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2016中國“新經濟”展望報告
■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當前中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此后,在與經濟、農業界政協委員共商國是時,更是在半個小時的講話中8次提及“新經濟”;博鰲亞洲論壇演講也6次提及“新經濟”。
“新經濟”如此搶鏡,是由于它的覆蓋面和內涵非常廣泛,不僅指三產中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和業態,也包括工業制造當中的智能制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產等,還涉及一產中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
2011年—2015年,二三產業投資持續低迷,第一產業投資卻逆勢增長31.8%。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有望超過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有望超過52%。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指出,“推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這實際上也是農業中的“新經濟”。

2011年-2015年三次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18個省(市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目標
2015年是農產品電商元年,安徽農產品網上交易額達176億元,較上年增長179.4%。海南省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85億元,全省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企業超過3000家。重慶涉農電商主體達到1.6萬余家,農產品網上銷售突破100億元。
從2009年至今,全國范圍內符合標準的淘寶村達780個,同比增長268%,覆蓋活躍網店超過20萬家。這些淘寶村分布于17個省市區,其中,浙江、廣東、江蘇淘寶村數量位居全國前三位。浙江有280個淘寶村,廣東157個,江蘇127個。
網購的力量使農村成為一個被激活的藍海。2015年,黑龍江建設完善18個“互聯網+”應用平臺。在建數據中心投資11.4億元,并在5個縣213個村開建農村淘寶項目。吉林省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6年全省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將覆蓋300個城市社區,快遞鄉鎮網點覆蓋率達到100%。
2015年,上海、北京、山東、重慶、貴州等地信息產業迅速發展。其中,北京信息產業增加值達3508億元,占GDP比重達15.3%。重慶各類智能終端產品達到2.7億臺件,產值突破5000億元。“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大數據信息產業年均增長37.7%,青海省信息產業投資與消費分別突破百億元和兩百億元。

2015年北京、上海、浙江三地信息產業發展情況
此外,部分省市也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6年及“十三五”期間信息產業發展設定了目標。如貴州2016年將培育50家“互聯網+”示范企業,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260億元,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總量達到2500億元;江西、海南、河南等地2016年側重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建設。重慶“十三五”期間將著重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研發制造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數讀浙江信息經濟】☆3310億元——到2015年底,浙江全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3310億元,增長15.1%,占GDP的7.7%
☆9869.2億元——2015年全年規模以上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69.2億元,同比增長13%,超額完成全年10%的目標任務,利潤增速高出全省規上工業12.4個百分點。
☆0.917——2015年,全省信息化發展指數為0.917,比上年提高0.029,兩化融合指數位列全國第三位。
☆ 6701億元——2015年,浙江完成以機器換人為主的技術改造投資6701億元,規上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8%以上,工業機器人使用量約占全國的11%,居全國首位
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已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2015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了4.9倍和16倍。以深圳為例,2015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下降的情況下,跨境電子商務逆勢走高,達到333.95億美元,同比增長95.98%,正成為深圳外貿新的增長點。
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預計為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同比增長48%,其中約有70%是由于國內電子商務產生的快遞量。

2015年部分省市城鎮、鄉村消費增長情況
此外,按經營地分,2015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萬億元,同比增11.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13.9%,增速2013年以來保持快于城鎮態勢。

2015年部分省市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2016年3月21日,阿里巴巴中國零售交易市場2016財年商品交易即時總額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只占到2015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0%,這意味著還有高達90%的商品交易與互聯網無關。因此,這也是互聯網繼續擁抱傳統產業的機會所在。

2015年部分省市網絡零售情況
“互聯網金融”已連續三年占據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位置。從“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表明國家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趨于謹慎,2016年將是互聯網金融發力的新風口。最近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報告2016》顯示,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為108.5,表明網絡貸款給融資借貸者帶來了更勝于線下貸款的積極影響,金融互聯網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此外,中國網絡替代金融市場的交易量在2013年度僅有55.6億美元,然而在2014年已上升至243億美元,到了2015年度更是達到1017億美元規模。其中P2P個人信貸及P2P企業信貸分別以520億美元及400億美元的規模,成為最大的市場板塊。

2015年部分省市金融業增加值比較
2015年,傳統銀行為了有效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的挑戰,開始進入向互聯網化轉型的加速發展階段。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已經有57家商業銀行上線了直銷銀行。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答中外記者問時指出,金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央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38.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從結構上看,銀行貸款仍占較大比重,為67%;直接融資占比較小,為13.88%。而在直接融資中,股票融資占比較小,僅為28.56%。分地區看,27個省(市、區)的股票融資比重比2014年均有所提升。其中,內蒙古所占比重最高,達17.44%,寧夏最少,僅為1.52%。因此,2016年讓互聯網金融回歸金融本質,更好地服務于小微群體、中小創業者和普通投資者等,服務于現有主流金融體系關照不夠的群體,做大普惠金融,實實在在地解決社會和用戶的需求痛點。

2015年分省市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表(單位:億元;%)

2015年部分省(市區)旅游總收入及增長情況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暢銷書《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譽為第五波財富浪潮,蘊含過兆億美元的商機。目前,我國健康產業規模達2萬億元,占GDP的5%左右,相較于美國的17%,日本、加拿大的10%的比例,還有很大空間。近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時指出,醫療旅游既是民生項目,也是新經濟。數據顯示,2015年海南全省醫療健康產業簽約項目37個,協議投資額約681億元,醫療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1%,健康產業已成為海南的支柱產業。正形成具有國際旅游島特色的醫療健康產業新模式。
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也呈異軍突起之勢。據統計,浙江健康產業相關A股上市公司有30余家, 2015年前三季報顯示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超1億元的有16家。在浙江的萬億產業規劃中,健康服務業達到6000億,也是整個大健康產業的核心圈。根據浙江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0個特色健康小鎮,20個健康產業重點園區,每年滾動實施100項健康產業重大項目。以此推測,到2020年浙江健康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萬億元。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多地旅游總收入仍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廣東旅游總收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年旅游業增加值達4663億元,約占全省GDP比重6.8%,占第三產業比重14%。
此外,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也是2016年及“十三五”時期的重點任務之一。“十二五”期間,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達到2370億元;西藏文化產業產值也突破30億元。而關于“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各地也有所不同。江蘇“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左右,陜西提出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5%以上,甘肅側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到2020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達到5%。

2015年部分省市文創產業發展情況
民宿是“美麗經濟”的有效載體,隨著分享經濟的興起,將文化“名片”植入民宿旅游,使其成為展示、傳播文化和推動文化發展的載體,才能成為發展全域旅游的新業態。民宿短租可以把一些閑置房產,從投資的存量變成消費的增量。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為例,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區共發展民宿經營戶284家,客房1613間,床位3126張;同比增加民宿經營戶103家,客房1123間,床位2099張;2015年新增床位數超過了歷年來床位數總量的兩倍多。2015年蓮都區民宿共接待游客194.96萬人次,營業總收入1.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06%和50.31%,成為全市推進民宿經濟發展的典型。隨著民宿的發展,還將帶動互聯網平臺,促進農民增收等多方面共同受益,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