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計
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廣播電視臺
關于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性質和特征的幾點思考
王計
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廣播電視臺
在現代社會發展下,不同媒體傳播模式不斷涌現,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也相應增多,而廣播電視臺依舊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廣播電視臺編輯的工作主要就是將新聞內容進行集成式整理,組成播報內容通過電視進行信息的傳遞。本文主要分析了廣播電視臺編輯的工作內容,探討了編輯工作在廣播電視臺中的性質與特征,研究了編輯工作內容的導向性與針對性,提出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的發展方向,從而使其有更好的發展基礎。
廣播電視臺;編輯;性質與特征;發展
在社會發展進步中,廣播電視臺新聞內容涉及范圍更加廣泛,廣播電視臺作為重要的媒體傳播工具,依舊是觀眾接收信息的主要媒體渠道之一。作為新聞傳播工具之一,廣播電視臺新聞內容必須要具有正確的導向性,并且遵循廣播電視臺傳播的規律。這些都是在廣播電視臺中對編輯工作的要求。因此,為了使廣播電視臺新聞更具價值,相關從業者需要透徹的了解編輯工作的性質與特征,從而提高工作水平。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許多新媒體層出不窮,而這也為傳統的媒體帶來一定的沖擊。而廣播電視臺雖然在時代的浪潮中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但是其所具有的地位與優勢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為了保證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與關注度,對新聞的掌握要有一定的靈敏度。
其中頭條新聞是各大媒體中關注的重點。頭條新聞所具有的實時性與爆炸性可以很好的引起觀眾的關注,因此電視臺編輯在進行新聞的編排時要按照頭條新聞的性質決定電視新聞的傳播順序。在電視節目中,具有話題性的頭條新聞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節目的收視率。
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眾從該媒體傳播中獲知的與認同的信息數量。編輯不能僅僅注重新聞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終目的,要時常站在一個受眾的角度,審視自己編排的新聞究竟能給受眾多少信息,對于受眾度,審視自己編排的新聞究竟能有多大幫助。只有自己對自己的“作品”滿意了,才可能使受眾滿意和接受。
此外,注重新聞的有效信息量還包括要搶抓新聞時效,以及加強新聞的輿論引導作用。
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具有特色與個性的電視頻道相繼出現,觀眾之間的流動也較快。因此,為了吸引新的觀眾,留住忠實的觀眾群體就要對電視節目內容進行優化。使電視臺節目貼近生活、具有鮮明的特色與個性,這些都是地方電視臺發展中需要面臨的要點。而提高節目的質量也為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也是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相較于其他電視臺新聞節目內容,本地新聞與觀眾之間具有更好的親近性。在媒體競爭中,一些廣播電視臺與一些大型省臺、中央臺之間沒有相應的競爭資本,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節目成為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點。編輯在進行電視節目的編導時,可以組織、選取具有當地文化、傳統特色的節目,將其特點突出,融合當地居民關注的要點,從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電視是一種能生動的形象的反應現實生活的高品位藝術。它是視覺、聽覺、感覺等聲畫貌結合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電視與其他的媒體形式相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畫面形象的可視性。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在電視新聞片制作中強調畫面語言、文字語言并重,“畫”“聲”結合才符合電視制作的個性和特性。
事實上.一篇好的電視新聞報道,在于它的事實與邏輯力量,而非解說詞的堆積。在對觀眾的影響方面,畫面對觀眾的形象塑造是直接感受,而解說詞對受眾的形象塑造則必須通過受眾的再造想象。同時,據行內人士測試,畫面的視覺沖擊與解說詞的聽覺沖擊之比為8:2,這說明畫面語言是最有說服力的。這就是電視新聞的獨特魅力之所在,我們如果放棄電視新聞的這一獨特性而去追求解說詞的堆積,無異于放棄自己的優勢,敗于其他媒體之下。
電視新聞編排是一門藝術,經過編輯與記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選材、量體裁衣,再進行多方信息的篩選、搭配、調整、重組,形成信息的優勢互補,最佳組合,產生1+1>2的綜合效應。編排時,要通過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實現整體優化,即從整體效益上超過單條新聞效果之和。優化組合是闡述新聞之間的聯系的有效手段和編排技巧。電視編排中還應該把握好蘊含在相對時空中的“節奏”。
編輯的自身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節目內容的質量,為了保證編輯工作的質量,需要編輯從自身修養出發,提高個人素質,加強自身道德建設,從而保證工作的嚴謹性。以下是幾點編輯工作的特征。
(1)政策性。作為一種傳播用媒體,廣播電視臺編輯必須要具有相應的工作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新聞處理的實事求是原則。相關工作者必須要具有相應的新聞原則與黨性原則,有正確的價值觀,在處理新聞內容時要具有責任意識,以黨和政府作為工作的核心,宣揚正確的價值觀,有良好的大局意識,能夠正確的掌握與引導輿論方向。
(2)娛樂性。廣播電視臺編輯對工作的處理要按照觀眾的喜好與需求進行,廣播電視臺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工具,其發展是由觀眾群體的接受度決定的。因此,在處理信息時,要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滿足觀眾的需求。
(3)監督性。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的監督性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新聞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對其報道必須要具有真實性與客觀性,從人們的實際利益出發,發揮出其所具有的監督職能。
(4)嚴謹性。電視節目需要嚴格的按照其設定的節目時間進行編輯與播出,并且在節目內容上要保證沒有疏漏,避免對觀眾造成錯誤的引導。
(5)專業性。一名電視新聞編輯,相對于報紙、廣播編輯而言,除熟練運用文字語言外,還必須熟練運用音像語言。諸如畫面的剪輯、同期聲的運用等,做到畫面剪輯遵循事件發展、人物特點與解說詞聲畫的對位;同期聲又與解說詞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總而言之,一檔完善的電視新聞節目,來自方方面面的精細操作,而新聞編輯對題材的精心組織,對稿件的細致處理,對編排的巧妙布置,則是新聞節目上臺階的前提。換言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是決定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的根本所在。
[1]李娜.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5(22).
[2]廖海波.優化電視臺編輯工作的策略[J].新聞傳播,2015(11).
[3]王建剛.推進電視新聞編輯觀念創新的幾點思考,大眾文藝,2013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