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方國家治理話語的邏輯、困境與警示*

2016-03-15 13:12:06劉志禮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政黨體系國家

劉志禮

西方國家治理話語的邏輯、困境與警示*

劉志禮

在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政府、市場、社會之間是建立在分離和對立基礎上的“大小”“強弱”關系,這種關系在實踐中導致了諸如“政治衰敗”“失敗國家”等一些國家治理質量低下的現象甚至引發全球性危機。我們應該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確立國家治理主體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發揮政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更為積極的功能和價值,構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符合國情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話語權。

國家治理;二元對立;良性互動;國情特點

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既需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建構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國家治理體系,也需要深入分析西方的國家治理理論和實踐及其話語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才能真正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并“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1],從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經歷了自身文化傳統、治理實踐和價值理念等深度融合的過程并形成了特定范式和內在邏輯。這一特定時空背景下的國家治理進程,由理論家們建構了到目前為止依然具有強勢話語權的理論體系,并將其表述為自身發展的整體特征和比較優勢。然而,西方的國家治理困境卻隨著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而日益顯現,其程度和范圍也隨著全球化、多極化、信息化等趨勢不斷增強和擴展。深入分析西方國家治理話語的內在邏輯和困境,有助于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一、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體系的內在邏輯

政府、市場、社會及其相互關系是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極為關鍵的構成要素和主要問題。在西方國家的發展歷史、理論體系、思維范式和價值理念中,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理論家從個人本位和人性論的視角出發,基于所謂人性的缺陷及其衍生的性惡的邏輯和現實,認為為了保護公民(原初意義上的公民是指資產階級)個人權利和利益,必須保護私有產權和促進市場的充分發展,以使社會財富增加及保持社會創造財富的創新能力,必須建立體現為政府行使的國家的公共權力,并由國家來管理社會。

1.市場的存在是必須且強勢的,即使是惡或有惡的一面也是合理的

在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市場的存在是必須且強勢的,即使是惡或有惡的一面也是合理的。這一理論邏輯建立在所謂的“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即“經濟人”在完全理性的支配下,能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那么,在每個經濟主體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如何實現整個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呢?亞當·斯密認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是能夠把二者有機聯系起來的最有效機制。以此為出發點的具體制度設計就是私有制、不受其他力量約束的自由市場經濟,以及由此形成的事實上的資本對國家社會各方面的控制體系。

顯然,從更為廣闊的時空視域以及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問題來分析,這種制度體系與實現機制只關注了個體作為“經濟人”的本性,而忽視或簡化了其作為“社會人”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實,在極大地增進效率的同時,卻無法有效協調社會整體與個體互動發展的關系,實際上只實現了個體利益、短期利益,而損害了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無法真正解決人的全面發展問題。

2.在承認政府必要作用的同時必須對其保持戒備與防范之心

在承認政府必要作用的同時必須對其保持戒備與防范之心。公民權利的價值理性與政府權力的工具理性,是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的邏輯起點。也就是說,政府是為了公民個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公民權利的這種具有本源意義的目的性,本質上決定了國家的公共權力的工具性,這種工具性則注定要求國家權力的有限性。比如,洛克在論及國家的最高權力即立法權時認為,基于保護財產是政府主要的和重大的目的,也是人們加入時的目的這一自然邏輯,最高權力,未經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財產的任何部分。[2]潘恩則堅信政府“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一件免不了的禍害;在其最壞的情況下,就成為不可容忍的禍害”[3]。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的國家治理邏輯中,政府的存在雖然是極為必要的,但從人性論的視角出發,政府又是惡的。所以,在承認政府發揮必要作用的同時,必須對其保持高度的戒備與防范之心。

3.社會是與政府、市場相對分離、對立的特殊領域,并有其自身的治理原則與路徑

在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社會的產生、結構、功能、秩序及其與現代民族國家(政府)、市場的關系經歷了復雜的認知歷程。總體而言,現代意義上的社會被認為是與政府、市場相對分離、對立的特殊領域,并被建構起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圖景,如社會建立在市場經濟和私有產權基礎之上并持續進行流動和分化,社會成員之間不是傳統的血緣關系而是契約關系,社會運行遵循法治、自治、民主原則,等等。馬克思指出了西方國家治理實踐及其話語體系中的這種對立性思維,“由于私有制擺脫了共同體,國家獲得了和市民社會并列并且在市民社會之外的獨立存在”[4]212,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分離使得“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4]402。

