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星城實驗小學 陳 穎
錯過
——參加首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有感
長沙市望城區星城實驗小學陳穎
人的一生似乎總在不斷追尋,又總在不斷錯過,而每一次錯過又總能激勵我們加快追尋的腳步……——題記
2016年7月13日,由《湖南教育》編輯部承辦的首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正式開班了,而在這個企盼已久的日子里,我卻黯然神傷,第一天與閻真等文學大咖擦肩而過的心痛,自是不言而喻,只能在替兒子不斷更換演出服之際,偷偷拿起手機,望著同事們發的朋友圈興嘆。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魂牽夢縈的多功能廳。盡管時間還早,會場上幾百人都在安靜地等候,這是對文學、教育大咖們怎樣的期待才能做到的呢?放眼會場,有充滿青春活力的小年輕,有優雅成熟的中年人,有兩鬢斑白的老者。拿起資料一看,他們來自湖南省各地州市,有的是一線教師,有的是名校校長,有的是教育局領導……驚呼:夢想的力量如此強大!還好我不再錯過!
因為第一天的遺憾,在余下的兩天時間里,我似乎比任何人更加珍惜學習機會,唯恐錯過一分一秒、一點一滴。是的,怎能再錯過?怎能錯過本土著名作家謝宗玉先生的課堂?怎能錯過他“散文園地里,堅持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自成一家,自成一派”的創作理念?怎能錯過《湖南教育》編輯部主任、“彭佳景”核心人物——江新軍先生的課堂?怎能錯過他“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一線教師要多關注政治,關注教育,多學、多看、多寫教育時評”的呼吁?怎能錯過本土明星、擔任校長多年、在《湖南教育》雜志開設教育隨筆專欄的姜野軍先生的課堂?怎能錯過他用自己多年創作教育隨筆的經驗與隨筆大作現身說法的激勵?怎能錯過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張良田先生的課堂?怎能錯過他“如何將‘官樣文章’寫得鮮活有力”的睿智與從容?怎能錯過教育學博士、《湖南教育》編輯部劉良初編審的課堂?怎能錯過他“名師的路徑——從教育寫作入手”的深入淺出與貼心叮嚀?
在這里,無論是大咖,還是草根,都是那般謙遜,這不單單是與生俱來的謙和,更多的是涵養和文化的長久積淀,而后由內而外生成的。在這里,大咖似乎不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夢,而草根的力量也不容小覷。認真聆聽的我,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早已波濤暗涌,沉寂多年的寫作夢想又在一次次與大師們靈魂的碰撞中被喚醒。說不清是“感動”還是叫“激情”的東西不時揪住我的心。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語文老師,一路走來,注重教學創新,關注學生的心靈,在一次次與孩子們“斗智斗勇”,一次次與課堂、文本和生本對話的過程中,我成長了,所帶的孩子愛我、敬我,熱愛語文。拿過國家級的語文賽課的特等獎,寫過很多教育論文,指導孩子寫作、朗誦拿過大獎。只是再回首,除了這些榮譽證書外,我記錄這些榮光的過程又在哪里呢?那不才是最美妙的東西嗎?
年輕時,沒有經驗,只會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有時間,但是記錄的文字和理念非常粗淺,終只成其為一個斷篇;時光推移,結了婚,生了孩子,教學經驗有了,又總是以“忙碌”為借口不能堅持。家里孩子們要照顧,班級中五十多個孩子要關心,學校活動多,回到家就想睡覺;寒暑假有時間了,又得送孩子上培訓班,旅游,成了不寫作的新的借口。于是又感覺自己錯過了:十幾年里,我沒能堅持教學故事和隨筆寫作,我錯過的哪里只是那黑白文字?更是那黑白文字里師生間、和語文教學間的款款深情啊!對于老師,那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
這個暑假,我錯過了許多,但也得到了許多,諸如我的寫作夢想,諸如我和《湖南教育》之間的情緣……
下一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我在靜靜地等候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