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杰(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云南德宏678400)
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困境與發展研究
□常杰(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云南德宏678400)
傈僳族傳統體育是反映我國傈僳族人民歷史、精神的重要項目,屬于我國傳統文明保護的重要內容。隨著西方現代體育的大量引進,給傈僳族傳統體育的繼續傳承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如何有效的確保傈僳族傳統體育的順利傳承發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通過對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困境的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之道,能最大化的推進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進程。
傈僳族傳統體育困境對策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開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大量傳統的文化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傈僳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這是傈僳族人民經過長期生活實踐,從而形成并代代傳承的精神文化財富,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呈現了我國傳統體育諸多閃光的優點。然而隨著西方現代體育的引進,傈僳族傳統體育受到了巨大沖擊,并逐步萎縮消亡。加大對傈僳族傳統體育的關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對我國傳統體育的保護具有一定價值。
1.1、來源
目前,人們對傈僳族傳統體育的認識,大多是通過比較著名的“爬油桿”、“上刀桿”、“摔跤”、“射弩”、“蕩秋”、“磨秋”、“車秋”等豐富的傳統體育了解到的一星半點。從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中也不難看出,它們一些偏重娛樂,一些則體現了濃厚的斗爭意味,而呈現這些特點,與傈僳族傳統體育的來源息息相關。
(1)源于生產斗爭。
傈僳族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怒江、金沙江、瀾滄江等硒鼓山坡地帶。從傈僳族的歷史可以看出,最早的傈僳族為了更好的生存,戰勝豺狼虎豹,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系列斗爭使用的武器,如:弩、毒箭等。對于傈僳族的人民來說,弩弓、箭具有重要地位,并成為傈僳族男子隨身佩戴的標志,慢慢的射箭成為傈僳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項目,延續至今。而溜索、豬糟船也是傈僳族先民的重要交通工具,利用它們,傈僳族人民戰勝了高大延綿的山川湖泊。
(2)源于宗教信仰。
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都會或多或少的深受宗教信仰的影響,傈僳族傳統體育的起源也離不開宗教信仰對其的影響。傈僳族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有3種,分別為自然、圖騰、祖先,無論是對大自然的征服索取,還是對圖騰、祖先的崇拜,都很好的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勇敢、頑強、拼搏。隨著對宗教信仰的崇拜,傈僳族開始舉行一些全民性的祭祀活動,其中代代流傳下來的就是“刀桿節”,“上刀山”、“下火海”都是重要的表演內容,也成為傈僳族有名的傳統體育項目。
(3)源于生活娛樂。
傈僳族先人在同大自然搏斗的同時,也會通過各種形式表達收獲的喜悅,在勞動之余人們也在進行著系列娛樂活動。久而久之,帶有娛樂性質的傳統體育項目就產生了,如:表達傈僳族人民婚姻儀式的“爬油桿”,或是隨處可見的“蕩秋”、“摔跤”等,通過娛樂、體育、音樂、舞蹈的相互融合,已成為傈僳族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傳統體育文化。
1.2、特點
通過對傈僳族傳統體育的起源進行研究,可以清楚認識到傈僳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英勇頑強、能歌善舞,才能產生多種多樣的傳統體育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傈僳族傳統體育項目已經逐漸消亡,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傳統體育項目被代代傳承下來,展現了獨特的特點。
深受傈僳族生存地域環境的影響,傈僳族人民的傳統體育再現了速度、力量、耐力、技巧等特色,例如:為了確保道路交通的便利,傈僳族人民發明了“溜索”這一傳統體育項目,需要人們擁有足夠的膽量、耐力和體力,才能順利的完成。由此可見,傈僳族傳統體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點。通過對傈僳族傳統體育的起源研究,可以知道各種體育項目的產生、傳承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階段,蘊含了一定的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內涵,才逐漸傳承演變成今天獨具歷史性的傈僳族傳統體育文化。從傈僳族傳統體育起源于生活娛樂,是傈僳族人民滿足自身生存,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形式,就能明白傈僳族傳統體育展現了一定的娛樂性特點。傈僳族傳統體育項目,無論是輕松的娛樂項目,還是生產斗爭項目,都對人們的身體條件具有極高要求,才能進行“上刀桿”、“摔跤”、“蕩秋”等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強身健體的特點。
2.1、傳承觀念意識不足
傈僳族人民生活的地方,由于受到地理、氣候、環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影響,其經濟水平、人們的文化水平都相對落后。加上,傈僳族農村居民居多,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限,使得其文化素養有待提升,因此對于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缺乏較強的傳承觀念意識。所以,目前傈僳族傳統體育發展落后,加之缺乏政府經濟、政策的強有力支持,限制了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大范圍宣傳推廣,人們逐漸減少了對傳統體育的重視,這也是傈僳族傳統提議陷入消亡危機的一大原因。
2.2、西方現代體育帶來巨大挑戰
