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丹
(黑河學院,黑龍江黑河164300)
應用型高校大學語文特色教學模式探析
呂丹
(黑河學院,黑龍江黑河164300)
應用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是很重要的,它不但是學習其他學科的輔助工具,還能為學生的繼續教育及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文字基礎,保證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大學語文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探索科學、實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從"一個精神、兩個注重、兩個重點、三個運用"四個方面對應用型高校大學語文特色教學模式進行探析。
大學語文;特色模式;應用型
當今社會需要應用型復合人才,如今高等教育已經趨向普及化,許多地方院校也在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自身特點,轉變辦學定位與思路。應用型高校培養人才是以國家需要和區域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把“一個精神、兩個注重、兩個重點、三個運用”的教學模式切實抓好。
在現實過程中,人們對大學語文的認識與理解只是注重對大學語文書本上內容的講授,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用能力,但忽略了大學語文的人文精神。若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研究不同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及大學語文課程的深度廣度。大學期間培養人才要與社會需求結合,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使大學生學起來方向性更強;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把大學生運用語言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2.1 注重“文藝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專業需求,在教授大學語文課程的同時,向學生所學專業有所傾斜。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會使人正確地面對困難,給人積極向上、斗志昂揚的力量,更會激發后人的創作靈感,使原作更好地被傳頌,二度創作也十分出彩,給人正能量。通過近幾年大學語文的教授,筆者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李白的《清平調》被改寫成好聽的流行歌曲,意境優美的《水調歌頭》被多人歌唱;李清照的《一剪梅》被改編成優美動聽的《月滿西樓》;岳飛的《滿江紅》以音樂的方式訴說詩人的心聲;李煜的《虞美人》改編成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更是讓我們無盡回味,帶給我們強烈的共鳴。學生在學習與賞析作品的同時,找到了文學和藝術的契合點,進行了“文藝結合”,將古典詩詞作為二度創作的藍本,創作出許多新的作品。實踐證明,教師了解學生專業并正確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2 注重“區別對待”
作為一名大學語文教師,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應知道學生學習內在需求的不同。學生掌握的語文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所以學習內容必然會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授大學語文,怎樣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是大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因此,大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了解不同專業的特點,更要對學生所學專業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更好地教授大學語文。
3.1 注重內容的選擇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必要對大學生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中,應適當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具有典范意義的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民族情感。更要結合外國名著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具有可比性的中外作品,進行比較,如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除抽選先秦語錄外,側重選擇一些有可比性的中國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
3.2 重點培養創新性應用型的學生
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與教學方式。不單單要傳授學生知識,更應將學生接受知識由被動變為主動,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教師不能照抄書本講課,不能以傳統的方式進行授課,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新教學模式,努力克服原有習慣,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要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問題的習慣。
4.1 運用“筆試與口試結合”的考核方式
不論是哪種考核方式,都不可能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只能考查學生某些方面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可以通過課堂或課外閱讀獲得,但是語文能力需要長期系統地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教師可適當加大平時成績考核的比重,在平時課堂教學及其他活動中,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語文能力計入平時成績,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并重。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在無形中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組織能力等,為學生順利步入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
4.2 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大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用繪聲繪色的授課方式、生動活潑的課件,以充滿趣味性的解讀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作品時身臨其境,用“真、善、美”來打動學生,使大學生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熏陶、審美的感染,使其能繼續深入作品,品味內涵,并鼓勵學生進行更有創造性的閱讀,讀出其中新意。
4.3 運用“探索式”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人文知識方面,專業不同的學生需求不同,例如,音樂專業的學生學到“大珠小珠落玉盤”,耳邊仿佛聽到動聽的音樂聲;美術專業的學生學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優美的落日畫面。應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開展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朗誦比賽等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話依然令人深思發人深省。從《詩經》到漢樂府,從中國古典到外國經典,我們贊嘆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迷醉于千古美文的精妙絕倫。大學語文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增長知識,陶冶其情操,更讓學生提升了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大學語文教學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在表達中學會思考、挑戰自我、走向自信。
[1]匡亞明.大學設語文課含義深刻[J].群言,1990,(11):35-36.
[2]胡欣育.高職語文要凸現人文性特色[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6):83-84.
[3]李瑞山.母語高等教育意義論要[J].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67-68.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college Chinese
LVDan
(Heihe University,Heihe 164300,China)
Applied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is important,which is not onlythe auxiliarymeans ofother disciplines,but also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tinuingeducation and lifelongeducation,soas toensure the good education ofstudents.Thus,it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practical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ode.From four aspects of one spirit,two emphasis,two key points and three applications to expound applied colleg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mode.
College Chinese;Characteristic mode;Applied
H193
A
1674-8646(2016)13-0090-02
2016-05-31
課題項目:黑河學院2015年度院級課題“應用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功能定位及特色教學模式研究”(JYY201508)
呂丹(1981-),女(達斡爾族),黑龍江黑河人,碩士,講師,從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