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 陽
信陽師范學院
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李向陽
信陽師范學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研究生水平的高低直接受研究生教學質量的直接影響,而課程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又決定了研究生的質量。因此,加強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闡述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的內涵與特點,具體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其目標的實現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課程教學;問題;碩士研究生
新時期,研究生擴招政策的實施,適應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但是,這種大眾化教育并沒有培養出大批極具創新能力的研究生。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研究生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為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必須重視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
由于價值取向不同,相關研究者對于有效教學的界定并沒有統一。從管理價值取向角度講,有效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采取各種引導、維持與促進手段,實現學生學習的進步與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有效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從發展價值取向角度講,有效教學指的是一切能夠實現預期教學結果,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其目標是學生發展,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教師的教,直接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學的更快、更深、更好、更多;二是通過教師的教,能夠間接促進學生的成長,使學生能夠有效理解并掌握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學質量的高低一般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的好壞決定的[1]。由此可知,若要探索有效教學的本質,應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分析。從這一角度講,作為一種教學理念,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能夠進行研究性的教、學生能夠進行研究性的學的教學活動,其目標是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2]。因此,從教師的角度講,應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從學生角度講,應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作用,轉變學習方式,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在課程設置方面
由于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在設置課程時,時常會出現只重視知識結構的專門化,進而對專業課的設置過分重視[3]。然而,對于課程的基礎性和寬廣性卻沒有給予正確的認識,使得課程設置存在較大的局限性[4]。由于基礎學科的支撐不足及其缺乏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滲透,不僅不能拓展研究生學習的知識面,還無法提高其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法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
(二)在課程教學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重復、滯后。具體來講,一是部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本科生的一些課程內容存在重復;[5]二是缺乏與相關學科的較差滲透,使得研究生雖然能夠掌握相關的專業化知識,但是缺乏廣闊的知識面,無法有效提高其適應能力;三是研究生課程教學內容缺乏前沿性與綜合性;四是部分研究生課程教學內容陳舊,難以跟進學科前沿知識發展的速度。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長期以來,研究生課堂教學多是采用以講授為主的知教學方法,多采用知識傳授式教學模式,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主要是進行知識的灌輸[6]。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降低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阻礙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第三,有效教學意識不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國各中小學都在積極研究有效教學理念;為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各高等院校也在深入研究本科有效教學問題。反觀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相關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師并沒有予以重視,對于其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嚴重阻礙了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第四,教學管理松散。教學管理大都處于無序狀態,嚴重影響了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在教師方面
第一,教師偏重于教授基礎知識。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部分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依然偏重于傳授學科基礎知識,以扎實學生的基本功[7]。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研究生階段的特點,使得日常的研究生課程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對學生的專業背景考慮不足。據了解,在研究生總人數中,跨專業讀研的學生占有很大比重。但是,部分教師顯然對學生的本科專業考慮不足,所講授的課程難以與學生原有專業結合起來,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第三,教學理念落后。就目前來講,部分研究生導師的教學觀與本科教師的教學觀相差無幾,不能很好的結合研究生的學習特點組織自己的教學活動。
第四,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由于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過于強調基本理論教學,教師很少會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對于學生的問題思考也缺乏有意的引導,很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四)在學生方面
首先,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性。由于受本科學習模式的影響,有些研究生在課程學習中依然處于教師教多少就學多少的狀態,嚴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其次,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從理論上講,研究生導師都有自己的風格與專長,學生只有以研究的態度和思考的方式來聽,才能夠有效提高其自身的學習水平。但是,事實上,多數研究生十分缺乏問題意識,很少會對導師講授的內容提出質疑。
最后,學生學習方法單一。由于受傳統學習方式的影響,研究生的學習方法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很難有效實現其學習目標,難以將其自身已有認知與新知識結合起來。
(一)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
據了解,研究生教材對于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具有直接的影響[8]。因此,必須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使其既能夠符合研究生課程教學的規律,促進研究生的不斷發展,又能夠與國際教育接軌。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
其一,完善現有教材。一方面,為減少甚至消除教學內容低水平重復情況的發生,教師要在認真分析與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不應將已學過的內容直接編入到研究生教材中。另一方面,教師的課程教學內容不應局限于教材,可為研究生提供相應的、豐富的研究信息,作為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必要補充,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比如,可將本學科具有研究性的研究進展、最新成果、展望運用與教材中。此外,為提高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生導師可將自身的科研成果運用與教學中,提升并完善現有教材。
其二,師生可合作編寫研究生教材。一方面,從教師角度講,他們大多都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比較了解現有教材的不足,也比較清楚學生的學習需要。由此可知,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開發課程資源,進而編寫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教材。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講,他們同樣在教材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結合自身需要,提出比較有價值的建議或要求。因此,師生合作編寫研究生教材可作為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措施。
其三,國家應高度重視。對于研究生教材建設問題,相關管理部門擁有相關的戰略眼光。總的來說,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要做好并完善研究生教材建設工作;二是為保證研究生教材質量,應積極組織高水平專家學者協同合作;三是應健全相關方面的激勵機制,表彰、獎勵做出較大貢獻的個人與單位,以保障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全面實施研究性教學
根據相關界定標準,其定義可以是:通過采取與科學研究類似的方式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9]。因此,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應全面實施研究性教學。
第一,教師應積極研究有效教學問題。一方面,教師應轉變自身的角色,不應只是“機械傳授知識的簡單工具”,而應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向導和顧問,幫助學生合理處理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因采取研究性的教學模式。此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科研為基礎,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提高有效教學意識,科學研究研究生課程教學有效性問題。
第二,應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具體來講,一是所選教材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二是應準確把握本學科發展動態,適時將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引入進來,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第三,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教師應合理創設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應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合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合作,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再次,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實現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教師應提供更多的科研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對研究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科研素質。
(三)踐行研究性學習
第一,合理轉變聽課方式。由于每位研究生導師都各有專長,講課特點也不盡相同,學生應改變之前的聽課方式,樹立研究性思維。在聽課過程中,通過對不同教師講課風格的研究,學生能夠逐漸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珍惜每次研究的機會,有利于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合理轉變學習方式。就目前來講,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形式是對話。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注重進行交互式的、多向的、立體的對話,進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據調查,作為一種較好的對話形式,小組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積極參與科研實踐訓練。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出真知。對于研究生來說,他們的能力與意識也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因此,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可練習一些課程教學中的一些小題目。此外,學生還應積極參與教師相關的科研項目,進而解放思想,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只有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不斷適應社會教育發展要求,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效果,才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強有效教學理念的學習與研究,進一步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研究生及其導師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1]寇晶.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構想[J].經營管理者,2014,26:369.
[2]安成日,蔣利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教學存在的問題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08:30-34.
[3]陸大雷,陸衛平.研究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29:141+143.
[4]趙玉田.關于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1,08:110-111.
[5]宗芳,李志瑤,唐斌.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03:129-131.
[6]高坤華,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05:20-23.
[7]章英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研究生課程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4:27-29.
[8]唐益群,趙化,王建秀,楊坪.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學研究,2012,01:36-38+41.
[9]夏良華,榮麗卿,齊偉偉.關于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價值工程,2011,2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