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力
(黑龍江省科學院,哈爾濱 150001)
?
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變革的內生性要求
章力
(黑龍江省科學院,哈爾濱 150001)
如何能夠以客觀規律性來構建和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關鍵在于揭示它變動性的內生要求。以科技管理的體制和機制為基礎進行研究,經濟體制發展階段、轉軌及新科技革命等重大變化對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完善和構建新型管理體制及機制提供有效數據。
科技管理體制;完善;科技管理機制
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是近年來國內外管理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國家創新體系與這一理論有著很深的淵源。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對研究問題進行分析及論述,并提出一些相關意見。
如何能夠按照客觀性來構建并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關鍵在于它變動的內生性要求,要將科技管理的體制與機制放到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其各種變量進行分析,這三個變量主要為經濟體制、發展階段和科技的發展。
第一,在經濟社會的運行中,科技管理體制及制度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在大系統中主要發揮協調的作用。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受制于整個經濟社會體制和機制,由總體框架所決定,在經濟社會體制和運行機制發生變化時,科技管理體制與機制的改變也勢在必行。
第二,科技與經濟是緊密結合的,在不同的科技發展階段中,有著與其相對應的發展水平。在發展到這一水平的同時也對科技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如何控制對科技的投入程度及配置方式也存在著相應的差異,也應該使用與之相應的科技管理制度及機制。
第三,科技管理體制與機制和科技發展本身有著重要的關系。科技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對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并對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只有在合理的機制及體制下,才能保持并促進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第一,主體。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期的基本框架中,由于市場、政府和企業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所以政企、政資部分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在政府、企業與相關機構還處于傳統的經濟體制之下,不能一步到位地提升到新的社會經濟體制之中。
第二,構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間的各種權利尚不明確,不夠正規、規范,分塊自制或各自為政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科技管理分散、資源利用及占有方面,部分部門會出現資源壟斷的情況。
第三,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建設過程中,所有制調整還沒有明確、到位,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都還是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市場上還有很多非競爭性因素及規范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看作是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的不成熟,各種科研成果和資源對國有企業的偏重比較大,主要先進技術和資源都集中在國有企業中,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已有的科技及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四,手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建設過程中,優勢市場體制還不健全,發育不夠成熟,客觀上形成的政府管理手段有限,相比之前的管理制度來說,政府更習慣也更傾向于行政手段,對于經濟手段的應用不是那么得心應手。在經濟活動中,法制化的程度還不夠全面,相應的法律也不夠完善,經濟體制的發展較為緩慢。隨著市場體系的完善,與之相關的經濟杠桿也可以逐步使用到這一社會體制中,通過經濟手段的應用,各種有效的辦法一一實施,推陳出新,在前進中逐漸摸索,這樣才能對經濟市場及科技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途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建設過程中,市場上的中介組織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由于群體組織較小,很容易受到行政壟斷的影響,如果長期下去,中介組織將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最終使這一組織只能發揮出有限的作用。在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打破行業壁壘,使市場體系具有健全、完善的制度。
第一,在投資型經濟發展中,資本要素有著主導性的作用,而技術則處于配角的位置,如果沒有資本,再好的技術也無法得到應用及推廣,但是在擁有資本的同時,還需要有一些創意性的產業,并對科技創新做出一定的鼓勵。在資本要素已經具備的條件下,科技創新則成為主體,并逐漸步入主導性的行列,這就要求科技管理體制及機制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挖掘它的潛力,且有效地投入到生產中,從而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第二,在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中,技術的發展、推廣及應用決定了產品的優劣,而新型的、較高端的技術應該應用在大型的項目上,以投資為主體、新型技術為輔的有機結合才能為科技進步作出有力的貢獻。
第三,資本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只有這兩種資源合理、有效的結合,才能使一個經濟個體有一個良好發展的前提,經濟個體中的科技管理制度及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正確的制定管理制度和機制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在科技型投資的市場中,對于產業扶持政策的依賴性非常強,對于相應的政策,政府部門會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其重點扶持的行業中,因此,政府扶持產業政策對于產業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技管理以核心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設定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適應經濟體制的完善、經濟轉型和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科技管理體制,在這一前提下,行為主體應該具有包容性與覆蓋性,這樣才能有利于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
[1] 于維棟.從大國興衰看國家創新體系的作用[J].科學新聞周刊,2002,(07):122-123.
[2] 李廉水.“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阻礙和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1,(04):173-174.
F124.3
A
1674-8646(2016)01-0104-02
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