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秋
(哈爾濱市呼蘭區黃土山林場,哈爾濱 150500)
?
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
劉金秋
(哈爾濱市呼蘭區黃土山林場,哈爾濱 150500)
從不同角度出發,運用不同方法對現代化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內涵進行分類,包括按資源配置的方法來分類、按三大效益功能所發揮出的方式進行分類、按照可持續發展進行劃分、按照圍繞的核心進行劃分,并且對不同的發展模式進行比較,試圖得出不同經濟發展模式對林業發展的不同影響。
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
隨著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國有林區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我國在計劃經濟等指導思想上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我國的天然林消耗過度,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進而導致我國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加劇,荒漠化嚴重,給我國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威脅。這些問題告誡我們:原有的經濟管理體制無法滿足林業的發展,反而會遏制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近些年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對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分類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對我國各地林區今后的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1.1 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
所謂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指一個具有一定結構及功能、能夠調節經濟運行的系統,經濟發展模式所覆蓋的內容較多,而且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從性質來說,包括政治、經濟、人文、技術等各方面內容。而且這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由于各個地區所構成的因素并不相同,所以,會在質或者量上存在差別,導致各個經濟發展模式在本質上存在不同。各地區會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經濟模式。
1.2 影響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因素
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僅僅是經濟發展模式中的一部分,它是結合不同地區林業資源的不同、各個地區發展狀況的差異以及該地區林業發展政策的不同,由相關部門結合該地區的自然環境、地形地貌、經濟發展狀況等做出合理的部署。因此,各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各有差異。就林區經濟的發展而言,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定是重中之重,它的制定標準是否適合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該地區林業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及速度,對該地區的資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傮w來說,影響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該地區的自然狀況、地區所處的地理環境、本身所涵蓋的林業資源 、當前林業的發展狀況、該地區所制定的林業相關政策制度、該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家對于林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等等。
當前,林業經濟發展的模式有很多,對于不同的模式有如下4種分類方法。
2.1 按資源配置的方法來分類
按照資源配置劃分,可分為林業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林業計劃經濟發展模式。從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其資源配置方式總共發生了三次變化。第一次是自然經濟,這種經濟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沒入了歷史的長河。第二次是計劃經濟。第三次是市場經濟。后兩種經濟模式當前還在使用。其中,計劃經濟是指依照指令性計劃為特征,在生產中實行強制性,分配則按照嚴格的工資控制。在最初發展時采用的是計劃經濟來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事實證明當時的條件和想象的條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將注意力放置到市場經濟上。
在整個經濟市場運行中,不管是林業經濟還是其他領域的經濟發展,都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盡量壓縮政府的職能,其次,在政府分配的資源配置中,要始終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崇尚優勝劣汰、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證有序的法制;強調比較優勢的開放,等等。
我國現階段所實行的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所以,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放在當前我國經濟制度之下進行考慮,要充分的考慮市場需求,確保國家加強對其宏觀的調控。
2.2 按照三大效益功能所發揮出的方式進行分類
第一類的發展模式是按照“和諧化理論”,這種發展模式又稱為德國林業發展模式。第二類發展模式則是按照森林的永續利用理論進行發展的。它既與第一類的發展模式不同,強調同時發揮三大效益,也不向后一種模式,按照天然林和人工林進行分類經營。這種發展模式的常用國家有瑞典、美國、日本等。第三類發展模式則被按照“林業分工化”進行發展,其實質是實行了分類經營的管理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也被細分為不同的模式類別,如法國模式就將林業劃分為公益林、多功能林以及木材培育,等等;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模式則是將天然林和人工林進行分類管理,其中人工林發揮經濟效益,天然林發揮生態保護、環境優化方面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有部分林區是依照林業分工來劃分的,即可分為一般公益林、公益林、商品林,即森林多效益主導利用模式。當然,由于我國近些年的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出現,使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將林區效益由以經濟效益為主轉為以社會效益為主。
2.3 按照可持續發展進行劃分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平衡,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一味的為了謀取暴利而去濫砍濫伐,必然導致森林資源枯竭,人類將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2.4 按照圍繞的核心進行劃分
獨立式林業把林業局作為生產中心。林業生產以提供木材為目標,并且由林業部門獨立完成,其林業發展與栽培則由國家林業相關部門直接管理,使得其管理方式脫離了大眾群體的需求,讓人們進入了城市,遠離了森林。
與獨立式林業相比,參與式林業則是以林業經營為核心的,這是現代林業的一種新興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林業主要是種植具有多種用途的林木,使林木成為人們的好伙伴、好幫手,并且林木的歸屬權也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如私有林業、國有林業,等等,通過林業帶動相互的關系。將森林引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為人們創造了優質的生活環境。
林業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傳統的和現代化的林業發展模式。但就前者而言,它本身是以人類自然生產為特征,將人類放置在林木長久發展的對立面,大量砍伐森林資源,這種方式會導致林業資源的嚴重破壞,致使人類受到危害。
對后者而言,會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求經濟、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資源、社會、經濟、環境相處更加融洽,這也是當前人類追求的目標。
[1] 馬文學,張穎. 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模式的構建研究[C]//低碳經濟時代的林業技術與管理創新,2010.
[2] 張曉春,詹水芬,彭士濤. 發展綠色港口促進環境與經濟有效融合[C]//201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2010.
[3] 鄭學慧,劉延龍. 對大興安嶺林業經濟結構調整之管見[C]//黑龍江省林業經濟學會2004年年會暨第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4] 何啟書. 駕馭WTO 發展林業經濟[C]//中國科協2002年學術年會,2002:70.
[5] 王錫謙. 國有林區實施管護經營工作的探索[C]//2005年中國科協學術年會26分會場論文集(1),2005.
[6] 陳科灶.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幾點思考[C]//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一卷),2010.
[7] 鄭良. 提高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策略和建議[C]//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1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科技支撐論文集,2009.
[8] 張智光,竺杏月. 森林資源-環境-經濟復合大系統可持續發展優化模型及其應用[C]//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與科技應用專輯,2006.
[9] 任瑞國. 從森工企業改革看林業發展方向[C]//森林可持續經營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
[10] 高三祥. 小隴山林區興林富民的調查與思考[C]//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下冊),2001.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LIU Jin-qiu
(Huangtushan Forest Farm of Hulan District, Harbin 150500, China)
Different methods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modern fore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connotation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which includes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unction of three benefi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s were compared, trying to find different effect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Forestry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10-24
劉金秋(1983-), 女,學士,林業工程師。
F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