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巨波(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150025)
?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與學探析
金巨波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150025)
摘要:為了打破我國傳統教育模式,更好地發展現代化信息教育,不斷加快教育改革和創新,針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問題展開了簡要的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更好地發揮教學信息化手段和作用,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集成創新;教育模式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以信息化帶動教育教學已經成為社會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以下從信息化戰略發展的角度討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問題,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現代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1.1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開啟了我國現代化教育新的歷程,打破了傳統教育的限制,帶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變革,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的主動力和重要支撐。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論述:
推動教育公平,實現教育資源貢獻。建立學習型社會、提高教育質量有著顯著作用。能夠有效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和實現創新教育模式的轉變。
1.2教育信息化實現的方法、途徑及手段
教育信息化途徑、方法就是指本文所要闡述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手段則指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信息化體系建設可概括為以下五項內容:第一,建立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設備、研究及成果轉化基地。第二,開發新技術、裝備,不斷開展新技術教育研究。第三,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掌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發展規律。第四,采用信息化教育試點,通過實踐完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第五,時刻掌握教育信息化整體發展趨勢,建設教育信息化研究機構,為其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出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整合”已經被“深度融合”逐漸取代,這也說明它是目前能夠真正實現教育結構改革的有效途徑。而“深度融合”與“整合”的本質區別就是前者是在積極利用技術優化“教與學環境”、“教學方式”上完成教學變革,后者僅是粗淺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沒有觸及教學結構改革的本質。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合,也可以說課堂教學結構變革就是完成教學結構變革的重要一步。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是課堂教學四要素,教學結構改革就是改變教學四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思想,將學生變為知識結構的主要構建者和加工主體,化被動為主動,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引導者和組織者,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資源優勢,轉變依賴單一教材的教學方式,科學利用教學媒體,使其成為學生學習、交流、合作的主要工具。
經過長期教學實踐分析和研究,我國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全面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一教學根本目標的實現不能夠單純依賴信息技術對教學環境和設施的改進,應當真正做到教學理念上的更新,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教育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變革。通過現代信息化理念與教學思想的結合,建立教育教學信息化模式,建立以知識傳授、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現代化教學方式,根據現代社會需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優勢,打破傳統教育教學限制,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做好信息技術同教育教學的融合,從本質上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滿足我國教學信息化改革要求。
“融合”不是應用,它是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促進,互為補充。信息技術推動了教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教育教學也為信息技術發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培養人才,技術應用人才,人才推動科技,科技帶動教育,這是一個知識循環過程,是教育結構改革的真正原因,只有不斷為教育事業注入活力,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才能夠不斷壯大我國人才隊伍。我國教育學者就曾指出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就是一味的強調技術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細枝末節,并未觸及教育結構改革的本質。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思想高度,不僅要善于信息化技術應用,同時還能夠使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更好地完成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任務,建立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運用人本思想,掌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深層含義。
經長期實踐經驗總結,教育信息化切忌一味的喊口號,大搞教育硬件改革,應當重視課堂教學實際應用,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應用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教學成效也會差強人意。因此,我們應當放眼世界,從教育整體考慮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與學的主戰場,全面落實信息技術在教與學活動當中的應用,使師生能夠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接觸到現代化信息技術,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動態,不斷提升教學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大膽嘗試、小心求證,在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新技術、應用。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習者需求,科學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不斷推動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意識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關系,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真正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增強學習者的切身體驗,尋找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的意義,找到二者的融合點,做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才能夠真正幫助我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
學無止境,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同樣如此,不論取得什么樣的成績、掌握了何種教育內涵,都不能停滯不前,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為技術發展、應用增添活力,才能夠為教育事業尋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標。社會是發展進步的,教育信息化也不能停留在某一階段,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是相互促進、互為動力的,教育需求和發展要求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帶動了教育教學的革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一大助力,是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真正渠道。
根據黨中央的“十二五”教育工作任務,我們能夠認識到信息技術對當今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首先就是要做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要落實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利用現代信息化資源優勢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教育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用程度,通過建立“名師課堂、專題課堂”等方式增強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信息化課堂學習交流平臺,加深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貫徹落實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重點強調網絡數據應用載體,重視對新型教學模式探索。爭取做到教育培養人才,人才發展科技,科技帶動教育,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科技長期可持續戰略發展目標,使我國盡早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大國,占據科技領先地位。
建立信息時代新型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教育信息化未來的唯一渠道,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主動力。現代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中,以便于更快更好地建立教學互動交流模式,完成教學結構變革。
參考文獻:
[1]曹會云.試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2):192.
[2]李金洲.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2,(12):39- 40.
[3]羅樂.網絡通訊環境下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研究[J].軟件導刊,2012,(08):241.
課題項目: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FHB130455- 199);基于開放在線教學的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GJB1215055)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
JIN Ju-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reak China's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better develop the modern information education, accelera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made the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hoping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more modern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646(2016)02-0074-02
收稿日期:2015- 1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