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補齊地方性金融監管短板
■ 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地方金融法規——《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將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將地方金融組織納入監管的范圍,注重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權益,突出了對小型微型企業和農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
地方政策解讀
地方金融組織設立需經省金融辦批準
《條例》所規范的地方金融組織,是指依法設立并從事相關地方金融活動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民間融資機構、大宗商品交易場所、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私募投資管理機構等。對地方金融組織的創設,《條例》規定,設立由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授權省政府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組織,應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經省政府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批準。
同時,省政府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地方金融組織信息披露制度,組織建立地方金融組織信息平臺,并與全國企業信用公示系統相銜接。
未如實告知風險,應依法承擔損失
《條例》規定,地方金融組織應當建立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將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介給適當的消費者和投資者,維護消費者的財產和信息安全。具體來說,地方金融組織在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時,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或文字,向消費者如實披露可能影響其決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風險。未履行如實告知或風險提示義務的,應當依法承擔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
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業務需跨3000萬元門檻
“高息攬儲、動輒跑路”已成為當下不少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業務的投資公司的真實寫照。針對這一現象,《條例》規定,民間融資機構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業務的應經省金融辦批準,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不低于3000 萬元,且出資人的出資為自有資金。交易場所開展權益類交易或者介于現貨與期貨間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的,除需滿足3000萬元的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外,主要出資人需為法人,且經營相關業務三年以上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針對當前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互助業務的現象,條例規定此類業務應經所在區縣金融辦批準,且固定資產達50萬以上。
違反條例規定,最高可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
對未經批準擅自設立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組織的,民間融資機構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民間足本管理業務的,擅自從事權益類交易或者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的,擅自從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的,監管部門可視情節輕重處違法所得一至三倍、三至五倍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處5萬元以上 1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違反《條例》規定,發布金融類虛假廣告,或者利用其他方式做虛假宣傳可能引人誤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進行處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突出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金融支持
《條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應當按照小額、分散的原則開展業務經營,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和農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引導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加大對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和農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金融支持。
(注:原載《大眾日報》2016 年4月20 日,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bjb@ 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