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麟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成為了我國高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本文系統地闡述了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創新途徑,旨在進一步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使每位高校畢業生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 就業指導模式 就業率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29-02
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高校如何有效的指導學生就業,成為了高校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研究認為,創新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就業指導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指導理念
隨著我國全新的就業機制的不斷完善,勞動就業制度的深入改革,社會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不斷的滿足社會以及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應當轉變就業指導觀念。[1]轉變就業指導觀念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畢業生和社會打造完善的就業平臺。二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通過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促使我國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努力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不斷豐富就業指導內容、提升就業指導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僅僅是在大學生畢業的時候為大學生提供幾場招聘會和講座,沒有實現對高校大學生長期的就業指導,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大學生很難對自己的學習生涯做一個規劃,畢業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迷茫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通過幾場招聘會就可以解決的,高校就業輔導機構應當不斷地豐富就業指導內容,從大學生入校那天開始就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幫助高校大學生制作未來發展規劃,從而提高就業率。[2]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在高校大學生入學后,相關就業輔導機構就應當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連續性的就業指導,并且在高校大學生畢業前的一段時間,還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集中性的就業教育,也就是說將階段性的就業指導與連續性的就業指導有機的結合起來。(2)高校就業輔導的相關部門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當中,應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的相關理論知識,一方面還要以市場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高。高校就業指導需要很強的社會性,因此,需要大量的企業以及用人單位積極參與。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請企業以及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來到學校召開畢業生就業座談會,從而幫助高校畢業生深入地了解市場的導向、行業的發展,進而對自己的職業做出科學的規劃。
3.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我國高校學生的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然而,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體系的建立仍然以傳統模式為依據,這種就業模式,雖然發揮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在現階段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環境下,顯然難以滿足高校大學生的需求。正因如此,高校應當構建全新的就業指導體系。筆者認為,高校應當將所有教職工都融入到就業指導體系當中,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以就業指導部門為主,高校所有教師以及相關部門為輔的全方面就業指導體系,實現對大學生的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3]
4.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綜合素質、打造高素質的就業指導團隊
想要開展好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就必須進一步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不斷豐富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生活經驗以及社會閱歷,這樣能夠使教師在指導學生就業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建議。(2)定期和不定期的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師進行培訓,提高高校教師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為高校大學生實現就業服務。(3)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當學習一些與社會學、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教師只有在具有廣博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地對大學生實現就業指導。[4]
總而言之,高校就業指導應當不斷創新指導模式,為學生提供學生所需要的就業服務,從而幫助每一位高校畢業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孫彬,劉浩.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就業指導模式的創新[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80-81.
[2]吳學兵,吳海云.關于高校就業指導模式創新的思考[J].教育與現代化,2006,01:76-80.
[3]孫江麗,丁倩倩,陳芳.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改革的創新[J].高教與經濟,2006,01:27-30.
[4]王雪英.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創新研究[J].亞太教育,2015,13:23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