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華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100190)
?
高性能水系混合離子電池:不斷超越的工作電壓
劉鳴華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100190)
[Highlight]
www.whxb.pku.edu.cn
采用有機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具有3 V以上的寬電化學窗口,因而比水系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有機電解質易燃、有毒,如果使用不恰當,會帶來嚴重的安全及環(huán)境問題,制約了鋰離子電池在規(guī)模儲能中的應用。研究者們一直在試圖用水系電解質代替有機電解質。相對而言,水系電解質環(huán)境友好和安全,且其離子電導率比有機電解質高兩個數(shù)量級,有望實現(xiàn)電池的高功率,還避免了有機電解質所需的嚴格制造條件,大大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因此,水系離子電池在電網(wǎng)級別的大規(guī)模儲能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然而,水系離子電池的工作電壓相對較低(一般低于1.5 V),因而能量密度難于提高,制約了水系離子電池的發(fā)展。發(fā)展新概念和新理論構建高電壓水系離子電池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劉兆平、陳亮等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高電壓水系混合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普魯士藍化合物InHCF,并與磷酸鈦鈉NaTi2(PO4)3負極配對構建出工作電壓達1.6 V、能量密度為56 Wh·kg-1、功率密度超2700 W· kg-1的水系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1。
該課題組長期致力于水系離子電池的研究。2013年他們提出了“M+/N+混合離子”的新概念,構建了工作電壓為1 V水系鋰鈉混合離子電池TiP2O7/Na0.44MnO22。隨后,他們利用普魯士藍化合物Ni1Zn1HCF為正極,焦磷酸鈦TiP2O7和磷酸鈦鈉NaTi2(PO4)3為負極,混合堿金屬離子水溶液為電解質,構建了工作電壓超1.2 V的水系混合離子電池3。如今他們進一步突破,實現(xiàn)了1.6 V的水系混合離子電池1。研究表明在這一新型電池中,開放框架結構InHCF的離子共嵌性是實現(xiàn)電池工作的基礎。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對于鋰/鈉離子,水分子可提高其嵌/脫電位并降低其嵌脫反應的動力學;對于鉀離子,水分子則不參加嵌脫反應。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關于離子嵌脫反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離子本身,溶劑分子作用往往被忽略,而該項研究表明溶劑分子如水分子極有可能參與離子嵌脫反應,為理解離子嵌入型化合物提供了新思維。
References
(1)Chen,L.;Shao,H.Z.;Zhou,X.F.;Liu,G.Q.;Jiang,J.;Liu,Z. P.Nat.Commun.2016,7,11982.doi:10.1038/ncomms11982
(2)Chen,L.;Gu,Q.W.;Zhou,X.F.;Lee,S.X.;Xia,Y.G.;Liu,Z. P.Sci.Rep.2013,3,1946.doi:10.1038/srep01946
(3)Chen,L.;Zhang,L.Y.;Zhou,X.F.;Liu,Z.P.ChemSusChem 2014,7(8),2295.doi:10.1002/cssc.201402084
10.3866/PKU.WHXB2016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