西方現代意義上的社會結構、功能、形態及其所呈現的具體特征,都是這一社會系統自身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發展的結果和產物,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歷史和文明的烙印。顯然,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中的社會,是建立在人性惡以及“經濟人”假設的理論預設基礎之上的,人與人之間大多被描繪成了理性的、純粹的物質利益關系。以此為基礎的話語體系及相應的政策選擇與治理技術,必然是西方所理解和標榜的法治、自治、民主等。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社會所尊崇的自治原則,更是建立在對政府、市場不信任基礎上的政策選擇與治理技術,并發展為宗教信仰式的價值追求。

4.政府、市場、社會之間是建立在分離和對立基礎上的“大小”“強弱”關系

在西方國家的政府、市場、社會關系中,只有建立在分離和對立基礎上的“大小”“強弱”之分。也就是說,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不是“大政府、強市場、小社會”,就是“小政府、強市場、大社會”。在這種關系中,政府與社會有大小之分,而市場則始終是強勢的。按照這樣的思維邏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理論家們在分析西方國家治理的問題時,往往習慣將其定位為“小政府、強市場、大社會”。這些人或者基于歷史的邏輯出發,認為在西方的國家治理歷史中,公民出于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以及對政府本身天然的不信任和戒備,在處理政府、市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在保持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和市場的創造活力及強勢地位的同時,極力避免政府的權力過大以致隨意踐踏和損害市場以及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或者基于理論的預設和推演,認為政府本身惡的本性或本性中惡的一面,會導致其具有權力貪婪和擴張的欲望,從而同樣會損害市場以及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所以要限制政府的權力和擴大市場和社會的權利,形成所謂的“小政府、強市場、大社會”的治理格局;或者基于國家治理中現實的利益考量,認為政府確實在治理過程中有侵犯市場和公民權利和利益的行為和沖動,所以也要保持“小政府、強市場、大社會”的力量態勢,以防止其侵犯市場和公民權利與利益的行為和沖動得以實現。按照這樣的思維定式,得出一個基本上公認的結論,就是西方國家的治理格局是“小政府、強市場、大社會”。

西方在從理論上論證了政府、市場、社會相互對立關系的同時,又通過所謂自由市場經濟、多黨制、競爭性選舉、公民社會等機制,建構起了國家治理的實踐過程。按照他們的邏輯,社會被分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每一個利益集團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利益代言人之間形成對立性競爭關系。因此,西方國家普遍建立了多黨競爭制度作為其國家治理的關鍵環節和組成部分。在這樣的制度體系中,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競爭性選舉取得執政地位,進而通過執政來為其代表的利益集團服務。處于在野地位的政黨則通過質疑、批判甚至誣蔑和人身攻擊等方式反對執政黨,來實現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表達,并極力謀求取得執政地位。

二、西方國家治理的話語困境

這里,我們可以不作國家治理是否是“大政府、弱市場、小社會”格局的先驗判斷,而從理論上廓清西方思想理論體系中建立在對立和分離基礎上的政府、市場、社會的“大小”“強弱”關系的思維局限性。

1.政府、市場、社會之間建立在人性惡基礎上的對立性關系導致國家治理質量低下,甚至引發全球性危機

即使按照西方的思想理論范式和分析路徑,我們也可以看到,既然人性的缺陷及其所展現出來的惡的本質,可以推論出政府具有天然的惡的本性并因此會侵害市場和公民的個人權利和利益。那么,同樣是由公民組成的市場和社會,也具有惡的本性或本性中具有惡的一面。因此,由公民個人所構成的市場和社會在力量足夠強大時,完全可以侵害到國家、政府(這里國家和政府所代表的是社會整體利益)的權力和利益。比如,在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市場的力量主宰了政府乃至社會,這種強市場的力量格局導致了諸如利益集團綁架國家、兩極分化等嚴重問題。福山在分析美國政治制度及政府力量衰落的現實時指出,利益集團實際上綁架了國家和政府。他認為美國政治制度的顯著特點是對利益集團影響力的開放性。利益集團可以影響美國的總統選舉[5]。針對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2014年10月7日,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于加利福尼亞州舉辦的“最具權勢女性峰會”上就曾斷言希拉里將參選而且會贏。巴菲特公開聲稱下一屆美國總統是希拉里,實際上表明他支持希拉里競選,是因為希拉里如果競選成功肯定會給他回報的。在福山看來,利益集團不但可以通過直接起訴政府獲取利益,他們還掌握了另一個更強大、控制更多資源的渠道,即國會。[5]實際上,最吸引國會注意力的利益集團并非集中體現美國人民的利益,而是那些組織能力最強、最有錢的團體。美國1971年有175家游說公司,10年后猛增至2500家,2009年更是增至13700家,總營收高達35億美元。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則在其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一書中,用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事例揭露了資本主義貧富差距擴大的客觀現實和總體趨勢。他認為,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收入不平等在發達國家愈發顯著,尤其是美國,其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收入集中的程度回到了——事實上甚至略微超過了20世紀的第二個10年。[6]

