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綱
務實是“互聯網+工會”的生命力
□郭振綱
據《工人日報》4月18日報道,運行近一年的“愛異客”APP目前正在升級改版,于5月19日上線。作為沈陽市總工會專門為農民工量身打造的“網上農民工之家”,正式運行的“愛異客”APP設有農民工入會、維權幫扶、就業崗位、法官說法、技能培訓等服務欄目,農民工通過手機可隨時隨地加入工會、參加培訓學習、了解就業及政策信息、反映問題接受維權幫扶等。沈陽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談及通過“互聯網+”為農民工提供服務和維護農民工權益取得的成果時說:“農民工嘗到甜頭了,工會干部們也更有干勁了。”
通過“互聯網+”,為農民工提供貼身、有效和及時的幫助,提升其維權能力、就業能力,一直是各地、各級工會組織努力的方向。當下,一些地方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正不斷向服務縱深延展,顯示出新氣象、新特色:一是網上平臺多元化。不僅有微信平臺,還推出了APP等;二是網上內容特色化。內容已經從單純的提供幫助、政策宣傳,發展到引導思想意識、提升維權能力、強化就業幫助、參與矛盾化解等;三是逐步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轉化。一些地方的就業培訓更加務實,維權幫助進一步具象。這些變化,一方面說明了各地各級工會組織的“互聯網+工會”有了新進展;另一方面也說明工會服務更接地氣。
“互聯網+”在工會工作的運用,確實具有廣闊的前景。特別是伴隨著職工隊伍的代際更替,新生代職工對于“互聯網+”的認知更深入、接受程度更迅速,對其有效性的要求更強烈。因此,“互聯網+”在工會工作的運用成效如何,關鍵在于其是否實用、好用,能否產生期待的成果。相關調研結論顯示,凡是務實的“互聯網+”平臺,都呈現出職工滿意、社會肯定的正面效應;反之,過于務虛的“互聯網+”平臺,則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雞肋”。
實用是基礎。任何一種網上工作平臺,實用性都是其生命力的基石。這個實用,不是泛泛的大而空的抽象宣示,而是一個個小而具體的具象存在。反映在“互聯網+工會”上,不能只是政策、經驗、講話等原則上的表述,而應該是確確實實能為職工解決問題,能為維權發揮作用的具體事例、操作方式。要產生實用的效果,不僅形式上易操作,內容上更貼近,而且在管理上要更便捷,回應要更直接,跟蹤要更及時。比如,沈陽市總工會推出的“互聯網+工地——智慧工地維權管理系統”之所以產生出不錯的效果,是因為其有效解決了建筑行業農民工出工查詢、工資查詢和維權投訴體系,實現農民工維權、企業管理與政府監管一體化智能管理,讓欠薪證據保全不再成為農民工糾結的難題。
好用是關鍵。打造“互聯網+工會”網上服務平臺,使其真正成為“網上職工之家”,關鍵要好用。目前,大部分農民工對于網絡的認知和運用,層次還比較低。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服務項目一定要好用。一是讓有需求的農民工會用。比如,針對不少農民工面對欠薪問題時不會維權的實際,通過網上APP“模擬法庭”教會職工怎樣通過訴訟渠道維權,從而減少非理性維權現象的發生;二是當一些農民工有需求時,“互聯網+工會”網上服務平臺有相應的內容釋疑解惑;三是如果網上平臺沒有的,可以通過后臺或其它途徑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回復。
有效是保障。打造“互聯網+”網上服務平臺,一定要將有效作為一個重要的基點加以重視。只有“網上職工之家”能有效為農民工解決疑難問題,能為職工維權助力,能及時回應職工的呼聲,才能為職工認同、接受。既然是職工的“家”,就應該有家的溫暖,家的作用?!盎ヂ摼W+”網上平臺,只要能解決一個職工關心的問題,就能產生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效果;只要能持續為職工提供有效的服務,職工就會不離不棄,成為“鐵粉”。如此,向心力有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也就容易發揮出來。
務實是“互聯網+工會”的生命力,不是口號,不是“標簽”,而應該有實際的行動,各級各地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只有時刻秉持這一理念,有作為、善作為、敢作為,“網上職工之家”才會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