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玥(武昌職業學院湖北武漢430202)
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龍玥(武昌職業學院湖北武漢430202)
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也是如此,應該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服務,從學生的實際發展方向考慮進行教學,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就是為培養未來職業工作所需要的體育人才而開展的課程。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這種課程也應該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本文就職業實用性課程的內涵及其意義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21世紀的教育注重素質教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也是面向素質教育的階段。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普通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現代的人才培養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重點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中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中將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納入到教育范圍內,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極大的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擴大了體育教學的范圍。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同時也被稱為職業體育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與學生所學專業和工種有著直接的聯系。由于體育教學具有多種教學功能的特征,因此,職業體育教育主要以其鮮明的服務性特征區別于普通的體育教育。考慮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職業需求,需要進一步提升職業體育教育的服務意識,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實施職業體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職體育院校教育發展的目標。
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是指體育教學根據學生目前所學習的專業和其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特征實施教學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培養未來職業工作中需要的實用性體育人才,綜合培養學生未來職業工作中可能需要的體育知識和綜合素質,同時也以加強身體鍛煉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崗位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充實和完善學生未來職業活動中可能需要的體育知識,強化學生的體能儲備和運動技能儲備,有針對性的培養相關教育對象。
為了培養能夠勝任現代職業能力需要的專業性人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不僅擔負著傳授專業知識的任務,同時也擔負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傳授未來專業所需要的運動技能的任務。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實用性體育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各專業和工種有著不同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是對高職院校各專業的服務性作用,高職院校實施的教學通常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也是專門化的教學模式,專業不同的學生掌握的技能不同,而技能不同所需要的體育素質不同,對體能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建筑專業要求學生具有靈敏性和身體平衡能力;藝術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柔韌性和協調性能力;化工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身體感受穩定性能力等。因此,體育教學應該針對學生的專業有計劃的實施教學,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實用技能,這對于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化和體能的鍛煉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是對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補充性作用,高職體育教學不同于單一的普通屬性教學模式,其兼具了普通體育教學和職業教學的雙重屬性,主要表現為基礎性教學模式和實用性教學模式。其中基礎性教學模式是每一個專業通用的教學模式,因此也被稱為共性教學模式,實用性教學模式屬于個性教學,因為兩者有著不同的屬性,實用性體育教學對基礎性體育教學起到補充的作用。
最后是對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保護預防性作用,高職院校開展的職業體育實用性課程有不同的作用,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技能和體育項目培訓能夠預防和減少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受到的身體損傷。高職院校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單純的進行職業訓練會使得他們身體的一些部位發展不平衡,因此,采用實用性體育教學模式,由基礎教育慢慢的過渡到職業鍛煉,能夠讓他們的身體有一個適應階段,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3.1、體育教學內容應該以現代化大生產發展為導向
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教學內容應該滿足現代化大生產方向的發展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考慮。
其一,隨著現代化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不同的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各種生產工具和設備儀器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使得人們的體力勞動逐漸減少,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構比例,人們工作中的腦力勞動增多,這對腦力勞動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同時還要求各種職業工作中需要具備較好的協調能力,尤其是運動系統和感官的協調性要求增強。
其二,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后從事工作過程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是無法分開的,尤其是建筑行業、機械行業、農業以及林業,這些行業從職業特征上來看,不僅環境艱苦,人體還需要承受一定的體力勞動,學生需要具備掌握專業技能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
