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趙健杰
徐州工會創建幸福企業的實踐與啟示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趙健杰
幸福企業概括為九個方面:職工收入增長、企業環境優美、職業安全衛生、職工素質提升、職工民主權利及其實現、職工隊伍穩定、職工文化豐富、企業社會信譽、企業和諧發展。
以幸福企業創建為目標,本質上是將人作為企業的中心,作為企業現實的、充滿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的能動主體,作為企業發展的目的,這是對“以職工為本”企業發展理念的高揚與彰顯,對于引導企業樹立職工是企業主體的意識、營造和諧勞動關系良好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幸福企業創建實踐,關注的是人的幸福狀態,關心的是人的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和全面發展及其實現問題,關愛的是人的幸福指數和有尊嚴的生活狀態。實現上述目標,工會肩負著神圣責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對工會工作價值的高度肯定。
江蘇省徐州市總工會于2012年開展的“和諧勞動關系幸福企業”創建活動,是工會工作實踐的創新之舉。是對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在內涵上的繼續深化、外延上的繼續拓展、邏輯上的前后承繼、品質上的不斷提升。
創建幸福企業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具體實踐形式,首先要明確何謂幸福?幸福作為重要的總體性倫理范疇,是人類的現實價值期盼和永恒的價值追求。
職工幸福感是其獲得幸福所產生的直接的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職工幸福感的心理體驗——愉悅感和滿足感的形成,是在同企業有機聯系及其相互關系的互動中實現的。來自于企業“外在善”的激勵作用和推動所引發的積極效應,促進了職工心理“內在善”的形成,由此產生出愉悅感和滿足感。
徐州市總工會在創建幸福企業過程中,十分重視職工的幸福感的獲得,也非常珍視對職工幸福感的維護。為了科學準確地對職工幸福感進行精細化測度和客觀描述。他們緊密結合創建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徐州市創建幸福企業評價標準》,分別從九個不同角度合乎邏輯地概括出職工九種幸福感受,即: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舒適感、安全感、成就感、責任感、安穩感、愉悅感、自豪感和歸屬感。以上對職工幸福感的邏輯劃分,對于推動幸福企業創建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須的,其創新意義在于:
幸福作為創建活動的核心范疇,不再是籠統、模糊、抽象的整體概念,也不再是難以捉摸、無法準確理解的觀念,而是可以進行評價的客觀依據和標準。
職工幸福感的產生,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生發的,是在職工同企業相互作用的互動之中形成的。《徐州市創建幸福企業評價標準》將互動的內容詳細概括為:職工收入增長、企業環境優美、職業安全衛生、職工素質提升、職工民主權利及其實現、職工隊伍穩定、職工文化豐富、企業社會信譽、企業和諧發展等九個方面,形成了與職工幸福感相對應的完整系統,有利于加深和拓展對職工幸福感的深刻理解。
職工幸福感的形成,源于職工與企業的相互關系,當企業的“外在善”滿足職工利益的時候,職工的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這種幸福感本質上可以概括為職工的“獲得感”。
我們可以將職工的九種具體的幸福感受高度概括為職工的“獲得感”,這是因為職工“幸福感”的產生都是以其愿望或訴求的獲得和滿足為基本前提的,都同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利益聯系有密切關系,它強調的是實實在在的“得到”,因而更加務實,更加平易近人,所以從獲得感這個角度,能夠進一步加深對職工幸福感的充分理解。
幸福作為人們始終不渝追求的價值目標,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普遍遵從的價值原則。追求幸福,同人們的客觀需要及價值訴求直接關聯,不同的幸福感是由于不同的價值獲得而形成的,它們之間便構成了幸福愿望及其實現的價值鏈條。就這個意義而言,追求幸福及其獲得同人們的價值活動密切相關,而追求幸福本身,就是人們的一種價值理想。
實踐中,人的幸福感往往同人的自我實現的價值活動密切相關。人的自我實現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最高境界,也常常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活動內涵,它要求人的潛能不斷得到發揮,人的自我價值得到全面確證。
基于以上觀點,創建幸福企業活動在本質上可以視為職工以追求幸福為目的的價值創造活動。職工幸福感的產生,其最大動力可以歸結為職工對實現自我價值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主要體現在通過自己體力、腦力勞動的
付出,使其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并在這一過程中,使職工的自我價值得到充分的表現、展示和確證。
