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瑋(公安消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軍事體育教研室云南昆明650000)
淺析體能訓練對消防員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影響
□陳志瑋(公安消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軍事體育教研室云南昆明650000)
疲勞性骨骼無法承受猛烈壓力而導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現象,也可說是正常骨過度使用的結果。由于消防隊員訓練時間相對集中,短時間內訓練強度大,尤其是連續長跑和跳躍運動更加劇了對脛骨的沖擊損傷。消防隊員訓練場地選擇受條件、氣候等限制,一般較為簡陋,地面堅硬,大強度運動后造成脛骨更重損傷。高強度運動前的熱身是保護肢體免受損傷所必備條件之一,消防隊員訓練前常忽視這一重要環節,以致脛骨損傷多見。對于消防隊員控制在高強度體能訓練下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概率,應該控制本病的重點在于預防,科學安排訓練任務,認真做好訓前準備,正確選擇訓練地點,循序漸進提高參訓人員身體素質,可以有效減少此病的發生。
消防體能訓練脛骨疲勞性骨膜炎
疲勞性骨骼無法承受猛烈壓力而導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現象,也可說是正常骨過度使用的結果。脛骨疲勞性骨折是常見的訓練傷,在消防隊員訓練中發病率高,多發生于頻繁的長跑、越野或單一科目的超負荷訓練中。高強度軍事訓練易發生脛骨疲勞性骨膜炎,以往的研究對象多局限于陸軍,軍事訓練科目多為奔跑、負重和跨越類,對其損傷機制的研究側重于應力集中效應。梁新剛魯報道,長時間奔跑跨越時其承負應力可達體重的數倍這種突然加大的應力會引起小腿肌肉疲勞,失去吸收應力的作用,導致脛骨前凸部的骨膜甚至骨質內部結構受到破壞,引起小腿疲勞性骨膜炎嚴重時會引發脛骨應力性骨折。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加快,消防部隊數量的不斷壯大,軍事訓練強度、訓練時間和軍事訓練科目與以往有較大不同,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率有增高的趨勢。在體能訓練中經常涉及到消防管道,消防隊員始終處于緊張狀態,骨膜韌寸間刺激牽扯,導致骨膜發生炎性反應,伴隨著出血、增生和血腫機化,骨膜與骨質正常結構受到破壞。
脛骨是位于小腿內側的粗大長管狀骨,其前內側介于脛骨脊與后肌間隔之間,上起脛骨節結,下到內躁,沒有肌肉保護,在正常運動情況下,小腿肌肉能協調收縮與舒張,較好的緩沖對骨骼的沖擊作用;當過度疲勞可引起小腿肌肉的疲勞或受損,當外力超過肌肉緩沖保護限度時,極易發生脛骨骨折。常見訓練損傷屬于過度使用性損傷,與暴力急性損傷不同,它是由于低于骨骼強度極限的應力反復、持久地作用于骨骼,引起局部骨質積累性微損傷,當超過機體的修復能力,骨小梁修復障礙,骨吸收增加,產生疲勞斷裂,即閾下損傷積累的結果。
3.1、訓練計劃不科學
由于消防隊員訓練時間相對集中,短時間內訓練強度大,尤其是連續長跑和跳躍運動更加劇了對脛骨的沖擊損傷。消防隊員維護社會消防安全,對身體各部位和器官系統進行全面的身體鍛煉,對于促進和諧社會主義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多數學生單憑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或針對消防隊員個別項目進行單純的體能苦練,由于消防工作壓力、以及消防人員的身體素質、片面加大負荷量,使下肢屈伸肌群反復收縮,引起附著處骨膜長期受到牽扯、損傷,使該部骨膜和骨的正常聯系遭到破壞.再加上下支撐中的反作用力反復作用于小腿骨上,使該部骨組織內部產生的應力受到改變或破壞。這種超出骨組織適應能力的負荷不斷加劇,可引起骨膜松弛或分離、骨膜充血、腫脹、骨膜下出血,嚴重者甚至出現局部骨質脫鈣或斷裂,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改變,易造成脛骨骨膜發炎。
3.2、訓練場地受限
消防隊員訓練場地選擇受條件、氣候等限制,一般較為簡陋,地面堅硬,大強度運動后造成脛骨更重損傷。場地限制,在基層部隊,消防日常訓練管理人員常常認為準備活動不太重要,隨意找一個體能訓練場地開始訓練,這將會在消防隊員體能訓練中造成不必要的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如訓練場地未做可續規劃,將會產生以下不良訓練效果,身體未充分活動,身體機能未充分調動,降低了身體整體的協調性,在體能訓練中,對于體能訓練中跑步距離以及沖刺速度不能良好的把握,有事會出現崴腳等問題,長時間會導致脛骨疲勞性骨膜炎。
3.3、身體素質下降
消防隊員經過的體能訓練事件長短不同,整體身體素質不一,一些新消防隊員遍缺乏鍛煉,體現在爆發力、耐力、四肢力量差,入伍后無法適應大運動量的訓練,也是引起脛骨損傷的重要因素。
3.4、訓練前準備活動不足
開展體能訓練之前,要注意檢查訓練器材、器械、設備有無損壞,安裝是否穩固。要注意觀察受訓人員有無身體疾病征兆,嚴禁帶病訓練。要重視體能訓練的準備活動,消除緊張的心理,活動要充分,活動全身肌肉和關節,保證身體良好的協調性,防止因肌肉僵硬、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差而造成身體傷害。訓練時,一旦發現受訓人員面色蒼白、小腿酸痛、脛骨不適等過度疲勞現象,應立即停止訓練。
高強度運動前的熱身是保護肢體免受損傷所必備條件之一,消防隊員訓練前常忽視這一重要環節,以致脛骨損傷多見。消防隊員的體能訓練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消防隊員應該從自己的身體實際出發,有步驟,分階段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提高要求。尤其是消防高強度體能訓練時,必須要做好充足的體能訓練前的準備活動。運動時身體所承受的負荷、強度、動作的頻率等都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特別是在力量與速度練習中,下肢所承載阻力無論是總量還是強度的增加,都不易太快、太大,否則不僅達不到預定目標,還容易造成下肢骨、肌肉等的損傷。
