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到期怎么辦 民眾需要定心丸


【輿情回放】 近日,“溫州一批20年產權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須按房產價格三分之一繳費”的消息觸動不少人的神經。近日,國土資源部、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浙江省溫州市調研。
【網絡輿情】
@ 中國新聞周刊:一個國家規定什么樣的產權制度,就會出現什么樣的建筑,很難想象,在70年的土地上,能生長出對土地恒久熱愛的公民和百年的建筑,也很難想象,在40年的廠房里,能生長出百年基業的企業。
@中國房地產報:既然是自動續期,那就應該是什么都不做,不用登記,也不用繳費,甚至都不用讓房主知道,要悄無聲息、不驚動任何人地完成,才叫自動續期。如果是需要再次繳費,并且辦理相關手續后房屋才可續期,那續期政策充其量只能稱為“半自動”續期。
【決策點睛】土地使用權的70年大限問題,歷來都被視為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高懸之劍,而溫州這種超越了《物權法》基本精神的“試探性舉措”,還需法律的進一步界定。走群眾路線的上網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要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達成社會共識,這是一門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新學問。
【網絡輿情】
@搜狐網:“眾人拾柴火焰高”,聚民智方能形成發展合力。因此,領導干部只有多上上網,多聽多看多交流,善于從網絡的各種聲音中汲取新思想、新觀念、新想法,借助群眾智慧和群眾力量,才能與時俱進地推動工作開展。
@中國文明網 : 充分估計網絡對現代民主政治的意義。在新形勢下,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基本功。老百姓上了網,民意就上了網,只有與廣大網民談好“網事”才能網住民心。
@新華網:網絡也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網絡聲音都是民意,需要我們提高甄別網上輿情真假的能力,既要聽得進去,客觀地看待問題;又要改變思維方式,切實站在群眾立場上。要從網上的民意中知興替知得失,并使之成為決策的參考和依據。
【決策點睛】 領導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只有把“網絡眾意”當成“網絡公意”,才能讓互聯網真正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不要讓形式大于內容,要建立形成聽政問政的機制,避免掛著空擋踩油門,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車子沒有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