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奧林巴斯數碼相機、雙鶴藥業大輸液、同仁堂中藥與天然藥物新制劑等十大產品,以點上的突破,帶動面上的提升。
二、勞動力市場狀況
北京四大工業園區和各區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得天獨厚的優勢,創造了一流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金,外資、獨資、合資企業紛紛落戶,開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調查顯示:北京市制造業的振興與發展需要大量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素質的高素質勞動者;崗位技能要求多樣化,需要復合型人才。
亦莊工業園區市場廣闊,潛力大。2008年形成以星網工業園、富士康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基地為龍頭的高科技產業園,高新技術主導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0%以上。2002年底,中芯環球北京半導體有限公司啟動投資12億美元,建設一條8英寸、線寬0.25微米以下、月投產3萬片的集成電路生產線。該項目不僅有助于開發區微電子產業基地的形成,而且帶動微電子產業鏈其他環節的發展。星網(國際)工業園,以北京首信諾基亞為核心,吸引了全球和國內近30家主要手機零配件和服務供應商,如揖斐電、艾科泰、三洋能源、富士康、金長科等一批富有特色、在全球信息產業享有很高聲望的知名企業,共同組建了世界一流移動通信生產基地。經過兩年左右的建設,預計星網(國際)工業園建成后年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并創造100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從十年前的幾百萬美元,發展成現在的總資產13億元人民幣,建立起了代表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大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的全球研發與制造中心,目前,全世界CT銷售量的25%來自開發區內的這個GE醫療制造基地。2002年下半年,中視聯數字系統有限公司誕生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年后建成以發展國家數字電視產業標準、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的產業基地,吸納百家以上數字產業企業入園,形成一個聚集數字電視企業的“數碼王國”,并全力推動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健康發展。
通州光機電一體化基地是按照北京市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和工業布局規劃的要求建立的,重點發展微電子、數控機床、印刷機械、智能儀器儀表、醫療設備、電子專用設備、激光技術、機器人等主導產業。“十五”期間,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規劃投入資金200億元,到2005年,形成年產值240億元規模。目前,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占地40畝,投資1.5億元生產6英寸砷化鎵的中科鎵英項目;北京民族印刷廠占地72畝,投資1.2億元的項目都已經入駐基地;基地傳統產業也在不斷優化、改造升級。
三、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
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辦學咨詢委員會專家對學校辦學方向多次進行論證,實施專業結構調整,確立光機電技術應用為今后專業發展方向之一,將化工機械、工企電氣化和工業儀表及自動化專業合并為機電專業,開設CAD/CAM/CNC數控技術、光機電技術、化工過程裝備技術、機械加工加工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運行與控制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化工過程監測與控制技術等專門化方向。培養適應北京制造業振興與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專門人才,具有一定的微電子、自動化、計算機、信息管理和機械制造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從事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機電產品和設備裝備等行業的生產、操作、管理和技術服務崗位。
四、注重新技術學習、培養新技能
近年來,勞動力市場極為活躍,學校走出去,企業請進來,我校機電專業畢業生面向經濟開發區的就業市場基本打開,就業形勢良好。從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分析,新技術、新技能的學習培養尤為重要。
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中,發達國家的產品制造正在大舉向中國轉移,然而,北京在國際制造業的產業鏈上,甚至與國內沿海地區相比,僅處于中低端水平。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不少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仍然依賴國外。國外制造業已經先后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化三個階段,現在正向高度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
我們應抓住信息革命的機遇,加快信息技術和光電技術在各行各業特別是在制造業的應用,在專業技能培養中,融合、集成光電子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生產制造技術于一體。
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方面,加強CAD/CAM/CNC技術學習,使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數據管理系統,進行虛擬制造和中高檔數控加工裝備的操作等。
在過程自動化方面,要加強新生產工藝過程執行系統和過程控制系統的學習,掌握車間自動化系統集成技術、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技術、自動檢測技術、機電液一體化應用工程技術。
在企業管理與電子商務方面,要了解并適應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企業客戶資源管理系統、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等。
在綜合技術的應用方面,以光機電技術為結合點和突破點,將光學、微電子、信息和機械及其他相關技術交叉并融合,用于光電子自動控制系統、檢測系統、激光技術焊接和加工中。
五、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現代企業管理
現代企業不僅注重有形資產的投資和創造,而且將擁有高素質的職工作為企業無形資產,職工掌握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能夠使企業通暢調控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促進產品設計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和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從而大幅度地增強制造業的競爭力。在生活和學習中,既要有意識鍛煉自己的專業素質,又要培養職業意識,后者的培養蘊于教學各環節中,使自己具有高的政治素質;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有主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態度;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具有奉獻精神、團結協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理解他人,了解社會,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參考文獻:
[1]鄭治.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11.
[2]汪先永.北京產業結構調整研究.管理科學與工程,北京工業大學,2006.
本課題來源于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項目代碼52205611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