4.1、臨床重視早診早治
醫生應在開訓后重視普檢,根據病史和癥狀及體征,重點在2~6周高發時間中,出現持續性小腿疼痛者,給予詳問病史仔細查體,尤其不能忽略疲勞性骨折首選檢查方法——X線攝片,在早期骨膜征象出現并結合臨床能盡早確診,及時停止繼續訓練并進行治療,從而達到終止骨質繼續損害,促進骨質早期修復目的。
4.2、預防為主加強措施
筆者認為控制本病的重點在于預防,科學安排訓練任務,認真做好訓前準備,正確選擇訓練地點,循序漸進提高參訓人員身體素質,可以有效減少此病的發生。
(1)科學施訓。
強化科學練兵意識,依據部隊技、戰術基礎和年度訓練任務,結合季節特點,科學地安排訓練計劃,靈活地穿插配置訓練課目,嚴格組織實施。新消防員的身體素質情況參差不齊,在統一訓練時,訓練前不能忽視準備活動,使身體各部位預熱,活動開,能有效避免訓練傷;在安排運動量時,要循序漸進,即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多,也可按組進行區分運動量的個體化訓練;訓練科目要科學搭配,不能單一重復;訓練強度要合理調節,不能過大;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加大運動量,還應避免簡單、隨意和懲罰性訓練。訓練后要多做放松整理活動,可以解除肌肉痙攣,減輕訓練后疲勞程度。
(2)勞逸結合。
在增加運動量訓練后,要給消防員們充分休息和恢復體力的時間,防止過度疲勞使肢體受傷。訓練中禁止突然加大跑、跳的量,也不要在硬地上過多地進行跑跳練習,可以減少對下肢損傷。要經常開展體能人體機能特點和體能訓練防事故方面的知識教育,使消防人員牢固樹立安全訓練的意識。組訓者要掌握消防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注意事故苗頭征兆的出現,做好心理疏導,幫助消除和克服恐懼心理。并引導其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和自控能力,以防止體能訓練事故的發生。
(3)合理營養。
全面充足的飲食是保證消防隊員訓練質量的物質基礎。消防隊員訓練強度大、消耗多,如果丟失的營養不能及時補充,也是誘發疲勞性骨折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能體能訓練中,要科學安排訓練的負荷量,調理好訓練強度、密度、時間的比例關系。既要適當進行大強度訓練,也要注意循序漸進,尤其要科學搭配訓練內容和分配訓練負荷的承受部位,每增加一次訓練項目,必須調節負荷強度作用部位,防止身體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負荷過度集中和超負荷,出現訓練損傷。同時要重視消防人員進行體能訓練后的脛骨恢復工作,要采取各種消除疲勞的手段,如按摩、蒸汽浴、體外反搏、針灸、理療等,尤其是要多飲水,最好是補充含有電解質的低糖運動飲料。
(4)提前排查。
醫療人員要深入連隊隨訪,控制帶傷訓練人數,發現訓練中腿痛人員增多情況,一方面要及時建議降低訓練強度或調整計劃,另一方面要仔細檢查,根據病情不同,分別進行停止訓練或進一步確診治療的處理。
消防隊員訓練脛骨疲勞性骨折的發生臨床并不少見,但由于臨床醫生對本組病例認識不足,診斷上容易忽視;臨床上應重視開始訓練后小腿痛的普檢,尤其不能忽略X線攝片檢查,它是確診本組病例的重要依據;在體能訓練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科學合理的原則,訓練強度應由易至難逐漸增加,避免超時、超強度、超體能訓練,合理安排訓練與休息時間,加強訓前準備和訓后放松活動,調節飲食,增加營養,提高身體素質,防止脛骨疲勞骨折的發生。
[1]汪靜雯.成都市武警消防支隊體能訓練內容的調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2.
[2]張宏杰.陸軍航空兵體能訓練方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陳泓任.河北省消防總隊基層官兵體能達標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李振飛.創新思路改進方法進一步推進消防體能訓練的科學發展[A].中國消防協會、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2011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消防協會、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2011.
[5]李兵.我國優秀男子龍舟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及評價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6]王加偉.我國公安本科院校學生體能訓練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7]黃濱,賈思敏.體能訓練理論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04.
[8]張西朋.淺談消防官兵體能訓練的方法及注意事項[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9]李兆鵬.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幾點思考[J].冰雪運動,2012,02.
G804
A
1006-8902-(2016)-08-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