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媛
上海市亭林中學
對在語篇教學中優化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思考
江媛媛
上海市亭林中學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正確的語法形式是整個交際的支撐體系。語法是從語言實踐中歸納出來的起到組織作用的規則,或者說是詞的變化規則和用詞造句規則的總和。交際教學法的主要奠基人威爾金斯(Willkins,1974)提出:“語法是保證表情達意的手段。語法能力是掌握語言形式的知識體系,是語言實踐能力的前提。”可見英語語法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語法教學值得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去研究,去精進。
1.盲目機械訓練
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將語法與語音和詞匯一起歸類為“語言知識”而非“語言能力”,造成語法課往往是滿堂灌加大量書面單項練習的枯燥形式,費時低效。長期以來,中學傳統語法教學只是把語法作為知識來傳授,注重對規則的詳細講解及大量的機械性操練,對學生成績的評估也已在句子層面的書面測試(單項選擇題)為主,導致學生陷入題海中,單調機械訓練被動地接受知識,效果不理想。
筆者通過對本校近幾年高三畢業班學生的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在高一、高二時成績較好,語法基礎牢固(語法單項題目得分較高),但進入高三后卻慢慢落后,在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發展上卻不如語法基礎不那么牢固的同學。通過訪談了解到的原因主要為:教師在語法教學中大量知識性灌輸后過度機械訓練,同類甚至同樣的題目反復做,學生不懂也知道答案了,語法知識沒有內化,也沒有感知到語言的規律性,就只會做選擇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就是學生是在脫離語篇環境的情況下學習語法的,當需要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分析長句時,需要在聽力理解中理解語篇內容時,需要在寫作中使用正確的語法結構時,學生的學習困難自然就出現了。
2.矯枉過正,忽視語法教學
語法教學在20世紀60年代因“交際法”的興起而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在國際英語教學研討中也被忽視。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期課改后,我國英語教學界曾經一度談語法教學色變,各類公開課鮮有教師嘗試語法課。似乎誰進行語法教學就是落后,不合時宜。據筆者了解,曾有部分學校在學生進入高中后,交給學生一本語法書,讓學生自學,然后就完全忽略了語法教學。由此導致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識模糊不清,無法形成正確的認識,也不能靈活運用語法知識來解決語言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1.改變并更新廣大英語教師的語法教學理念
20世紀90年代起,來自“第二語言習得(SLA)”領域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忽視語法教學已導致英語學習者語言質量的下降,嚴峻的現實使語言學家與廣大教師開始反思并進一步進行實驗與研究。Canale和Swan等語言學家認為,語法能力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對長句和難句等復雜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提高理解的速度,加深理解的深度。Swan強調“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大連接觸語言,還要讓他們分析語法結構,反復使用所學會的知識;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嚴格的語法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全面提高。”
在國內,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英語教育工作者們都開始都理性地認識到,語法教學必不可少,但傳統的語法教學必須改革,并賦予新的生命,這樣才能使語法教學真正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語法教學的原則、策略與方法必須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服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和意義,更要使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形式,賦予語法形式交際意義。語法教學必須探索新的道路,在語篇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與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想方設法優化語法教學過程,能夠改變傳統語法課堂一潭死水的沉悶氣氛,讓語法教學充滿生機。采用語篇語法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語境中感知和理解語法結構的形式、意義和語用功能,在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習、操練和運用語法的規則,通過“做中學”真正掌握語法知識和語法技能。
2.切實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功能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交際不是通過孤立的句子實現的,而是通過完整的語篇實現的,語言規則與語境的緊密結合并同時呈現,是語言能力形成的基本條件。語篇不僅有利于對語法意義的理解,有些語法項目本身就依存于語篇環境。運用語篇進行語法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語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為實現自我發展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最終掌握語法知識學習的有效策略。語篇教學使學生在反復接觸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歸納與總結語法規則,注重學生探索、思考、創新的能力,將語言的形式與其意義和交際功能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內化語言規則,從而能準確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
3.高考的改革方向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標的理念強調的并非是一期課改時的“淡化語法”,而是“優化”語法教學,注重如何把語言結構、意義的學習和操練轉化到它們在語境中的運用,讓學生理解語言結構所承載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學會用得體的語言結構進行交際。并且,《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與內容要四、結語
求”中明確要求高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語法項目包括名詞、代詞、形容詞、介詞、連詞、動詞、時態、語態、句子種類及強調結構等,總共有17項之多,還對有些語法的掌握程度作了具體表述。高中英語教學必須完成這些語法知識的講授,這既是課標規定的任務,也是高考考查的知識內容。2014年開始的上海高考英語卷的語法改革也為我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在語篇中考查語法,要求我們在語篇中進行語法教學將語言形式教學與語言運用訓練結合起來。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語篇語法學習策略,使學生能夠有效地、獨立自主地開展語法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過程與方法”,語篇語法學習能促進學生在學科課程學習中逐步掌握知識、技能,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意義重大,能夠幫助他們成為自主和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這樣,我們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既能“授之以魚”,更能“授之以漁”,使學生真正走向“學會”,方能培養真正獨立、自主、高效的學習者。
[1]Swan,M.Does Teaching of Grammar Work?Modern English Teacher[M],(2):5-12.
[2]Wilkins,AD.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74.
[3]上海市普教系統雙名工程英語學科:何亞男名師培養基地、應曉球名師培養基地,《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魏曉春.《在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和思考》,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11.9.
[6]張祖耀.《新課程標準下英語語法教學的定位及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06.6.
[7]陳儉賢.《解讀課程標準優化語法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10.7.
[8]鄧慧,廖燕瓊.《巧設語境,提高高考英語語法復習效果》,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