以追求幸福為目的,迫切要求自我實現、展示自我價值已成為職工的現實需求之一。徐州市總工會契合職工的實際需要,通過創建幸福企業活動,為提高廣大職工實現和提升幸福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展示平臺和實踐載體。一方面在服務和維護職工權益中,通過保障職工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環境、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升職工的獲得感,以此凝聚職工的正能量,不斷推動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職工奮發有為提供了機會,從中涌現出一大批創建活動典型,有力地提升了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促進了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徐州市總工會在創建幸福企業過程中,以其明確的問題導向,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成功道路,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1.創建幸福企業,需要高度關注企業與職工共同價值觀上的高度融合
這一問題涉及到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兩種價值觀的彌合、整合、有機結合和高度融合。先進企業文化必然將“以職工為本”作為其價值觀的核心,將職工作為生產或工作中的目的性范疇,并提供條件推動其全面發展。創建幸福企業的首要前提,就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牢固樹立“以職工為本”意識和理念,并僅僅圍繞這一價值理念,統攝企業文化的全部實踐活動。這是職工幸福感形成最重要的機制保證。
2.創建幸福企業,需要全面認識職工幸福感形成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們幸福感的產生,既有物質層面的因素,也有社會層面的因素,還有精神層面的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欲望十分強烈,在擁有雄厚的物質條件下,卻在精神上十分空虛,并沒有任何幸福感。有些人雖然并不富有,但是精神上卻非常充實,他們能夠在安貧樂道的平凡生活中體驗幸福、充滿快樂。這就說明,幸福感的產生是在不同條件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將其單純歸結為物質欲望的滿足。
徐州市總工會在創建幸福企業過程中,發現一種現象,耐人尋味。即并不是工資收入水平高,職工的幸福感就一定能夠提高,二者并非是正相關關系。實際上,激勵因素才是職工幸福感產生的深厚原因。
徐州市總工會在創建幸福企業過程中,反復印證了一個道理:工資收入高,只是提升職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不具有絕對意義。實踐中,一些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并不高,但是其工作積極性很高,幸福感在不斷提升。重視這一點,有助于在創建實踐中,避免出現認識上的片面性和實踐上的偏差。
3.創建幸福企業,需要廣泛發動、充分調動職工群眾廣泛參與創建的積極性
職工對幸福目標的追求,是創建幸福企業的內生動力。在創建幸福企業實踐中,徐州市總工會重視職工在創建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主動為職工搭建成長平臺,廣泛調動廣大職工共同參與,積極作為。據市總工會提供的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已有4798家規模以上企業參加創建活動,其中62家企業被選樹為徐州市和諧勞動關系幸福企業,11個縣(區)自行表彰278家企業為本地區和諧勞動關系幸福企業。上述創建典型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的創建成就,與職工積極參與是密不可分的。創建實踐證明:職工不僅是幸福企業的創建主體,也是幸福企業創建的推動者、體驗者和評判者,同時向我們昭示如下道理:來自于職工的創建積極性是最強大的促進力量,來自于職工的評價是最有說服力的評判,來自于職工的幸福體驗是最真實的體驗,來自于職工的高度認同感是創建活動成功推動的精神動力。
4.創建幸福企業,需要突出企業特色
創建幸福企業,要避免創建形式上的雷同、創建內容上的重復、創建方式上的一致,實現創建形式上的多樣化、創建內容上的豐富化、創建方式上的特色化。實踐中,各個企業在創建過程中,在充分調動職工積極參與創建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創建形式和創建內容。比如沛縣供電公司通過組建“九隊三會一組”,建成“六室一房一場”,開展“三節一會一開展”等軟硬件建設,豐富了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如,徐州港務集團將九個幸福感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幸福企業十大幸福創建點,即收入有保障、工作有安全、困難有人問、說話有人聽、環保有人管、生活不枯燥、傳遞正能量、成長有平臺、企業有文化、社會有貢獻,令人耳目一新;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通過確定三大目標、堅持四項原則、利用五大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了職工的幸福指數。
各具特色的創建典型,有效避免了創建模式的整齊劃一所造成的呆板,有利于企業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形式多樣的創建典型彰顯了企業特色、張揚了企業個性,同時為企業在創建活動中實現創新開拓了廣闊空間。
5.創建幸福企業,需要多方參與,共同推進
徐州市總工會在開展幸福企業創建工作中,得到來自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推動幸福企業創建活動的開展,徐州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市工商業聯合會等部門相繼聯合發布了《關于下發<徐州市創建幸福企業評價標準>的通知》《關于開展創建幸福企業的實施意見》《徐州市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幸福企業創建工作規劃》等重要文件,為幸福企業創建工作提供了正確的指導。實踐證明,開展創建活動,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參與,這也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