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艷
?
二語習得中母語在句法結構上的遷移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崔艷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二語習得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母語的影響,這種影響根據其性質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漢語和英語在句法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要細心對比研究兩種語言的相似處,充分利用已經掌握的母語知識和積累的經驗,發揮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并注意兩種語言結構的不同之處,爭取避免負遷移的發生,以更好地進行外語學習。
二語習得;母語;句法結構;遷移;外語學習
二語習得是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二語習得尤其是對英語的習得引起許多研究學者的關注,絕大部分外語學習者對于外語的學習都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上,母語對二語習得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母語思維會產生積極正面或消極負面的影響,這就是指母語遷移。在句法結構上,漢語的句法結構與英語的有一定的聯系和差異。在外語學習中,很多人認為母語對學習第二語言有干擾,而正確合理地使用母語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母語遷移具有正負遷移的兩面性。
漢語作為絕大多數中國學習者的母語,與第二語言英語學習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二語習得理論來解釋。在中國,漢語是學習者的母語,而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很多研究學者認為母語對外語學習存在影響,基本上是從母語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角度進行探討,李沿圍在《試談母語遷移現象對外語學習和教學的影響與啟示》中指出:“有研究表明,人類母語保護系統形成越完善,接受外語的內在阻力就越大。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邏輯思維的發展和母語水平的提高,語言習慣、思維習慣都已經較為固定,對接受外語就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力。”
遷移是指把以前的經驗、知識轉移到后來的學習中的一個概念性的術語,是指學生運用學習過的知識點和科學方法表達和描述新的事物或解決新問題的現象。當以前的某種東西被正確地應用到目前的學習任務中來,就產生正遷移。相反,當以前的經歷阻礙目前的學習任務時就發生負遷移。
在中國,很多學習者認為外語學習難是因為母語(漢語)的句法結構與第二語言(英語)的句法結構存在差異。首先,在母語(漢語)中有一些主要的句法結構:
a.主語+謂語動詞:我走了。
b.主語+謂語動詞+賓語:他們看電影。
c.主語+是+名詞:我是學生。
d.主語+謂語動詞+賓語+謂語動詞+賓語:他們選舉你做班長。
e.主語+謂語動詞+補語:你做得很棒。
f.主語+謂語動詞+謂語動詞+賓語:他們打算去購物。
g.主語+謂語(名詞、數詞、代詞等):今年2016年。
英語中的一些主要基本的句法結構:
a.主語+謂語動詞:The stars shine.
b.主語+謂語(系動詞)+主語補語:The apple tastes delicious.
c.主語+謂語動詞(及物動詞)+賓語:They watch movies.
d.主語+謂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He gives me a ball.
e.主語+謂語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We elected you our captain.
從漢語與英語的一些主要基本句法結構來看,有一些是基本相同的,這樣在漢語的比對下,英語的相似結構也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但可以看出,漢語比英語還多了幾種句法結構,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學習者要特別注意,不能盲目地將母語的句法結構運用到第二語言的句法結構中去。比如漢語的句法結構:你把我的衣服拿過來給我。這句話中有三個動詞:把、拿、給。而在英語中一句話里只能有一個謂語,如果想要表達的內容很多的話,就要使用從句來使句子完整。漢語中不分及物動詞和非及物動詞,而在英語中則區分,非及物動詞需要一些詞來搭配使用。
另外,漢語與英語的句子語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漢語句子:“兩個人吃一個蘋果”和“一個蘋果兩個人吃”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在英語中,這句話只能用“Two people eat an apple.”來表達,而不能用“An apple twopeople eat.”后者不滿足英語的句法結構。
英語的句法結構具有嚴格性,句子構成一定要嚴格按照句法結構來進行,受句法制約。而漢語的句法結構具有靈活性,因此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英漢句法結構的不同,不能盲目的將母語的句法結構套用到第二語言的句法結構中去。
對絕大部分中國學習者來說,在學習第二語言英語時,習慣使用母語思維來思考問題,經常會使用到自己已經學會的語言知識經驗(比如母語)來努力使外語學習更快的獲得成功。利用母語遷移,可以使學習者更快更好地適應一門完全不懂、看起來混亂的語言,用自己的母語讓混亂的語言有一個梳理,通過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的相似性和吻合的地方使學習者利用母語知識促進外語學習,這時母語遷移就發生了正遷移作用。而由于學習者經常會產生依賴母語的心理,這就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產生阻礙,因為兩種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各自有獨立的發音、詞匯、語法、結構等,母語只能起到學習第二語言的輔助作用,而不能完全依賴母語,否則會影響外語學習,從而產生負遷移作用。
外語學習是一個學習新語言、運用新語言的過程,受母語的影響是避免不了的。正確利用母語遷移是有利于外語學習的。例如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發現知識點有與母語相類似的成分學起來會比較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語知識系統的完善,學習者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在外語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因此學習者要合理運用母語遷移,使其對外語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語言遷移是指人在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潛意識地使用自己已經學會的語言知識(比如母語)運用到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幫助自己理解,這個過程在外語學習中是難以避免的。對于學習英語的人來說,合理使用母語知識遷移會更有利于學好第二語言。而母語知識的負遷移則會使英語學習過程遇到一些困難。
[1] 盧麗虹.關于二語習得中母語遷移現象的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94.
[2] 姜天元.二語習得視角下的戰士本科英語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4):216.
[3] 李佳.漢語負遷移對高職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4,(22):90-92.
[4] 邢玉月.淺談母語遷移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5,(18):67-69.
Effect of th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in syntactic structure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UI Yan
(Heilongjiang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Harbin 150001,China)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 inevitablyaffected bymother tongue,this effect can be divided intopositive and negative migration according to its nature.Chinese and English have similarities and also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yntactic structure.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learners should careful compare similarities of two languages,make full use of already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mother tongue to play up the role of positive migra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language structures should be noted,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ative language;Syntactic structure;Transfer;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319
B
1674-8646(2016)15-0084-02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