因此說,職業技能的學習和體育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些職業對于從業人員的手臂以及手指靈活性要求較高,還有一些職業對四肢的力量要求較高,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該根據現代化大生產發展方向選擇設置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能鍛煉中。例如,針對汽車、機械、數控等生產技術服務性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以籃球、排球、跳繩、乒乓球為重點,這些運動有利于幫助學生發展上肢,增強他們的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針對計算機、會計、藝術設計等專業,需要鍛煉學生的手指靈活性和注意力專注性,可以設置籃球運球、太極拳、棋類運動等體育內容,從而增強他們的手指協調性,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專注性和心理調節能力。這樣設置的課程才能夠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符合學生所學專業以及未來崗位發展的特點。
3.2、體育教學模式應該以職業特色鍛煉為主要結構
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加強對教學結構的調整,建立新型的教學體系,突出職業特色鍛煉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現階段高職體育教學中實施的課程結構沒有突出職業特色,并且也沒有圍繞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專業技能進行開發設計。為此,可以設置1+1+x的體育教學模式,第一個1是基礎教學模式,第二個1是發展教學模式,最后的x是拓展教學模式。
其中基礎教學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一年級的學生開展的教學模式,對于新生而言,他們的體育基礎往往比較弱,教學的重點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技能和知識,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接受基礎的身體素質訓練,這種教學鍛煉模式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同時采用競賽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基礎教學往往是以班級為單位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發展教學是現代學校的俱樂部教學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加入體育俱樂部,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力。由于學校的體育俱樂部具有健身性和時代性的特征,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過程中,同時體育俱樂部具有專業的指導教師,學生能夠在滿足自身興趣愛好的同時參與到系統的體育項目學習中去,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運動項目機能和方法。拓展教學階段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專業制定職業實用性體育選課,讓同一專業或者是相似性質的專業進行實用性體育實踐,接受體育理論教學模式。
3.3、體育教學目的應該確保學生掌握終身鍛煉的方法
傳統教學中,高職生在學校學習的一般體育技能由于受到人員、場地以及環境的發展變化,使得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無用武之地,很多學生就業以后就不再從事原有的體育活動。但是采用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終身鍛煉的體育項目,學生能夠根據專業的變化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因此,高職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應該將學生掌握終身體育鍛煉的方法作為教學目的,在教學中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鍛煉,有針對性的進行職業體育鍛煉,同時還應該教會學生編制有關職業病預防糾正的矯正操、保健操等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夠預防以后可能出現的職業病,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協調性,從而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選擇適合鍛煉的體育項目。體育還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以此增強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堅實的基礎。
3.4、體育教學方法應該選擇一些交替或者是補償的教學手段
文章中有提到基礎性體育教學和專業性體育教學,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屬于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基礎性體育教學主要適用于很多專業的學生,而專業性體育教學是受到不同專業和工種的限制而制定的一種體育教學模式,正是因為這兩者有著不同的屬性,從而體現出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對基礎性體育教學的補充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中,應該選擇一些交替和補償的教學方法,提高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服務功能。首先應該滿足不同專業和不同工種的學生身體條件的特殊要求,其次是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服務功能還能夠避免學生因為職業而造成的身體損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性質、從業職業的工作方式以及疲勞程度來傳授體育知識,從更好地培養學生未來職業所需要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有關調查顯示,高職生剛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他們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現怠倦現象。而高職生的年齡一般都是20歲左右,過早的進行職業訓練會導致他們身體某一些部位的發展不平衡,為了矯正學生因為勞動中長期固定的姿勢而造成的身體疲勞,需要根據他們的職業特點選擇一些交替性和互補性鍛煉的方法,這樣對學生的正常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滿足實用性體育教學的要求。
高職院校實施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在確保學生身體各功能健康發展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鍛煉身體,預防身體各部位出現的不健康狀況,因此,教學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堅持體育專業服務的原則。此外,需要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根據學生專業要求設計教學模塊,從而為社會發展培育高素質的人才。
[1]李林朱.無錫地區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可行性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
[2]李永剛.高職體育課程專業崗位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時空,2013,(15).
[3]趙吉龍.民辦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建設研究——以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常向豐.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28(12).
[5]陳健.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建設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2).
[6]徐建超.山東省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方案的研究[D].聊城大學,2014.
[7]劉可.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實用性體育課程開發研究及實踐[J].運動,2013,(9).
G807
A
1006-8902-(2016)-08-CY
高職院校突出職業特點的體育教學研究,編號:2014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