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有了桐廬模式
返鄉創業,最難的就是沒地、沒錢、沒人、創業手續復雜。針對這些問題,浙江桐廬縣作為全國首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之一,通過搭建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等平臺,創新資金扶持手段,完善創業服務體系,著重突出對小微企業、電子商務、鄉村民宿等創業項目的扶持,吸引并扶持青年返鄉創業。到目前為止,桐廬吸引返鄉就業創業人數已達1.2萬多人。其中,僅農村淘寶就吸引24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桐廬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農村電商試點縣。
桐廬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樣本分解圖

桐廬農村淘寶創業進入3.0時代
●2014年10月,桐廬縣開出第一個農村淘寶服務站
●截至2015年6月底,桐廬建成1個“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1個倉儲物流中心、183個村級服務站點,吸引241位農村青年返鄉創業,累計為村民網上代購商品118400單、1647萬元,各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全縣村級服務站的負責人平均年齡在34歲左右
農村淘寶1.0
選址為核心
在1.0模式中,村淘站一般和村里的小賣部合二為一,幫村民在網上買賣東西的“村淘員”,也往往由小店店主兼任
農村淘寶2.0
引入“村淘合伙人”制,鼓勵年輕人返鄉參與2015年5月6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桐廬模式2.0版正式全國首發。“農村淘寶2.0”模式則是鼓勵年輕人返鄉參與,培育專職從業狀態的村淘合作人,讓他們成為承接當地農村電商各類項目的創業者和服務者
農村淘寶3.0
培植一批電商企業
當前正在探索的“農村淘寶3.0”將引入成規模的電商企業,帶領當地“村淘合伙人”,形成一批懂市場、會銷售、有渠道、知標準的“村淘”隊伍
桐廬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四大法寶
法寶一:“政府主導”
政府先于企業思考一步,主動作為,在建立機制、轉變理念、營造氛圍、編制規劃、出臺政策、尋找資源、設計載體、搭建平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電商發展。
法寶二:“生態理念”
不局限于打造幾個“淘寶村”或“電子商務示范村”,而是緊緊抓住制約農村發展電商的“物流”和“人才”這兩個主要“瓶頸”去考慮頂層設計問題,著眼于整體改變農村的消費方式、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去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全力打造農村電商生態體系。
法寶三:“兩線并舉”
兩條主線融合并舉:一條主線是大力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試點,播撒農村電商的種子。另一條主線是以桐廬農產品電商產業園為核心,以一批專業電商平臺為龍頭,整合提升農村產品資源,解決“無標”“無認證”等關鍵問題,拓展網上銷售市場。
法寶四:“合力推進”
桐廬與阿里巴巴集團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合力推進“農村淘寶”項目試點。
案例點評
搭平臺、助資金、優服務,支持返鄉創業要奏好三部曲
去年11月底,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的通知》。據農業部測算,目前我國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已超過450萬,約占農民工總數的2%。雖然返鄉創業大環境一片向好,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困難。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回鄉創業,成為當務之急。桐廬縣通過搭平臺、助資金、優服務,解決了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面臨場地、公共服務配套、融資難融資貴、證照辦理環節多等突出問題,構建了返鄉創業的“桐廬模式”,為全國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借鑒樣本。特別是其大力發展的“農村淘寶”,使村民購物更豐富、更優質、更實惠、更方便,讓一大批有志青年從一線城市轉戰到桐廬農村,并形成網店——縣城運營中心——村級服務站的城鄉物流通道,解決了快遞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對于各地而言,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要奏好搭平臺、助資金、優服務三部曲,創新創業渠道,改善創業環境,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農民工創業格局,鼓勵和扶持返鄉農民工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省 市 速 遞
▲天津市全國率先出臺《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準則》。“揚起來是一根指揮棒”,準則明確了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標準與方向;“放下去是一把尺子”,可以衡量自身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健全與規范;“揮起來是一塊板子”,使依法監督、懲戒的標準化依據更加充分。
▲湖北省近日出臺《全面推進縣域金融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國有銀行和郵儲銀行、湖北銀行、省農信聯社縣域貸款比每年提高2-3個百分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縣域貸存比低于70%的,需在當地每年提升貸存比3個百分點以上。
▲近日,四川省印發《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對工作實績突出、模范作用發揮顯著的,經考核、公示等程序認定,可直接選聘為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并可采取特設崗位方式引進,著力暢通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等社會各方面優秀人才選聘為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渠道。
▲ 6月16日,廣東省審議通過《新媒體產業基金設立方案》明確,廣東省新媒體產業基金由省委宣傳部牽頭發起,由省財政出資,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服務媒體”的原則設立。據悉,基金規模10億元,實行市場化運作。
▲近日,廣東省民政廳等三部門聯合制定出臺《關于規范全省行政村公務接待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接待的合理支出范圍僅限于餐飲等基本的接待工作,嚴禁禮金、辛苦費、禮品等。行政村設有內部食堂的,公務接待應當在內部食堂節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