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總工會辦公室
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工作現狀及推進之策
□甘肅省總工會辦公室
近日,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就本級產業工會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歸納梳理,對做好產業工會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成立于2006年,由原省冶金工會、省機械工會、省有色工會三個產業工會改制后組建。工作機構設在甘肅省冶金有色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為不駐會省級產業工會,設事業編制5名,領導職數2名。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接受省冶金有色工業協會黨委和甘肅省總工會雙重領導,同時接受中國機冶建材工會業務指導。
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目前聯系指導全省冶金、有色和機械行業企業工會41家(其中冶金企業5家、有色企業10家、機械企業26家;國企35家,非公企業6家),覆蓋職工數約12.5萬人。從整體情況看,產業工會與企業工會無管理關系和經費收繳關系,工作不能覆蓋到全省行業內規模以上非公企業,一些公有制企業改制后與產業工會脫離聯系,產業工會對全行業企業工會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處于較為松散狀態。
現有的產業工會組織體制,基本上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延續下來的,隨著形勢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化,產業工會組織體制不順暢、維權機制不健全、職能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逐漸凸顯,制約著產業工會職能作用的發揮。
產業工會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與地方工會未形成相互銜接、密切配合的工作體系,無論是與企業的聯系指導,還是職能作用的發揮均存在地方工會強、產業工會弱的現狀,產業工會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存在邊緣化傾向。
產業工會組織體制不夠順暢。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的組織體系不健全,多數地市和縣區未設產業工會,個別設立的地市級產業工會與全國產業工會所劃定的行業范圍不一致,跨行業、跨產業、多頭交叉,同時省級產業工會對下級產業工會和企業工會的領導處于松散狀態,造成有些工作開展不順暢。
產業工會維權機制不健全。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在原掛靠的廳局撤銷后,沒有對口行政管理部門,行業聯席會議無法召開;簽訂行業性集體合同的機制不健全,影響了對本產業職工整體利益的維護;掛靠單位和省工業主管部門視產業工會為下屬處室,制定產業發展、產業職工權益政策基本不征求產業工會意見,無法有效地從源頭上維護產業職工合法權益。
與地方工會和企業工會關系不順。以甘肅為例,省級產業工會與市(州)總工會之間存在工作職能交叉、工作安排重復等現象,導致在某些重點工作上發生互相推諉的問題;行業內的大企業集團工會多由地方工會直接聯系,大中型企業由省國資委管轄,其工會關系和經費收繳也在地方工會,產業工會難以指導其開展工作,也起不到指導、監督、考核和評價作用。
缺乏經費保障。仍以甘肅為例,除省總工會每年下撥一定的工作經費外,省冶金機械工會再無任何經費來源。由于經費不足,導致產業工會開展工作受限,特別是在對企業開展幫扶救助、教育培訓、技能提升、文體活動等方面不夠有力,嚴重影響了產業工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產業工會干部交流渠道不暢。不駐會的產業工會處于“兩不管”的尷尬境地。掛靠單位在選拔使用干部時,忽視產業工會干部,地方工會也無法統籌考慮不駐會產業工會干部的選拔使用,造成產業工會干部交流渠道不暢。甘肅省冶金機械工會工作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單一,工作能力特別是創新發展的能力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央和甘肅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對加強和改進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新形勢下產業工會工作,解決產業工會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進產業工會工作創新發展。
主動履職盡責。有為才能有位,產業工會要正視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振奮精神,開拓進取,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和上級工會部署開展工作,切實為所聯系的企業工會和產業職工提供服務,發揮產業工會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強對產業工會的領導。建議上級工會研究制定加強產業工會的意見,出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著力解決制約產業工會發展的突出問題,發揮產業工會的優勢。建議上級工會定期召開產業工會工作會議或研討會,總結工作經驗,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產業工會發展。
理順產業工會組織體系。按照同一行業或性質相近的行業重組的原則,以聯合制、代表制的方式整合產業工會,該撤銷的撤銷,該合并的合并,該重組的重組,構建覆蓋全行業(產業)不同所有制職工的組織網絡體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工會。明確省級產業工會對所聯系企業工會領導班子的協管辦法,有關部門在調整產業工會所聯系企業工會主要負責人時,應同時征求產業工會意見,通過選舉和代表組成,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工會組織。
夯實產業工會組織基礎。產業工會熟悉產業情況,有廣泛聯系產業工人的基礎,發展工會組織和會員有一定的優勢。除了所聯系的國有企業,建議在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工作中,應合理制定工作規劃,由產業工會指導和推進行業內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隸屬關系放在產業工會。
保障產業工會工作經費。建議建立產業工會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合理安排產業工會的工作經費,為產業工會開展工作提供保障。
健全產業工會工作機制。產業工會要健全工作機制,按照行業特色開展工作,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注重發揮代表和服務作用,與政府相關工業管理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反映涉及本產業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代表職工與本產業經營者代表組織,建立完善職代會、廠務公開、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處等制度,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調整和規范本產業的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開展具有行業特色的群眾性建功立業競賽活動,培育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產業大軍,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