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巍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社科系,黑龍江 大慶 163000)
?
“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教學法”在3 000m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姜巍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社科系,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通過分析學生在中長跑中所遇到身體、心理方面的困難,利用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應用,使學生在3 000m教學中能夠克服自身困難,突破心理障礙,提高自身耐力水平,完成3 000m跑,從而提高學生在體質健康測試中耐力素質。
團隊式;運動負荷;3 000m跑
3 000m跑是中長跑項目之一,有很多綜合性院校在冬季舉行3 000m、5 000m等長跑項目教學,目的就是督促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心肺功能,但近幾年來,出現過在比賽中學生猝死案例,以至于很多高校取消了長跑項目。據了解,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在秋季運動會中就取消了女子3 000m和男子5 000m兩項長跑比賽,而且不少北京高校也取消了3 000m以上長跑項目,代之以群體參與趣味活動和游戲。有關大學是否該取消中長跑項目的問題一直有爭議,在這個問題上,北京大學生體育協會教學群體科研部主任張威教授說,即使在長跑運動中發生意外的個案,這也不是長跑運動本身的錯,更不能因為運動量大、危險性高就取消長跑項目,問題在于是否掌握科學運動規律,是否做到科學鍛煉。
3 000m耐力跑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內臟器官機能,并且可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肌肉耐受力,同時還能塑造學生吃苦耐勞、勇于拼搏、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但現在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興趣不高,尤其體現在枯燥的耐力跑鍛煉,有的學生甚至對3 000m跑有一種恐懼心態,覺得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項目。
發展耐力素質是比較困難的,3 000m跑作為一個項目在高校開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中長跑沒有興趣,抱著能不參與就不參與,能不跑就學生不跑的態度。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現代的大學生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他們是我國計劃生育實行最好的年代,他們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從不讓孩子從事任何勞動,對體力勞動和耐力勞動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科技的不斷進步,興起了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讓孩子的業余生活從原來的室外轉向室內,從孩子們一起做游戲、打沙包、跳繩、踢毽子、追逐跑等變成了網上游戲、偶像劇等。這些客觀因素,導致他們根本沒有想過體育鍛煉,更別說發展耐力素質,學生甚至對3 000m跑都瞠目結舌,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
其二,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有突出的學習成績,有一鳴驚人的藝術特長,可是大家忽視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再加上中考、高考的學習壓力,課業負擔大,使學生根本無暇去照看自己的身體狀況。家長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伏案讀書,而不是在操場上奔跑,于是出現了很多戴著厚厚眼鏡的肥胖學生,甚至上個樓梯都氣喘吁吁。當今學生的身體素質表現一直不高,他們在人基本的7種身體素質方面普遍呈下降趨勢,近些年國家體育工作部門對此非常重視,但也僅僅是對此趨勢有所控制。
其三,3 000m跑教學中,學生在標準400m跑道上一次性完成7圈半的距離,這種單純的教學形式,學生容易感覺乏味、無聊的重復,特別是耐力不好的學生更加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并且以學生現在的身體素質,完成一次3 000m跑,肯定堆積大量乳酸,渾身乏力酸痛,更失去繼續參與鍛煉的信心和意愿了。
3.1團隊式練習方法
團隊項目的運動總是能凝聚大家共同的力量,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也都能為了團隊而做出更大的努力,這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和體現。在3000米教學和練習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素質差異,把一個班級分成2~3組,分別由組內身體素質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負責組織練習。課堂上,每個小組都有負責人領著熱身和練習,要求小組成員不能掉隊,必須以組為單位出現。每一名學生都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不堅持影響整個小組,又由于自己組別的身體素質相近,所以在練習過程中的運動強度也都基本可以接受,不但能達到鍛煉的目的,也維護了耐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
3.2遞增運動負荷練習手段
運動負荷指的是學生在進行身體練習時對機體刺激所產生的生理性反應。這個生理反應是由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兩個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其中負荷量指的是有效練習的總時間、總次數、總距離;而強度是指練習的密度、練習時用力的程度、練習的節奏等。適當合理的運動負荷,可以使人體機能得到鍛煉進而提高,在適應運動負荷的過程中,人的機體的適應能力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且在用運動負荷刺激機體的過程中,要求刺激是遞增變化的,這樣機體才能夠產生相應的適應性變化,經過反復的刺激——適應——再刺激——再適應,從而人體的運動技能得到提高。
3.3心理疏導
對于耐力素質較弱,身材矮小、體態較胖的同學,教師要多關心、多注意,及時和他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完成3 000m跑教學中,對所承受的運動負荷是否可以適應,以及肌肉反應、心臟負擔能力、精神面貌、睡眠情況等表現,及時對他們的反饋作出應對,調整訓練負荷和強度,更合理的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幫助她們在耐力跑的技術上、心理上克服障礙,排除她們對3 000m跑的恐懼心理,培養她們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3.4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在3 000m教學的應用
在3 000m的教學中,要循序漸進,根據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的教學方法,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分成若干組別,不同組別規定的運動強度不同,隨時可以調整人員,并做到時時監督,查看各組的運動負荷是否適應,并及時調整;在3 000m跑練習中,首先要給學生樹立信心,先讓學生從800m(兩圈)開始,隨后每節課加一圈的距離,1 200m(三圈)、1 600m(四圈)、2 000m(五圈)……這樣隨著課程的進展,學生每節課接受的運動強度和量增加到3 000m。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的程度,可以在困難的環節加課,直到學生對這個量和強度適應后,在繼續增加運動負荷。
在課堂中,除了3 000m跑的專項訓練外,還針對性的給學生以機體刺激,增加一些力量、柔韌、速度的練習,安排一些與教學內容一致的游戲,但前提是要考慮到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大小、強弱的交替,使學生的耐力素質保持可持續發展。但對于體質較弱,特殊體態的學生,要區別對待。
其一,通過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教學方法在3 000m項目中的應用,使學生提高了團隊協作意識,培養了學生互助互愛的良好品質,并且遞增運動負荷減輕了學生對耐力跑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逐漸適應疊加的運動負荷,最終完成了3 000m跑,增強了自己挑戰耐力跑的信心。可見,團隊式遞增運動負荷教學方法可以應用于耐力跑項目中,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二,體育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尤其是對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更應該多做心理溝通,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開展教學,多了解其適應能力和適應情況,以便于及時的調整訓練強度和難度,以便達到教學目標。
其三,學生通過一學期3 000m跑的學習,基本都能完成3 000m跑項目,并且在體質健康測試中的1 000m和800m考試中,都相應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1] 陳紅衛.合作學習在耐力跑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版教學管理,2010,(05):54-56.
[2] 李漢輝.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耐力跑[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9,(15):252.
[3]盧廣義,威海宇.體育課堂中變相練習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J].運動,2011,(12):103-104.
[4] 王斌斌,探討軍事院校5000米耐力跑的教學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0):215-216
[5]王樂.3000米跑不跑,不該是問題[N].文匯報,2012.
G831
A
1674-8646(2016)01-0080-02
2015-12-17
姜巍(1983-),女,黑龍江大慶人,講師,碩士,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