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麗,齊文明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胡家回族中心學校
構建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
張明麗,齊文明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胡家回族中心學校
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創造性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寶貴財富,我們要讓這筆財富在語文課堂中得以增值。是對常規性的突破,教師的教學也應當不斷突破舊的教學范式,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教師都應該擁有選擇、探索、和創新的權利。不要讓教師對教學的獨特理解和獨特追求成為規范化的犧牲品。當教師能創造性地解讀文本、使用教材、選擇教法時,學生的創造性也會隨之產生,并且讓你無法估量,勢不可擋,課堂經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會給師生帶來愉快的情感體驗。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其為教育,沒有愛的課堂更是失敗的課堂。充滿生命力的課堂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愛的滋潤,知識的澆灌,讓每一個孩子在知識的碧海中和諧、自主、幸福地成長。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這是教師從教的基本功。和學生共同成長,是新世紀賦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給學生一片藍天,他們會讓它繁星點點;給學生一片綠地,他們會讓它春色滿園。
周弘老師說:賞識教育從誕生來源方面看,是生命的體驗;從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繼承;從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態的回歸;從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靈的解放;從思維方式看,是觀念的更新;從表達方式看,是語言的突破。結合周老師的觀點,我對“構建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研究:
實踐“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教育思想。
語文課堂是師生合作的課堂,再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在這里孩子們能感受到作家把生活融入筆端,寫進了課本里;而我們卻能把文字還原成有血有肉的生活!
讓學生帶著“趣”,攜著“思”,生成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1愉悅入課,放下芥蒂
課堂的導入環節,我總是喜歡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給孩子一種想聽老師說下去,想快點走進文本中讀一讀的欲望。和老師之間沒有芥蒂,你牽著他們的鼻子走,他們還樂在其中呢!
2打破常規直奔重點
這一環節就是不按傳統的從頭到尾的講解辦法,而是根據文章內容,或是先從重點段落著手,然后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關聯其它部分;或是從文章結尾入手,像推理數學題似的,向前遞進;或是提取有標志性的語句,直接把握文章線索……而這些要想運用自如,就需要老師深諳文本的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精心設計課前預習題。每一道預習題都要為課堂的閱讀理解感悟服務,甚至是預習題中的一個詞,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直奔重點的引線。
3分層朗讀,走進文本
(1)初讀
這個初讀指的是,課堂上老師初次找同學來讀。目的是了解學生在做課前預習題的時候,對文章領悟多少。學生真正的初讀,在他的做預習題的過程中,已經實現。此時的讀,老師可不加評論。但一定要給學生期待“這是你通過預習讀出的效果,相信隨著課堂的進行,一會兒,你會讀出另一種效果的!”
(2)加提示語讀
提示語是老師設計的,是對語句內容的補白。根據提示語,師生配合讀。這一環節其實就是在指導朗讀,但卻不強制性地告訴學生什么地方輕讀,什么地方慢讀,在學生相互比較讀的過程中就領悟了。讀的過程中,必須予以及時的,中肯的評價。
(3)有目的的默讀
不是所有問題在預習中都能解決的。語文的閱讀教學,是隨著對文本的逐漸走進,深入,才產生了共鳴的。從而靈動性的對某些詞有了感悟。所以要給學生留有默讀思考的時間和內容。這一過程中要再次動起筆,圈畫重點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
(4)想象讀
有些內容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想象著生活中的畫面,讀著手中的文字,每一個文字,都會是跳動的,甚至震撼到學生的心靈。從而與作者,與主人公,達成情感共鳴。水到渠成的,就進入了下一環節。
板書既能體現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又是文章的神韻所在。也可以反映教師對文章的把握程度,它是濃縮了的文章。板書的完成過程,也是整節課師生思想交流的過程,所以每到重點處,必須駐足,為學生留有品味機會。當學生的情感和思想達成一致時,就是板書中最經典之筆,文章的主旨,便會躍然眼前。
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把學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獄中。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賞。惟有這樣,師生關系才會水乳交融,并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和學生共同成長,是新世紀賦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好方法、好途徑。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靈動性,和諧性,用賞識的教育觀來欣賞學生,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進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力。
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會讓師生都有被尊重和賞識的成就感。
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其實就是充滿賞識教育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中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被尊重、被賞識。教師也覺得自己是學生所需要的,是學生所感到親切的,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歡樂的。
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敬畏、理解和欣賞基礎上的師生相互欣賞,相互尊重,共同體驗的學習過程。有生命力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理想的課堂、體現賞識教育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于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于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使教學過程中充盈著“動態生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