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程 靜
(1. 湖北工程學院 圖書館,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程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優勢與策略探析
李萍1,程靜2
(1. 湖北工程學院 圖書館,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程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目前,國內MOOC建設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高校圖書館要以此為契機,積極參與MOOC建設以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社會價值。為此,在深入分析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專業優勢的基礎上,從學習體驗MOOC、嵌入MOOC制作過程、跟蹤服務MOOC學員、開展MOOC教學評價、保存MOOC資源五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MOOC;優勢;策略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中文名為慕課),被譽為教育史上的“一場數字海嘯”,2012年以來在歐美得以飛速發展。據分析,到2016年,北美地區提供MOOC的高校將達43%左右[1]。2013年是中國的“MOOC元年”,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名校相繼加入國外MOOC平臺。同時,一批由高校自主開發的MOOC平臺陸續上線: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高校課程中心(SHUCC)、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EWUCC)等。這場在美國發起的課程運動正在觸動著國內傳統高校教育模式的根基,對高校而言,“MOOC平臺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陸”。MOOC影響了高等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發生了近似顛覆性的改變。“MOOC短期內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作用將遠遠超過多少年的高等教育質量程。”[2]
高校圖書館是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信息的服務性機構,在MOOC影響高校教育的同時,無疑將對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等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在國內圖書館界,關于MOOC與圖書館相關的研究已經起步,如MOOC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3],MOOC在高校圖書館的推廣及其有益借鑒[4],“MOOC”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5],等等,但從館員視角探討MOOC建設的研究較少涉及。因此,本文以學科館員為研究對象,從學習體驗MOOC、嵌入MOOC制作過程、跟蹤服務MOOC學員等方面,探討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優勢及策略,以期對館員參與MOOC建設之類的研究有所借鑒。
1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優勢
當前,國內MOOC建設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高校圖書館員要以此為契機,主動尋找機會參與MOOC建設,借以提升自身的社會價值。依據MOOC的教學模式并結合國外的實踐經驗看,高校圖書館員參與MOOC建設是可行的。學科館員作為高校圖書館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成員,參與MOOC建設具有更大的優勢。
1.1高校圖書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可行性
在高校MOOC建設的過程中,圖書館員應該是最佳的參與者和支持者,主要表現在四方面:(1)開發提供MOOC信息資源。MOOC是一種天生的數字課程,其產生的每個環節都依賴網絡虛擬空間,每一組成部分都依賴數字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的開發及合理使用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2)整合轉換MOOC信息資源。MOOC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以紙質、數字、文本、移動磁盤、視頻等形式存在,需要對其整合轉換成網絡虛擬資源和多媒體視頻資源,并且要和MOOC資源無縫對接。高校圖書館員中的高素質信息人才,是整合轉換信息資源的最佳人選。(3)開展信息素養的指導。MOOC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簡單的網頁搜索,還要具備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獲取、分析、整合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高校圖書館員有能力為師生開展信息素養方面的指導。(4)解決版權問題。MOOC提倡的免費開放和目前的資源獲取限制所產生的版權問題,是制約MOOC發展的最大障礙。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能力解決這一復雜問題。國外圖書館如杜克大學圖書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等在解決版權問題上都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事實上,國外一些高校圖書館已經從MOOC制作、內容獲取與研究技能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大量實踐證明,MOOC項目團隊中融入圖書館員,是許多Coursera的合作機構如多倫多大學[6]和布朗大學[7]的最佳實踐,圖書館員在協助學術人員向MOOC教學環境過渡的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EDX網絡中不同機構的圖書館已開始合作,以輔助MOOC環境下的最佳實踐。[8]
1.2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優勢
