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崇宇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
牡丹江地區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共享研究
伊崇宇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闡述牡丹江市高校與所在區域的體育發展及資源現狀,分析構建體育資源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嘗試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全面體育資源共享的發展模式,從而促進牡丹江高校體育教育與所在區域的全民健身活動共同發展。
牡丹江地區;高校體育資源;資源共享
牡丹江地區高校大多分布在城市中,而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較為豐富(本文中的體育資源以體育場地、體育設施為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文化水平逐漸提高,社區居民對體育場地資源稀少的現狀越發不滿;又由于牡丹江市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季節影響,冬季寒冷、道路多為冰雪路面,社區居民在室外的運動鍛煉一定程度受限,使社區居民對進入體育鍛煉場館的愿望更加強烈。大部分社區居民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關系,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與高校正常的體育教學時間并不沖突,雙方存在著時間互補、擁有共享體育資源的可行性。根據高校自身場地設施、地理位置的實際情況,在高校場館的閑置時間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場地,方便城市居民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推動高校與所在地市社區的銜接,開展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共享,對牡丹江市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牡丹江市區內有七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職院校5所。每所高校都有大學體育教學部,牡丹江師范學院擁有專業的體育科學學院,牡丹江醫學院擁有運動損傷專業與康復專業。
體育場館、設施資源是師生參與體育活動、教學、訓練的重要場所,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保障。同時,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現狀也是教育部門對高校工作檢查、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調查可知,牡丹江市7所高校中,除黑龍江省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沒有場館外,其余6所均有場館。7所高校的室外活動場地大部分免費向外開放的,室內場館、塑膠田徑運動場、人工草皮足球場、網球場及設施使用是收費的。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牡丹江擁有場館的6所高校的室內場館、塑膠田徑運動場、人工草皮足球場、網球場等開放率為50%,開放的場館均采用有償收費的方式,只有一所院校提供場館外的其他服務(裁判、賽會服務等);7所高校的室外籃球場、室外排球場、室外羽毛球場、室外乒乓球場等場地均是免費向師生及社區人員開放的;免費開放的場地沒有其他服務,這些免費開放的室外場地一般無人管理,維護維修費用較低。
牡丹江市7所高校本身擁有繁重的體育教學任務,但場館仍有閑置的時間。目前,場館一般為周一至周五沒有課程的下午和周末開放,中午和晚上沒有對外開放,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體育場館資源閑置浪費。如果合理地規劃一下課程,能提高場館使用率,更大幅度地增加對外開放的時間。
牡丹江市市區常駐人口已過百萬,但是,市區內體育場地、場館、設施非常稀少。除學校外,有體育局的牡丹江體育館、牡丹江北山體育場,鐵路牡丹江分公司的火車頭體育館、紅日體育館,斯巴達乒乓球俱樂部等,所有場館不足10個,人均比例不到十萬分之一個,可見場館嚴重缺乏。小區內的體育場地也較小、較少,難以滿足社區居民開展體育鍛煉的需要。

表1 牡丹江市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比較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到,高校體育資源無論是在整體上比較還是在個體上比較,所擁有的體育資源數量都遠遠高于市區平均水平。高校的場地、場館及設施建設較好,體育活動開展情況較好。反觀社會體育的開展,只集中在一小圈的人口中,大部分群眾沒有場地和場館可以進行鍛煉。高校擁有牡丹江市50%以上的各種體育場館、設施,室外運動場更是大比例領先社會。
為全面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國家倡導全民健身活動,提出全民做到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健身活動,學會兩種以上健身方法,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伴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巨大變化,為健康而消費逐漸成為新時代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時尚。然而,牡丹江人口基數大,分布又比較集中,開展體育活動一般需要比較大的場地,建設場館也需要較大區域的空地。人口集中導致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少,場館建設也隨之減少。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而場館設施是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與稀少的場館數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通過前面的現狀比較分析,我們看到全面健身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場地、設施稀少,活動開展受限。反觀高校體育資源,擁有比較規范的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實行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場館共享將緩解全民健身面臨的場地稀少的狀況。
目前已有的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種狀況,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要使這種狀況得到徹底的解決,僅僅依靠體育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充分喚起政府和社會對于體育資源共享的重視,才能使體育資源共享得以實現。
第一,高校雖然通過采取有償和無償方式開放了部分場館,但是缺乏對資源共享的深入挖掘,沒有積極地發展與之互生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提高高校管理層對自身在實施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共享中的義務和重要性認識。
第二,通過對比高校與社會的體育資源現狀:一方面,高校的體育資源相對豐富、全面,體育場地、場館、設施資源在滿足高校的體育教學任務后有閑置的時間;另一方面,人們健身熱情高漲,稀缺的體育場地、場館、設施現狀嚴重制約著全面健身的發展。
第三,要使高校和所在地區管理層認識到,構建體育資源共享機制,使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共享得以順利開展,可改善當前的體育資源共享中共享形式單一、資源利用率低、缺乏長久有效的共享計劃的不利局面;優化體育資源共享不僅是高校與全民健身共同發展的機遇,也是高校擺脫僅僅依靠出租體育場館、設施這種第二產業的經營方式,挖掘第三產業的無限潛力的一個新的挑戰。
第四,實行高校與所在區域的體育資源共享會遇到諸多問題:一是高校體育資源共享會使大量外來人口涌入校園,學生的安全問題必須放在首位;二是外來鍛煉人員的進入勢必對高校正常的體育課堂秩序和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帶來一定影響;三是共享中需要統一有效的管理,目前高校與所在區域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四是提高高校的體育資源的利用率后會帶來高校的體育場館運行成本的提高,需增加經費來源,保證場館有能力對外持續開放;五是高校管理層對自身在開放中的義務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這些問題,高校和所在地區管理層要有足夠的認識,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第五,在高校體育資源區域共享的開始、優化、發展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要敢于擔當重任,要時刻監督資源共享現狀,定期召集高校研討新的體育資源共享模式,對資源共享中表現優異的高校予以一定的獎勵。
G807.4
B
1674-8646(2016)01-0148-02
2015-11-08
牡丹江市社會科學項目“構建牡丹江地區高校與所在區域體育資源共享機制研究”
伊崇宇(1985-),男(滿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體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