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更進一步導致了更為嚴重的全球性危機愈演愈烈。恐怖主義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威脅日益加劇就是最為明顯的例證之一。最近恐怖主義發展的勢態表明,西方國家的一些人開始更為深入地參與恐怖活動。需要注意的是,恐怖主義的發展還表明,由不同國家具有極端思想的公民組成的對現代社會造成嚴重威脅的恐怖組織(如果恐怖組織也是西方理論意義上的社會組成部分的話),已經對一些國家政府的權力和利益以及這一社會的全體公民構成了嚴重威脅和傷害。而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ISIS斬首日本、約旦等國人質事件則毫無疑問在更深層次上對受害國乃至整個人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傷害。

進一步看,即使政府是為了公民的存在而存在的,最終也有可能因為社會力量的過分強大而削弱其賴以存在的根基與合法性,進而依然會威脅到公民個人自身的利益。比如,當一個國家在面對另一個國家的侵略時,如果由于國家力量的弱小而無法抵御外敵入侵,最終一定會使這個國家公民個人的權利和利益受到侵害,而由公民組成的市場和社會的利益也一定會受到傷害。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這種傷害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侵略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市場體系和全球治理范圍。

2.政黨成為利益集團斗爭和博弈甚至只是選舉的工具

按照西方的國家治理邏輯,政黨成為利益集團斗爭和博弈甚至只是選舉的工具。因此,在西方的國家治理體系中,政黨之間的關系則演變成了相互攻擊、指責、拆臺的對立性斗爭關系,即使有些政黨之間存在聯合,也只是形式上的某種權宜之計。政黨之間的這種相互否決的對立性斗爭關系,一方面,導致政黨之間在一個選舉周期內差異化的地位和功能(執政或在野)是確定的,在一個以上選舉周期內則是非確定性的。這樣,政黨之間就要通過主要圍繞誰來執政的問題展開競爭,進而實現輪流坐莊。這種相互否決的對立性競爭關系導致國家治理效果和質量日益下降,福山在其《衰敗的美利堅——政治制度失靈的根源》一文中指出,美國的否決型政治導致“政治衰敗”。[5]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政黨之間的這種相互否決的對立性斗爭關系,導致政黨的社會基礎日益弱化。從西方國家的政黨競爭性選舉實踐來看,其投票率總體而言并不高,這表明政黨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實際上越來越弱化了。這樣,政黨所具有的功能也就相應弱化甚至喪失了。

3.西方標榜的以自由民主為核心價值的國家治理理念具有明顯的虛偽性,并產生深層次的危害性

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極力想表明這樣一個事實或邏輯,就是西方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其所標榜的以自由民主為核心價值的國家治理理論是科學的、先進的,甚至是“普世”的,因而是政治正確的。這樣,其他國家都應該以此為標準,效仿甚至照搬其國家治理模式。然而,西方國家自身的治理實踐已經表明這一邏輯具有明顯的虛偽性。以美國為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10年1月21日以五票贊成、四票反對作出判決,取消實行了63年的競選財務法,也就是解除對企業和工會在政治競選中提供資金的限制。這一判決意味著美國的錢權交易徹底實現自由了。然而,這種把金錢干預政治說成是保障言論自由權利的做法,卻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國金錢政治的本質。

同時,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多黨制、競爭性選舉等國家治理機制,通過選區劃設、參選人資產公證、投票過程等程序性設計,一方面,使得其所標榜的自由選舉并不自由,而是受到選區、個人資產、種族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使得其所謂的民主實際上只具有形式和工具意義,而并不具有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的功能和價值。

另外,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所宣揚的人人平等觀念同樣具有虛偽性。例如,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雖然都標榜人人生而平等,但這里的人卻僅指納稅的成年白人男性公民,而把女性、未成年人、其他族群等群體排除在外。顯然,這種建立在不同階級之間不平等基礎上的某一個階級內部的所謂平等,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西方國家治理話語的虛偽性會導致更為深層次的危害。這種國家治理話語的內在邏輯使其十分推崇“斗爭哲學”。實際上,回顧西方世界的歷史可以發現,經由達爾文進化論特別是斯賓塞社會進化論的傳播,生存斗爭、適者生存的理念在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外衣掩蓋下,早已風靡整個現代西方世界。而這種理念在促使人類社會卷入斗爭、勝者生存、敗者滅亡的過程中,卻陷入了“你死我活”“非此即彼”“非生即死”的邏輯悖論,無法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協同并進”的客觀要求。

三、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陷入困境的警示意義

西方國家治理話語的內在邏輯和困境,對于中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1.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確立國家治理主體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