隨著全球一體化大環境的形成,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親密,大量西方現代文明都被廣泛引入國內,促使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民族習俗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對傈僳族傳統體育影響最大的無疑是西方現代體育的引進,它們大多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媒體工具進行傳播,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逐步占領體育市場。而這些與時代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體育形式很快受到人們的青睞,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項目漸漸成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日常體育項目。而傈僳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多是通過傈僳族先民生產、斗爭、娛樂、宗教信仰等產生的,與傈僳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密切關系。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之西方現代體育項目的流行,給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帶來極大的困難,使得一些傳統體育項目開始萎縮甚至消亡。
2.3、傳承方式落后,年輕人認識不足
傈僳族傳統體育出現傳承困境的一大原因,就是其落后的傳承方式,使得年輕一輩對傳統體育的認識極度缺乏。通過研究可以知道,傈僳族傳統體育主要的傳承方式,和其他很多傳統文化一樣,采用了“言傳身教”的方式。傈僳族多通過大型的節日、慶典活動,通過激情的表演,形成傳統體育一個傳承的途徑。然而對于很多缺乏傳統體育傳承保護觀念意識的年輕人來說,這只能進一步豐富文化生活,體現一定的生活娛樂性,但卻沒有真正的起到傳承發展的目的。這樣就會導致傈僳族傳統體育缺乏真正的傳承者,出現傳承者斷層的局面,真正讓傈僳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傳承步履維艱。
3.1、在政府的引導下,樹立傳統體育傳承發展正確意識
傈僳族落后的經濟、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進程。在這樣的現狀下,當地政府應當及時介入,作為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引導者,幫助更多傈僳族人民樹立傳統體育傳承保護的正確意識。
政府首先需要深入傈僳族聚集地,實地考察傳統體育傳承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給予強有力的后臺支持保障。為了更好的傳承傈僳族傳統體育,政府需要選擇培養一批具有高度意識的傳統體育傳承者,從理論知識、宣傳方式、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培訓,讓他們作為政府的“代言者”,大范圍的傳播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保護意識。
其次,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傳統體育傳承資金,用于培養傳統體育傳承者,配備所需的設備,進行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便更多人走進傈僳族,加強對傳統體育的認識,并自發成為傳承發展的傳播者。最后,政府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系列與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法規,給當地傈僳族人民提供理論引導,真正的投入傳統體育傳承發展隊伍,不斷的創新意識,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為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支持,確保其代代相傳。
3.2、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吸引人們的關注
西方現代體育的大量引進是影響傈僳族傳統體育順利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發展創新意識,讓傳統體育與現代相結合,吸引人們的廣泛關注,使之與西方現代體育相抗衡是人們思考的重點。為了更好的傳承傈僳族傳統體育,吸引年輕一輩的關注,就需要對傈僳族傳統體育進行深入研究,多方面多角度的進行客觀評價分析。其中最主要的額就是傳統體育項目的受眾群體,以及人們的關注重視度,需要有區別的進行應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摒棄與傳承共存,當然這一定程度上就會損壞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原汁原味,但在傳承發展上卻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同時,為了迎合現代人體育喜好,還需要結合西方現代體育的優勢,對傈僳族傳統體育進行一些改造創新,讓其更加符合現代人體育需求。這樣不失為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還能一定程度上保留傈僳族傳統體育強身健體、娛樂、民族等特色,又深受現代年輕人的喜愛,并逐步傳承下去。
3.3、拓寬傳承渠道,加強傈僳族傳統體育宣傳力度
單一的“言傳身教”傳承方式早已不能滿足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承需求,還有可能影響其大范圍的傳承發展,傈僳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正是因為傳承方式的落后,使得很多年輕人對傈僳族傳統體育認識不足,為了引起更多人關注,加大其傳承發展宣傳力度,拓寬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渠道勢在必行。可以,將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納入當地學校教育體系中,通過學校進行一定的傳統體育基礎教學,讓當地中小學從小接觸傈僳族傳統體育,并參加適量的課程訓練,最大化的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參與積極性,才能更好的開展傈僳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開發、研究、傳承、改革、發展工作。
同時,也可以加大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通過大量的視頻、語音、文字等宣傳形式,吸引外地人對傈僳族傳統體育的關注。也可以積極開發傈僳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讓其產業化,逐步打響品牌效應,進一步去宣傳自己,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傈僳族傳統體育,并成為潛在的傳承者,投身傈僳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隊伍行列。
綜上所述,傈僳族傳統體育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民族價值,加強其傳承發展,確保傈僳族傳統體育的旺盛生命力,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新課題。
[1]余家賽.傈僳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保護和發展研究[J].金田,2012,5.
[2]楊晨飛.傈僳族歷史變遷對其傳統體育的影響[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3.
[3]彭春江.“三江并流”地區傈僳族傳統體育文化探究[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3.
G85
A
1006-8902-(2016)-08-LXY
常杰(1982-),男,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