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張景華,劉振寶
(黑龍江省醫院燒傷科,哈爾濱 150036)
?
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
王春玲,張景華,劉振寶
(黑龍江省醫院燒傷科,哈爾濱 150036)
隨著科技的發展,封閉式負壓引流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在醫學中,尤其是燒傷患者的治療護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通過實踐證明,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患者中的治療過程中療效明顯,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效果。以52例燒傷患者的治療護理為依據,對比普通常規護理與封閉式負壓引流術護理的療效。
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燒傷;護理;應用
目的:對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療效及其在護理方面的效果,為燒傷患者的治療提供臨床依據。方法:對近四年收治的混合二度燒傷患者進行跟蹤性調查,抽取52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負壓引流術(V.A.C)護理,對比療效。結果:在相同的護理時間內(14d)觀察組的患者愈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效果顯著。結論: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患者中有著積極的療效,有效地促進燒傷患者創面愈合,促進局部血液的改善,降低感染率,減少換藥頻次,疼痛等不良刺激降低,減少工作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及應用價值。
1.1臨床資料
主要選取2011——2015年近四年來醫院收治的混合二度燒傷患者共52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齡在18~45歲,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混合二度燒傷程度50%左右,火焰燒傷5例,化學燒傷8例,熱液燒傷7例,電燒傷6例。觀察組同樣為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也在18~45歲,平均年齡為30歲:混合二度燒傷程度在50%左右,其中火焰燒傷9例,化學燒傷6例,熱液燒傷4例,電燒傷7例。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患者無論在年齡、性別、燒傷程度還是在愈合能力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沒有明顯的差異,可比性強。
1.2治療方法
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護理。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面,主要采取常規措施,對燒傷創面進行清創消毒,清除壞死組織,再利用碘伏溶液對創面加以清洗,擦拭完畢后涂燒傷抑菌霜(河南南陽匯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幫爾康軟膏),然后用無菌敷料包扎創面,同時給予補液,緩解燒傷部位的疼痛,按照上述方法,傷后前3d每日換藥一次,第4d起隔日換藥一次。觀察組在對患者進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KCI公司生產的V.A.C)護理之前,需要對燒傷的創面進行全面的清洗,盡可能地將壞死組織清理完畢,同時清除創面上殘留的膿液及污染物,保證燒傷創面的清潔,用凡士林油紗布保護后,使用黑色敷料覆蓋,持續治療模式,-125mmHg。創面覆蓋或對軟組織部分加以填充,再利用生物半透膜對其進行封閉處理,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將引流管接通負壓源,利用控制負壓的大小對創面愈合進行治療,以促進燒傷創面的愈合,4~5d去除敷料。在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燒傷創面的面積、形狀不一,引流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使之與創面達到最大程度的貼合,避免空隙的出現,以更好地抵制外界的污染。同時,引流管的所有側孔和頂端應全部包埋在泡沫內,嚴格控制引流管距泡沫材料邊緣,多根引流管之間可以串聯或并聯,保證引流過程的循序漸進,積極配合抗感染治療。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燒傷的皮膚進行一個基礎性的護理,保持創面敷料的干燥度及清潔度,一旦出現異味或浸透的趨勢,立即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更換。而對肢體燒傷者,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肢體鍛煉,保持關節的功能,通過適當的鍛煉保證肢體的靈活度及協調性。常規護理中,對于一些心理煩躁的混合二度燒傷者,需要進行適當合理的約束,以減少患者因無法控制自身行為而引起的創面加深或污染。除此之外,燒傷患者應該進行定時的翻身,必要時可使用翻身床等配套器械。同時注意病房的環境,將其溫度控制在28℃~32℃,保證50%~60%的相對濕度,進行定期有效的消毒,保持病房環境的衛生,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觀察組的護理比對照組更為復雜,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多道程序,以保證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治療效果。對觀察組的混合二度燒傷患者需要進行V.A.C的特殊護理,保持各部位封閉狀態,防止漏氣,定期對負壓治療儀進行消毒清理,防止污染的形成。無論術前還是術后都要對混合二度燒傷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包括心理上和身體上的護理。在術前對患者加以心理上的引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及時的開導,舉例說明手術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的鼓勵,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使患者對手術治療充滿希望,能夠和醫生進行有效的配合,從而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應對手術,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在手術結束后,還應該對患者加以術后的指導,囑咐有關注意事項,合理控制飲食,并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定期提醒燒傷患者進行術后修復鍛煉。做好對引流管的護理,對引流管或固定釘的系膜處、三通接頭處、皮膚褶皺處、邊緣有液體滲出處等常見漏氣部位及時檢查、及時處理,如果引流管出現變硬的情況導致無法正常進行引流,應該加以軟化,保持引流管的暢通度。同時嚴格觀察引流液的數量和顏色,并準確的記錄,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有效的處理。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創面護理,避免感染。
1.4療效對比
療效的對比主要通過創面的愈合程度判斷,創面完全愈合和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則判定為已治愈,創面縮小75%以上和臨床癥狀改善為有效,創面縮小25%和臨床癥狀無改善則為無效。同時,將燒傷創面的愈合所需時間記錄下來,作為判定療效的指標之一。依據此種判定方法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判定常規護理與封閉式負壓引流護理的療效。
根據實驗發現,觀察組治愈7例,有效5例,對照組治愈2例,有效3例。觀察組的治愈率與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數據表明,觀察組的混合二度燒傷患者愈合時間小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療效相比于對照組來說效果更為突出。
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混合二度燒傷患者治療中有著顯著的療效,其護理效果由于常規護理,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治愈希望。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優點在于,其對燒傷創面的治療與護理過程始終處于一個密閉的空間,有效控制細菌病毒的滋生,防止二次感染。而引流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腔隙的擴大,使得創面組織更為飽滿,促進愈合。同時,封閉式負壓引流在無形中產生一股引力,為血液的循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保證燒傷部位的血液循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封閉式負壓引流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嚴重的燒傷創面,負壓護理只是一個過渡手段,并未能真正治愈,仍需采取其他方法,而且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的成本較高,治療費用昂貴。從總體上來說,封閉式負壓引流的實用性很強,有效降低感染率,縮短治療時間,減少病人的痛苦,減輕工作量,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患者的治療中有著顯著的療效,護理工作量降低,治愈率提高。應用負壓技術治療燒傷創面作為新方法值得推廣。
[1] 王志勇,施耘.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1,32(07):246-248.
[2] 馬思紅,魏鳳梅,張濤,等.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難治性創面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1,5(06):82-84.
[3] 吳芳,袁友榮,王曉燕.負壓封閉引流術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06):24-25.
[4] 趙蕾.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深度燒傷創面中的應用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09(22):191-192.
R473
A
1674-8646(2016)01-0030-02
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