關于學科館員,國內圖書館界一般解釋為:具有學科背景同時具有文獻情報專業知識,向特定學科領域的用戶提供深層次、個性化、信息獲取與利用服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學科館員既要熟悉本館所擁有的各種信息資源,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組織能力,又要熟悉各學科教學科研情況,懂得某學科專業知識。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在院系、學科專業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能為高校師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高水平的深層次信息服務。從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推行此制度以來,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圖書館推行該制度。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具有極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2.1具有豐富的圖書情報學知識、較高的外語水平及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目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在圖書情報學方面大都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稱得上是專家。圖書情報學是圖書館的核心專業,豐富的圖書館情報知識是圖書館員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基礎。較強的外語水平有利于更好地開發、組織、利用國內外的文獻信息。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文字處理、數據庫操作等必備的條件。具備以上三項,學科館員就具有較強的信息開發、信息檢索、信息獲取能力及信息組織、信息綜合利用等能力。目前開設MOOC的名師,具有較強的專業學術背景,但信息素養方面未必占優勢。MOOC都是依靠網絡虛擬資源和網絡視頻資源,需要挖掘大量的課程信息資源完成學科資源的選擇、組織、利用等工作,學科館員在這方面可以給MOOC教師以很大的支持。
1.2.2具有一門或幾門學科知識背景
相比其他館員而言,學科館員要具有一門或幾門學科知識背景,這是學科館員最突出的優勢。在美國,學科館員要求有雙學位,一個是圖書情報學碩士學位,一個是某一學科的碩士學位。因為招生體制的原因,國內學科館員在學科知識方面還是弱項。在學科館員制度建立初期,為了彌補這一缺欠,許多高校圖書館采取“學科館員-圖情教授”的形式,學科館員利用其專業知識背景和熟練的檢索技巧,幫助院系傳遞、管理信息,圖情教授負責向學科館員提供院系的重點研究方向、科研課題、新增專業及信息需求等。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內學科館員制度不斷完善,許多高校圖書館采取引進人才、培訓、進修等方式,使學科館員的學科服務能力達到了較高水平。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對學科館員的遴選要求已逐漸和發達國家接近,如北大、清華、復旦和武大等重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都要求具有碩士以上學科背景。學科館員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研究前沿,熟悉本學科的建設發展方向及信息資源分布。因此,在MOOC建設過程中,學科館員可以為某一專業學科提供學科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深層次服務。
1.2.3較強的公關交際能力
學科館員是聯系學院、學科專業、圖書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橋梁,在長期與其他部門打交道的過程中,練就了較強的人際交流和語言溝通能力。MOOC建設中需要涉及許多部門,如教務處、院系、信息技術部、多媒體部等,需要部門間的溝通協作,學科館員有能力充當聯絡員,這為教師制作MOOC解決了許多耗費時間和心力的瑣事。聯絡館員也是目前圖書館界提倡的學科館員的新角色。
2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參與MOOC建設的策略
2.1學習體驗MOOC
目前MOOC在國內高校處于探索啟動階段,多數師生對其還比較陌生甚至還有許多誤解。學科館員想參與MOOC建設,首先要徹底了解MOOC的運作流程。以學習者的身份親自注冊一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MOOC,是了解MOOC最直接的途徑。這樣,一方面能了解MOOC的設置、組織和傳播方式,掌握參與MOOC必需的技能;另一方面通過體驗可挖掘的本學科MOOC信息需求,了解在MOOC制作過程中可為教師提供的幫助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以便發現更多的支持MOOC的切入點。
2.2嵌入MOOC制作過程
嵌入MOOC制作過程主要包括兩個階段:
(1)制作前期,提供教學參考資源。學科館員嵌入MOOC建設可以全程跟蹤。MOOC制作前期,要根據教師的課程總體規劃,提供課程參考服務。MOOC目前沒有現成的教材,是教師動態地組織教材內容。這種動態式組織教材的形式需要大量的電子教學教參資源。MOOC教學環境下的教學參考資源應當從教師、學生、教學平臺以及信息資源四者間的互動角度出發,收集、加工并整合多種格式、多種類型的文獻資源,如圖書、期刊論文、音頻、視頻、圖片等。學科館員要圍繞課程主題將多種載體的文獻資源進行“碎片化”的拆分和“關聯性”的整合,形成以知識點為核心的統一格式的數字化多層次的教學參考體系,嵌入MOOC平臺,并實現與MOOC的無縫對接和嵌入。
(2)MOOC制作過程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MOOC教學模式下學習資源豐富,需要較高的信息掌控和利用能力。MOOC由名師開設,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較高,但在信息技術方面往往不占優勢。學科館員要利用圖情知識及在信息檢索、信息獲取和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的特長,根據本學科的MOOC需求,挖掘并開發數字文獻以獲取資源,包括課前教學設計、預習、課后作業及課外拓展等。另外,學科館員還應利用計算機操作方面的特長,幫助教師對本學科MOOC所需材料進行加工、掃描、數字化處理等工作。另外,MOOC教學因為要進行錄像和視頻編輯,準備一門MOOC至少需要六個月時間[9],教師需要這方面的幫助,學科館員在這方面可以成為教師的最佳助手。
2.3跟蹤服務MOOC學員
MOOC雖然大多具有完整的課程結構和學習導航路徑,但與面對面教學相比,MOOC教學凸現出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MOOC利用機器測評的方式,這使學生在課程中無法獲得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學習反饋及有效的學習指導。(2)MOOC環境中,學習者自主安排學習活動,通過觀看視頻、閱讀資料、參與互動、練習與測試等環節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但往往缺乏必備的信息技能、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認證。(3)因為學習人數的規模大,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礙,MOOC教學很難達到傳統教學的效果。資料顯示,MOOC的完成率普遍不到10%,遠低于在校課程的完成率。[10]學科館員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很大,MOOC開課期間學科館員可嵌入其中進行跟蹤服務,如通過論壇、調查問卷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利用自身在參考咨詢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經驗,發現學習者的學習障礙,隨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如大英圖書館專為MOOC提供內容方面的服務,而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則為MOOC提供視頻方面的支持。[11]
