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龍
(長春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
吉林省乾安縣城鎮地籍調查測量精度控制
費龍
(長春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摘要]地籍測量是城鎮地籍調查的核心工作,主要通過測量的技術手段獲取各宗地的范圍、位置、界址點和界址線信息,為國土資源管理和其它社會經濟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全國第二次城鎮地籍調查工作要建立可以長期使用的數據庫,基于這樣的要求,必須要提高數據的精度,從而保證數據庫的可靠性。本文以吉林省乾安縣為工作區域,介紹在城鎮地籍測量過程中從控制測量到碎部測量,再到內業建庫過程中的精度控制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地籍測量;二調;乾安縣
吉林省乾安縣第二次城鎮地籍調查在2008年開始,為了保證乾安縣第二次城鎮地籍調查數據的精度和可靠性,在項目開始前對乾安縣建城區域進行了詳實的實地踏查,全面了解調查區域的地理概況和地形特征,有針對性地形成了吉林省乾安縣第二次城鎮地籍調查技術設計書,并獲得了主管單位的同意,以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和本技術設計書為依據,開展吉林省乾安縣第二次城鎮地籍調查工作。調查工作于2009年完成,由于項目驗收和后期數據保密需求,文中不涉及保密數據,各項數據也只是以無坐標樣圖的形式表達。
1地籍測量有關作業流程
地籍測量是整個城鎮地籍調查工作中的核心工作,地籍測量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本區城鎮地籍數據庫的精度和法理依據。而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有著長期的工作積累,工作方法多樣化。根據設備手段不同,地籍測量分為普通測量法(地面法) 、航測法和綜合法等[1]。地籍測量的內容包括:首級控制測量、圖根控制測量、界址點測量、宗地設置、發送申請書、現場核實、定界址、界址邊勘丈、現場繪制宗地草圖、填寫地籍調查表、完善簽字蓋章、調查資料整理與數據輸入、控制測量成果驗收、收取審查權源材料、作業單位檢查、地籍圖形編輯。以上各個步驟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其中控制測量和地籍圖形編輯是工作的重點部分,它決定了測量成果的整體精度。
2城鎮地籍控制測量
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先控制、后碎部,根據這一原則,要在測區內布設精度可靠、圖形結構合理的首級控制網。首先,進行查勘選點,根據控制網測量方法限制和控制點選點原則,選擇至少3個以上的首級控制點,以便構成三角形,并盡量保證構成的三角形接近等邊三角形;其次,進行埋樁工作,將按規格事先預制好的控制樁標志埋設于選好的位置,經過一個冬季的自然沉降,以保證控制樁的穩定性;然后,按照技術設計書的規定進行控制點觀測,觀測時長24小時;最后,整理觀測數據,使用國家標準規定的解算軟件進行參數計算。
2.1城鎮地籍測量控制網的基本要求
2.1.1精確性
城鎮地籍控制網的精確性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地籍控制點的數學點位精度,建立其它測量解算基礎;二是地籍控制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要以可靠的精度來準確無誤地反映控制網點間相對關系[2]。
2.1.2科學性
從選點位置、信號干擾、布網結構上要盡最大可能地實現控制網的最優化,以保證后期測量成果與全國二調數據的協同性和兼容性,從而減少全省、全國數據國庫建庫過程中的障礙,為數據的全面共享提供可靠的基礎。
2.1.3穩定性
穩定性的要求主要是指地籍控制網可以滿足較長時間的不同需求,不僅要滿足本次測量的需要,同時也要考慮長遠發展的需要,可以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各類行業提供控制網數據,以提高其社會效益[3]。同時也要實現控制網點的長期保存,控制點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存在保證控制網的長期可用性。
2.2城鎮地籍控制網的設計
2.2.1布設原則
城鎮地籍控制網是國家控制網的加密或延伸,布設原則遵循從整體到局部、高級到低級、分級布網的原則[4]。國家GPS控制網分A、B、C、D、E級,乾安縣地籍調查采用的是城市E控制網。
2.2.2坐標系的選用
乾安縣地籍測量采用的是西安80坐標系,高程基準采用85國家高程基準,投影類型選擇的是高斯投影,3分帶,中心子午線是東經123°,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地籍信息便于統一和拼接。
2.2.3現有成果的利用
測區周邊有國家基本控制點和水準點,與省測繪局和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后確定3個可靠的國家二等平面控制點和2個三等水準點,與測區內設定的城鎮地籍控制點進行必要的聯測[5]。乾安縣部分已測成果符合CJJ8-85《城市測量規范》要求的國家控制點,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圖1 乾安控制網布設圖
2.2.4乾安縣控制網布設方法
在乾安縣土地籍測量過程中控制網的布設嚴格遵循《地籍測繪規范》的要求,首先找到3個國家大地控制點和布設好的3個城鎮地籍控制點,使用的GPS測量設備是南方S86,將6臺儀器分別在控制點上完成安置,進行24小時靜態測量以求獲得相對穩定的數據(圖1)。其中D001、D003、D006是國家控制點,D002、D004、D005是本次測量布設的城鎮地籍控制點。
根據聯測得到的結果進行整體平差所得結果(表1)。

