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林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周林
(穆棱市穆棱鎮農業技術推廣站,黑龍江 穆棱 157500)
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平衡,從農業生產角度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問題進行分析,并對農業植物保護展開深入的研究,希望通過這一措施能夠深入了解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建設。
病蟲害防治;農業生產;社會經濟
1.1病蟲害危害逐漸加劇
農作物受物種種植結構調整、品種抗病蟲性差異、耕作制度變化和氣候條件異常等因素影響,極易誘發重大病蟲害危害。尤其是在病蟲害的高發期內,病蟲種類逐漸增多、區域擴大、程度趨重、時間延長、頻率加快;病蟲害危害逐步加劇,甚至造成了次要病蟲害危害的加劇,同時新病蟲害的入侵也增加了病蟲的防治成本和防治難度。
1.2缺乏病蟲害防治意識
大部分地區采取的都是“應急防治為重,化學防治為主”,這種做法造成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被動和不利局面,同時病蟲害防治過分依賴化學防治方法,對于環境危害較為嚴重,但是物理和生物等綜合防治措施卻尚未得到農民的采納。農民大多知識文化程度不高,在使用化學防治的過程中,也存在化學藥劑用量不準、用藥方法不正確、藥劑選擇不當及用藥不及時等問題。這樣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增強了有害生物抗藥性、費工費藥,防治效果不好,嚴重危害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1.3化學藥劑市場不規范
目前,農作物病蟲害控制手段主要是化學藥劑防治,農藥是保障農業豐收的一項重要生產資料,但考慮到其自身毒性,一旦監管不嚴或是使用不當就會造成農作物藥害,污染周圍環境,嚴重的甚至會威脅人畜生命和健康安全。農藥市場管理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無證經營農藥,由于部分農藥經營商戶缺乏法治意識,農藥執法認識有限,不會主動辦證,農藥經營商戶的規模較小,多是采取“游擊”經營的方式。特別是在近幾年,很多經營者高舉“高科技、農科院、農業大學”的幌子直接將無證農藥推進農藥市場或是田間地頭。第二,農藥產品質量有待考察,農藥質量情況堪憂。通過農藥市場監督檢查發現,農藥產品存在假、冒、偽、劣、老藥新名等問題,這就造成了農藥市場藥品的混亂,直接影響了病蟲害防治效果,誤導用藥,直接威脅損害了農民經濟利益。第三,向農戶銷售和使用國家限用或禁用農藥。部分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將一些對環境污染較大、藥物副作用嚴重的農藥銷售給農民,對生態環境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4防治手段落后,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
大多數農民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就是利用化學農藥進行治理,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化學藥劑,為了追求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采用一些禁用或限用的化學藥劑,農業、生物、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未能應用到病蟲害防治當中。防治辦法不科學,目前病蟲害防治的辦法是發現問題就用藥,完全沒有考慮用藥濃度、農藥種類、使用方法等問題,均是依靠經驗進行處理,病蟲害防治不夠及時、準確。整體防治質量不高,病蟲害防治整體效果不佳。農民使用的施藥器材落后,難以達到最佳的藥量配比,嚴重影響了防治效果。
1.5植保技術服務落后
從植保整體技術服務情況來看,我國植保工作存在技術人員少、服務手段落后等問題,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廣大農民的病蟲害防治要求。現有的植保技術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知識更新速度較慢,不能夠為農民提供有效的解決建議和幫助,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基本植保技術服務要求。
2.1加強病蟲害預警監測,提高對重大病蟲害的控制
病蟲害監測水平的提升,需要依靠大量的先進儀器設備進行病蟲害預警能力預報,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和聯系,加強對病蟲害預報情況的監督和管理,實現病蟲害預報的網絡化和可視化,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蔓延的速度,實施有效的病蟲害控制。
2.2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
提高國家公益性植保技術水平,增強植保技術服務手段。開通農業技術服務熱線、科技直通車、開展電視技術講座、指派科技特派員等對農民農作物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積極發揮城鄉和社會各界力量,加快植保技術服務網絡建設,增加技術服務覆蓋面。普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相關知識,提高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提高農民的病蟲害防治意識。
2.3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開展農業技術相關培訓,加強對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指導,實現科學防治,加強植物保護。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召開農業技術現場研討會,實現科技下鄉,建立田間學校,實施大范圍的技術培訓,幫助農民進行科學防治,提高農民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意識和素質。
2.4構建良好的農藥市場環境,讓農民放心用藥
加強對農藥經營者的崗前培訓,實現農藥市場的規范化經營。加強農藥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把農藥的源頭關和質量關,從根本上杜絕農藥市場質量問題,為農民營造良好的農藥市場環境,讓農民能夠放心、安全用藥。
2.5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的技術推廣
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增加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降低農產品化學藥劑含量,保證人們的生命健康。
2.6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和引導
農產品生產應本著健康、安全、營養的原則,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采取綜合防治技術。我們應不斷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示范、推廣,采用植保技術,讓農民體驗到新技術帶來的成果,提高農民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應用意識。
農作物安全關系著每個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農作物質量建設,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任務。但目前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著諸多問題尚待解決,廣大農業工作者應積極投身于農業病蟲害工作中,不斷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做好植物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1] 趙中華,楊普云,周陽.2013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治成效[J].中國植保導刊,2014,(03):121-122.
[2] 吳富明.淺析農作物病蟲害專業防治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3,(06):85-86.
[3] 李紹杰,魯秀芝,李華,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02):56-57.
Problems in crop pest control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OUL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xtension Station ofMulingTown,Muling157500,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long-term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good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issues of crop pest control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was studied,hoping to gain insight into root causes of crop pest,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pest control measures to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Pest control;Agricultural production;Social economy
S43
A
1674-8646(2016)15-0062-02
2016-07-02
周林(1963-),男,黑龍江穆棱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