2.4開展MOOC教學效果的評價
由于MOOC是虛擬的網絡教學,其視頻講課、交流互動、課堂作業、練習測試、學業證書發放等環節都是通過MOOC平臺來完成,教師和學員沒有“實體”的管理責任,MOOC所在院校也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學員加以必要的約束和管理,致使MOOC的教學管理過于疏散,教學效果遠遠達不到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是MOOC教學環境下急需解決的課題。大數據時代,學生的學習過程、內容、反饋等都被全程記錄和跟蹤,研究有了全樣數據而非原來的抽樣調查,這為人數大規模狀況下提高教學效果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學科館員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很大,可以做好以下兩步工作:第一步可以隨時跟蹤一門本學科MOOC學員的在線學習狀況,了解每個學員的學習環境、學習特點、學習需求等信息,同時建立讀者庫隨時記錄這些信息;第二步要對記錄的數據組織整理,以此為依據對該MOOC的教學效果作評價總結,并運用恰當的數據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尋求優化MOOC設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這不僅是解決目前MOOC輟學率高的重要途徑,也是對促進MOOC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決策。
2.5保存MOOC資源
MOOC作為免費的網絡資源,是高校的無形資產。鑒于目前儲存的MOOC教學數據還比較少,高校圖書館可以作為新型服務的一部分,利用其在數字資源保存方面的經驗,積極承擔起保存MOOC教學資源的任務。學科館員要將本學科MOOC的一系列數據資源作為有機整體一并保存,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信息內容,包括教師的視頻、音頻、文字材料、教學參考資源及學生的作業、討論內容、學習障礙等。二是學科館員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特點、學習需求等的分析,以及由分析得出的對MOOC的評價、課程改進意見及決策等。學科館員還應將MOOC資源整合到圖書館數字資源集成檢索系統中,并將本學科MOOC資源分類組織以便查詢。
3結語
總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要密切關注MOOC的發展動態,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積極主動地為MOOC建設提供服務。隨著MOOC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會有更多投身MOOC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MOOC的挑戰與大學的未來——訪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EB/OL].(2014-02-26)[2016-03-29].http://webplus.cqmu.edu.cn/s/123/t/616/a/52487/info.jspy.
[2]李明華.MOOC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3]秦鴻.MOOC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19-25.
[4]李迎迎.MOOC在高校圖書館的推廣及其有益借鑒[J].情報資料工作,2014(3):107-109.
[5]游祎.“MOOC”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4(6):61-65.
[6]University of Toronto.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MOOC)resource and planning guidelines[EB/OL].(2013-02-02)[2016-03-29].http://onlinelearning.utoronto.ca/wp-content/uploads/2013/01/MOOC-Resourcing-and-Planning-Guidelines-2-Feb-2013.pdf.
[7]Hassen M., O'Brien L.,Bordac S., et al. MOOC and librari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librarians[EB/OL].(2013-03-19)[2016-03-29].http://oclc.org/content/dam/research/events/2013/03-18MOOC opportunities.pptx.
[8]MIT Libraries.News from the MIT libraries[EB/OL].(2013-11-08)[2016-03-29].http: //libraries.mit.edu/about/news/newsletter/13-01.pdf.
[9]Calter M.MOOC and the library:Engaging with evolving pedagogy[EB/OL].(2013-05-31)[2016-03-29].http://library.ifla.org/160/1/098-calter-en.pdf.
[10]Watters A.MOOC mania:Debunking the hype a-roun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EB/OL].(2013-04-18)[2016-03-29].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3/04/featured/got-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poised-to-change-the-face-of-edu-cation/.
[11]Mariellen Calter. MOOC and the library: Engaging with evolving pedagogy[EB/OL].(2014-02-22)[2016-03-29].http://library.ifla.org/160/1/098-calter-en.pdf.
(責任編輯:張凱兵)
收稿日期:2016-03-29
基金項目:湖北工程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5A14)
作者簡介:李萍(1970-),女,山東章丘人,湖北工程學院圖書館館員,碩士。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4824(2016)03-0090-04
程靜(1979-),女,湖北應城人,湖北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