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嵐,尹 華
(解放軍第一六九醫院普外肝膽二科,421000)
普外科患者圍術期運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分析
陳 嵐,尹 華
(解放軍第一六九醫院普外肝膽二科,421000)
目的 探討普外科患者圍術期運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隨機抽取的160例普外科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舒適護理,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結果 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6.25%,對照組為81.25%,組間差異顯著,P<0.05;在焦慮評分上,觀察組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普外科患者圍術期運用舒適護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焦慮不良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和諧關系的建立。
普外科;圍術期;舒適護理;護理效果
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于醫療服務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疾病的有效治愈,同時也注重較好的治療過程體驗。在護理工作上,除了常規性的護理操作,也需要充分地關注到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度體驗。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由于對手術天然的恐懼感以及手術操作帶來的不適感,從而導致在圍術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不適。針對相關問題做對應的護理服務可以有效地提升護理水平,提升患者滿意度,進而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隨機抽取的160例普外科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范圍為19~71歲,平均年齡為(41.5±6.6)歲;手術類型:肛腸手術者22例,腹腔手術者34例,胸腔手術者24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為47例,高中為25例,大學者為8例。觀察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范圍18~74歲,平均年齡為(43.6±8.4)歲;手術類型:肛腸手術者18例,腹腔手術者37例,胸腔手術者25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為51例,高中為22例,大學者為7例。兩組患者在基本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情況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時兩組患者均同意治療護理和研究工作的開展,簽署相關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做好常規術前簡要事項告知: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檢查、囑咐患方完成相關手術治療配合工作。術后做好傷口等常規生理護理以及各常見并發癥護理等。觀察組運用舒適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在患者入院后要保持親和有禮的接待,及時介紹病房環境,介紹對應醫護人員情況,讓患者快速地融入到醫療治療氛圍中,避免因陌生感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和治療情緒。同時針對患者家屬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讓其明白治療期間的照料工作。比如飲食、陪護等具體事宜,讓患者更舒適地被照料。由于患者對手術治療有一定的恐懼感,在心理層面上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產生,要積極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強調治療的必要性與注意事項,從而提升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度,更有效地樹立患者積極治療的信心。與患者做好必要的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同時做好患者個人情況評估,針對其情況做針對性的心理安撫,讓患者保持更輕松的心理狀態面對手術治療,提升治療的配合度。通過對成功案例的展示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也積極調動家屬力量做好患者心理安撫,消除其過多的緊張感[1]。
要保持病房舒適的環境氛圍,保持清潔衛生,避免噪音干擾,保持柔和的光線,在夜間采用壁燈或者地燈,避免大燈光源刺激。在夜間巡查時保持輕柔,用手電筒做查房時避免對患者眼部的光照刺激[2],而且要保持低聲,避免碰撞等噪音干擾。術前健康宣教中包括疾病與治療基本知識,同時要做好吸痰訓練、呼吸運動訓練以及飲食、排便指導等。提前告知術后雖然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是也有對應的鎮痛方式處理,避免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與恐懼。
1.2.2 術后護理
術后保持患者處于舒適體位。全麻者要保持去枕平臥6 h,將頭部側向一邊,保持呼吸通道順暢,沒有異物或者過多分泌物,避免誤吸。硬膜外麻保持4~6 h平臥狀態。在麻醉清醒之后,如果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處于平穩狀態,腹部手術患者可以采用平臥位,如果需要可以采用半臥位。如果老年患者身體瘦弱,需要在兩腿間放置軟枕。如果術后無法自主翻身,需要保持2~3 h翻身叩背一次,同時對背部受壓的骨突處做柔和按摩來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壓瘡產生。同時注意身體保暖,調整好病房濕度與溫度,做好床單被褥清潔管理[3]。依據患者不同手術方式、不同疾病情況做針對性的并發癥預防管理,其中包括基本的引流管護理、瘺口護理、營養支持等。充分考慮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提升患者術后護理的配合度。
術后疼痛是較為突出的問題,甚至會影響患者正常睡眠、飲食和運動,與其舒適度關系緊密。針對患者情況做必要的心理安撫,通過多種注意力轉移方式來改善輕度疼痛患者的不適感,可以讓患者聽廣播、聽音樂、收看視頻節目、溝通交流和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具體操作方式可以因人而異。如果患者疼痛顯著,可以通過一定鎮痛藥物干預,要做好藥物藥效時間把控,保持用藥頻率,從而保證患者身體舒適度狀態[4]。同時積極告知患者過度使用鎮痛藥物的副作用,提升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
術后會涉及到輸液治療,需要 認真選擇較好條件的血管,保證“一針見血”,避免反復穿刺導致的患者不適感,如果注射頻繁,可以進行留置針管來避免反復性穿刺損傷。輸液中依據情況做適度的溫度調節,避免輸液刺激血管引發的肢體不適感,可以運用輸液溫度調節裝置做有效調整。輸液期間要做好巡查,避免藥物滲漏等問題引發的不適感。術后要做好傷口護理,及時更換敷料藥物,做好傷口清潔,配合抗生素用藥,做好無菌化操作,換藥中要動作輕柔,避免患者身心刺激感。術后引流液觀察要針對性狀、量、顏色做全面記錄了解,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及時有效的做好引流袋與負壓裝置的更換,確保了引流管通暢[5]。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與焦慮評分情況。護理滿意度包括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服務態度、健康教育等各方面,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80分以內為不滿意,滿意率為80分以上患者的總比例。焦慮評分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分高于14分為肯定性焦慮范圍,7~14分為可能性焦慮,6分以下為不存在焦慮范疇。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數據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0.05作為組間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對比[例(%)]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情況
如表1所示,在焦慮評分上,觀察組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2,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6.25%,對照組為81.25%,組間差異顯著,P<0.05。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hen Lan,Yin Hua
(Department 2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PLA 169 Hospital,Hengyang,Hunan,42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160 cases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comfort care,then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he patients.Resultsi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5% andthe control group was 81.2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in the anxiety sc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and promot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comfortable nursing;nursing effect
陳嵐,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