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麗杰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
后金融危機時代地方金融管理
裴麗杰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對于地方金融管理的研究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但是怎樣抓住這個機遇,發展地方金融,提高地方金融對經濟的影響,值得眾多金融管理者思考。在地方金融發展過程中,只有逐漸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加強監管力度,不斷優化制度改革,促進地方金融快速、有序發展,才能實現地方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調控作用,推動我國金融業在國際化金融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后金融危機時代; 地方金融管理; 現狀;政策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的地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借貸利率過高、制度老化、機構設置落后和政府職權規劃不明確等問題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優化管理方式,提高地方金融對于地方經濟的調控作用。本文針對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及我國地方金融發展現狀,對我國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
自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中國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對于金融業剛剛發展的國內市場,尤其是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地方金融,怎樣抓住后金融危機時代,且經濟尚未發生巨大波動的這段時期,增強地方金融管理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在新時期為未來平穩經濟發揮更大作用。現地方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都值得眾多金融經濟研究者思考。筆者針對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及我國地方金融發展狀況,對我國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經濟提供借鑒。
自全球性經濟危機以來,我國金融業也受到一定沖擊。對于金融市場發展并不完善的國內地方經濟金融來說,在此次金融風暴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在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市場下,地方金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一次新的機遇。
在針對后金融危機時代關于全球經濟的研究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大幅度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市場動向和金融發展方向勢必引起眾多關注。面對現階段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只有看清局勢、找準方向、權衡利弊、慎重決策,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飛躍。
在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趨勢會逐漸發生變化:其一,發達國家儲蓄資金增高、消費額減少。其二,新興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即發展中國家經濟地位急速上升。其三,回歸實體經濟,減小金融危機影響和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其四,低碳環保式經濟發展壯大。其五,國際化趨勢加快。
在現在的經濟發展趨勢下,我國經濟必然會做出一些調整:其一,企業進出口比率的變化,出口額的大幅度縮水,要求企業向精加工、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方向發展。其二,創業型經濟急速發展,第三產業的形成,要求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其三,生產要素的轉變,減少通過消耗自然資源獲得的經濟增長,提高資本、勞動和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利用來帶動經濟增長。
中國的金融業在金融一體化的浪潮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深入改革,不斷擴大發展,一直保持基本穩定。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明顯不夠成熟,金融結構并不平衡,國內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內金融業如何在現階段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同時實現國家對金融發展的要求,是現階段金融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地方金融,主要是為當地居民或地方企業提供服務的。包括三類機構:A.地方正規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B.地方準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C.其他地方性機構,貧困村發展互助資金社、農民資金合作社等。這三類地方金融業的發展并不同步,秩序性也依次減弱。隨著近幾年全國性的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地方金融業急速發展,各類機構不斷涌現,但由于地方金融機構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無法實施城市化金融市場監管,造成了地方金融業管理的混亂。
現在地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各地方金融機構、同地方各類金融機構各自為政,造成地方性明顯,使得吸納來源廣泛的外來資本困難,不利于地方金融的發展壯大。另外,地方金融機構對外借貸利率過高,借貸方式單一,這些都不利于吸引外來資本和零散資金的注入。其二,地方金融機構的秩序混亂。城鄉差異或地方差異,導致某些金融管理制度,在地方金融機構中并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監管力度不夠,規章制度設置不甚合理,這些都不利于地方金融在面向本地居民和當地企業時發揮作用,對當地經濟產生更深影響。其三,地方政府過多干預。地方金融機構在地方上建立并實現運轉,必然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協助,但是地方金融中政府主導現象嚴重,或者地方政府利用行政管理職權,成立金融辦,并授予金融辦職權主導當地金融機構運作,如上海和寧夏等地,這不利于實現地方金融業的市場化。在地方政府主導模式下,應規范政府職權,明確政府干預方式,避免政府干預金融機構內部具體操作,影響金融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信用度和調控能力。其四,地方各級部門、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無法實現協調統一。各級地方金融機構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內部各級監管部門責任分工不明確,各機構之間交易手續繁雜、工序繁瑣,無法適應高速的金融業的發展,不能實現統籌規劃,促進地方金融更深層次的發展。
在后金融危機下,我國金融業面對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考驗。在國際市場影響下,國內金融業高速發展,全面開放,地方金融業紛紛增加融資,提高經濟影響力。但在現行金融制度下,地方金融管理暴露出很多問題,導致金融機構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地方金融管理改革刻不容緩。針對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制定管理策略。
3.1 金融管理模式方面
在“分類管理,專辦協調”的模式下,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各級部門之間聯系,增強金融管理。實行金融控股集團模式、政府監管模式與“分類管理,專辦協調”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國債管理的法律法規,明確人民銀行對國債監管的工作職責和處罰措施,為人民銀行依法行政提供較高層次的法律法規依據,使國債監管有規可循、有法可依,為國家籌資和個人投資主體創造良好的國債投資環境。
3.2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
針對地方金融發展狀況,實時實地的實行國家相應政策。靈活運用,積極創新,增強地方金融管理制度在本地的適應性,使其更好地監管地方金融的發展,促進地方金融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當地居民提供服務。
3.3 規范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的管理方式
規范地方政府參與地方金融管理的方式,明確地方政府權限,不干預金融機構自身業務操作,將管理重心由爭取資金轉向協調服務,使地方金融更好地融入市場經濟,提高地方金融的市場調控性,為地方金融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
3.4 完善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機制
利用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的資源,發展地方金融。加強“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調動稅務、工商等部門共同協作,加強聯系,相互監督,增強監管力度,完善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機制,增強各部門的協調統一。
3.5 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的重視
地方金融管理中,針對中小型企業的政策正在逐漸增加,說明中小型企業在地方金融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區域平緩的背景下,地方金融通過對中小型企業經濟的調控,吸引中小型企業資金,在增加融資的同時,更有利于增強地方金融業對本地經濟的調控作用。但同時也應加強對這方面金融管理的重視,提高監管力度。
[1] 夏季.后金融危機下孵化器融資服務優化[J].中國集體經濟,2016,(34):55-56.
[2] 馮道星.農村民間金融的現狀及治理[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04):88-89.
Loc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PEI Li-ji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150001, 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local financial management. However, how to seize this opportunity, develop local finance and improve the impact of local financial on economy is worthy of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ly through improv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ptimizing system reform, and promoting rapid and order development of local finance, can achieve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local finance in market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occupy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 financial market.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Local financial management; Status quo; Policy
2016-08-12
裴麗杰(1975-),女,碩士,副教授。
F832
B
1674-8646(2016)20-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