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困境警示我們,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確立國家治理主體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單純從人性惡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和分析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進而得出國家、市場、社會關系中的“大小”“強弱”格局,依然沒有擺脫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同樣,西方在面對中國的時候,或者出于對立性的習慣,或者出于對身處其外的他者歷史的偏見,則把中國從古至今的國家治理定位為“大政府、弱市場、小社會”。而深受西方思想影響的一部分人,基于理論和現實的邏輯思考,多數得出了中國是“大政府、弱市場、小社會”的國家治理格局的結論。而且,這種認識自近代以來就已逐漸形成并始終具有很大影響。例如,張東蓀就曾經認為不僅理論上應該把政府、市場、社會的職能區分開來,理想的政府只能充當“守夜人”的角色,他還從現實出發,批評民初政府承攬事務太多,認為像鐵路國有、礦山國有等規定都不合理。在他看來,既然政府沒有財力筑路開礦,就不應該以加重民間承辦這些事業的條件來故意遏制。[7]同樣,出于對新中國受到蘇聯模式影響的分析和判斷,很多人則認定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家治理仍然是“大政府、弱市場(甚或無市場)、小社會”的格局。

假如我們承認任何個人本性上都具有善和惡的兩面性,同理,任何政府、市場、社會也具有善和惡的兩面性。這里,三者的關系可能會產生善與惡、善與善、惡與惡的互動格局。顯然,我們期望或爭取出現善與善兩面的良性互動,這也應該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實際上,政府、市場、社會之間既不單純是理論上善與惡層面的關系,也不單純是實踐中歷史發展意義上誰先誰后的關系;既不是純粹的通過利益博弈或情感呵護來維系的關系,也不是簡單的利益和情感這兩個層面孰重孰輕或誰多誰少的關系;既不是主權國家范圍內的對立性關系,也不是主權國家間的排他性關系。這三者之間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命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里,政府、市場、社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存在、互利共贏。每一個這樣的命運共同體又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國際社會共同體,進而構成了人類社會這一極為復雜又異常生動的生態系統。因此,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應該超越建立在對立和分離基礎上“善惡”“大小”“強弱”的思維和邏輯,而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進而形成良性互動的格局。

2.政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應該具有更為積極的功能和價值

西方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政黨關系及其所決定的政黨功能的變化趨勢告訴我們,應該確立政黨之間以合作為特征的穩定性關系,發揮不同政黨的差異化功能,進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從中國的政黨關系來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民主黨派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也就是領導和接受領導的關系;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也就是執政和參政的關系;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親密合作,也就是友黨關系。中國政黨之間這三重關系既是歷史形成的,也是各方認可的,更是經過法律確認的,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確定性的合作關系。

中國政黨之間的規范性關系表明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各自差異化的地位和功能也是確定的,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之間協商合作的議題不是誰來執政,而是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顯然,中國政黨之間的這種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避免西方政黨之間相互否決而導致的政治衰敗問題,改善政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從而可以有效發揮其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3.構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符合國情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話語權

西方的國家治理話語雖然具有先天的內在邏輯困境,但由于其先發優勢而體現的實力優勢,使其具有明顯的話語權優勢。然而,隨著西方國家治理困境及危害的逐漸顯現,以及由于中國發展而產生的國際社會力量對比的明顯變化,中國應該在系統總結自身國家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構建體現自身特點和優勢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的話語權。

其一,這種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體現民族特色。中國文化血脈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我們構建體現民族特色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在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的過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其二,這種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符合國情特點。當前,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但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構建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使其體現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國情。其三,這種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并回應時代發展要求。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傳統的西方國家治理理念和體系已經造成了諸如生態危機凸顯、恐怖主義蔓延等全球性問題。而我們要構建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應該在充分汲取西方國家治理深刻教訓的同時,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回應當今世界發展的現實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中國國家治理的質量和實效,也才能真正提升中國國家治理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1]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5-19(6).

[2] 政府論(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86.

[3] 潘恩選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3.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弗朗西斯·福山.衰敗的美利堅[EB/OL]. (2014-10-12)[2016-12-05].http://www.guan cha.cn/FuLangXiSi-FuShan/2014_10_12_ 275200.shtml.

[6] 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M].巴曙松,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6.

[7] 姜繼為.論張東蓀民國初年的“小政府大社會”國家觀[J].江漢論壇,2008(6):87.

(編輯:蔡萬煥)

劉志禮,法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中國黨際協商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13CDJ016)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政黨體系國家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俄羅斯政黨的最新變動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成人| 久久免费视频6|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成年人片| 女人18毛片久久| 无码在线激情片|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国产三级毛片| 538国产视频| 久草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 91视频青青草|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第一色|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91欧美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美女免费黄网站|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69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91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洲视频二|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中文在线|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