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榮
【摘要】中學數學的創新教育是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實踐,中學階段學生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數學課程對思維能力要求高,因此中學數學的創新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綜合素質提升意義重大。要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先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這需要從課程設置、教學環境改進、課外互動開展等方面入手,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訓練則主要從敏捷、靈活、嚴謹等幾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具體的教學手段包括快速解題、思維轉換、一題多解等方式,創新教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大幅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新教育 中學數學 求知欲 課堂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54-01
創新教育指的是在基礎教育的基礎上,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其目的在于突破現有的知識教育體系,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有目的的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及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對于中學生而言,正處于身體素質、智力開發的關鍵階段,此時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將為今后的學習能力提升奠定更全面的素質。作為對思維嚴謹和縝密度要求最高的學科,中學數學一直是中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鍛煉的最主要課程,也是大多數學生開發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中學數學的教育如果能夠通過創新教育激發學生探索未知問題的熱情,并培養學生主動尋求問題解決途徑的能力,將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有重要影響,因此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應用研究意義重大。
1.調動學生求知欲,為創新教育奠定基礎
1.1 改進課程設置
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將傳統的按照課本結構平鋪直敘改為具有一定懸念的課堂授課方式,將課堂核心內容從直接講解變為設置核心問題,通過講解相關基礎知識和原理逐漸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索相關數學定理,主動探索到的知識和被動接受知識相比,印象更為深刻,成就感更強。
1.2 優化教學環境
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解例題來帶領學生接受各種知識點,大多數時間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只能通過模仿和大量做題來固化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學習壓力大且節奏緊張。創新教育的應用需要寬松的教學環境,要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和走彎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取知識,教師進行引導和最終的結論正確性把關,從而調動學生自己的學習熱情和能力。
1.3 增設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將數學知識從課堂搬到了社會中,將空洞的理論數字放到社會實踐中去分析,這樣可以讓學生看到數學在生產實踐中的巨大作用,也能夠讓學生更直接的感知到數學對于社會進步的意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分析和提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2.多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創新教育提供渠道
創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的提升,對于中學生而言,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培養其思維的敏捷、靈活、嚴謹三個方面,這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手段實現,具體的教學手段分述如下:
2.1 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加強解題速度的訓練就是教師安排學生的思維活動,要有時間要求,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某種速度上進行。當然,教師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應用學生可能達到的速度要求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某項訓練內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就會逐步增強。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轉換機智,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元”的變換、形的變換和數形轉換的好題材。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已有的良好機智,加以優化,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2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能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教師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形式,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向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3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在課堂上故意留點疑問,布設陷阱,讓學生發現矛盾,反而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設置教學陷阱,讓學生在出錯中得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
綜上可知,中學數學的創新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意義重大,在創新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求知欲的調動、靈活多變課堂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將傳統的教學知識通過更多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將課內外的時間更多的留給學生,鼓勵和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探討,充分創造獨立思考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達到傳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丙林.建構主義對中學數學創新教育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1(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