表1 平差成果表

表2 七參數成果表
經核對以上結果完全符合規定,本次地籍測量的控制網布設合理嚴密,這也為后期測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數學解算依據。
3碎部測量精度控制原則
3.1組織經驗豐富的測量隊伍
乾安縣地籍測量中測繪隊伍成員都經過統一的培訓,系統學習地籍測量規范,作業經驗豐富,各方面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個作業組中有組長負責全面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作業小組有專門的質量檢查人員進行成果的質量檢驗,同時,小組間還相互進行成果的抽樣互檢,最后按照統一的標準由施工單位質檢部門進行成果最終檢查。
3.2選擇可靠的測量方法
堅持傳統方法與新技術相結合,采用數字化技術手段作為數據存儲和處理平臺,選用先進的內業制圖軟件和建庫平臺[6]。乾安縣城鎮地籍測量工作主要以RTK和全站儀作業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設備進行外業工作,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而且精度上較傳統的方法更進一步。
3.3宗地界址要素實量
根據前期權屬調查的結果,宗地草圖上已經體現的各種界址要素必須實量,界址點要求盡可能用解析法獲得,對于特別困難地區,可以用圖解法進行計算,但圖解法獲取的界址點數量不超過全部界址點的5%。
3.4明確權屬界限
在城鎮地籍測量過程中,權屬界限的確認是非常繁瑣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由相關權利人確認簽字,這樣才能保證城鎮地籍調查成果的法定性。乾安縣城鎮地籍權屬調查工作主要是由當地的國土部門具體負責完成,對于權屬問題處理的相對合理,并沒有產生過多的糾紛,這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5盡可能保證困難地區的測量精度
乾安縣地籍測量出現了一些困難地區,不便于測量工作的實施,主要集中在棚戶區。主要應對辦法是在周圍較高處設置全站儀,采用單側多宗地同時測量,不求一次測量完成一塊宗地,然后在本次設站的陰影方向較高處再次設站,采集另一側的界址信息。
3.6制定嚴格的質量檢查程序
在兩級檢查、一級驗收的基礎上,加上了作業組互檢的過程,進一步保證作業質量[7]。制定了界址點精度檢查表、界址線精度檢查表、界址點與相關地物點之間精度檢查表、界址線與相關地物點之間精度檢查表等四種表格,完成作業組自檢、互檢及項目負責人抽檢,以表格記錄內容為依據進行精度統計。
4內業作業精度控制
作為地籍測量的最后一步,內業作業要求工作人員有更為細致的耐心和誠懇認真的工作態度,因此內業作業的精度控制尤為重要。
4.1內業作業應用的軟件
乾安縣城鎮地籍測量使用的制圖軟件主要是MapGIS,因為這款軟件不但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簡便易學,而且精確高效,在處理一些細節問題的時候能夠發揮出強大的作用。

圖2 乾安地籍測量部分界址線
4.2內業作業中的細節處理
本次地籍測量覆蓋了乾安縣內的大部分地區,內業作業工作量也很大,在細節問題處理上也十分繁瑣,但內業作圖的成圖效果還是十分可喜的。沒有出現過多的錯誤,這也是工作人員認真細心的結果。在作圖過程中凡是有圍墻、界址點、界址線及宗地屬性等一類容易混淆的問題都經過細心核實之后成圖(圖2)。
另外,在內業作業的同時我們對已獲得的測量成果及時進行檢核,對測區的部分點坐標進行反算,并與實際用鋼尺測量所得結果進行比對,表3和表4所示為0320測區的部分點坐標及反算結果和實測結果的比對情況。

表3 0320測區部分點坐標值

表4 反算值與實測值比較表
以上各點均為隨機抽取,所得的比對結果精度符合要求。如果在此過程中出現誤差值過大的情況,會要求測量工作人員進行修測,以確保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本著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內外業分工協作和互相監督,及時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更正,保證測量工作快速穩定地進行,并保證工作的質量,以求測量得到的成果能夠適用于將來的各項工作。
5結語
乾安縣城鎮地籍測量在“先控制后碎部”的指導思想下,以權屬調查為先導,建立經驗豐富的作業隊伍,利用科學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綜合運用,因地制宜,形成了精度可靠、數據詳實的城鎮地籍調查成果。測量工作人員本身的個人素質和工作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的進程和成果的精度。
[參考文獻]
[1]呂永江.地籍控制測量[J].測繪通報,1996(2):41-43.
[2]ZHAO Na,YUE Tian Xiang,ZHAO Ming Wei,et al.Sensitivity studies of a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method[J].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4,57(10):2386-2396.
[3]Arturo Sousa,Leoncio García-Barrón,Mark Vetter et al.The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of Main Malaria Foci in Spain as Related to Water Bo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4(8):7896-7917.
[4]張恒,王卓,司巖,等.淺述城鎮地籍測量中控制測量工作的實施[J].全球定位系統,2010,3(3):42-44.
[5]陳玉欣.新發展形勢下如何做好地籍測量工作[J].黑龍江科學,2014,5(5):160-162.
[6]湯廖文.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 6(3Z):19-20.
[7]王華,洪亮,蔡金全.城鎮地籍測量實施方案探討[J].地理空間信息,2009(S1):33-36.
[作者簡介]費龍(1976- ),男,副教授,碩士,從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吉林省農業生產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研究”(20130101114JC),吉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農業生產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算法研究”(吉教科合字[2014]第262號);長春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GPS與全站儀的地形圖快速測制”(長師大自科合字[2010]第005號)。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2-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