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智偉
【摘要】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是社會力量辦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它既有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共性,又有著鮮明的特殊性。面對教育生存發展激烈競爭的大潮,民辦教育工作者只有轉變自身觀念,實施優質教育,辦出學校特色,才能克服各種困難得以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民辦 教育機構 發展
【中圖分類號】G5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46-01
1.堅持自我定位
制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自我定位是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內部諸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所謂“自我定位”,就是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大舞臺上所充當的角色。角色定位準確,就能遵循教育規律和符合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特點,規范辦學行為,形成學校特色,夯實發展基礎。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角色定位,要求民辦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解決角色轉換和適應的問題。教師要樹立事業發展觀念,借助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靈活的機制,追求事業上的成就,實現人生的價值。觀念更新了,民辦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
2.堅持以人為本
學校教育必須以人為本,這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以人為本”包含“育人”和“辦學”兩個方面。一方面, “育人”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學工作、后勤工作等,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 “辦學”要以教師為主體,以人才為本,校長、教師的聘用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辦學過程中依靠廣大教師,實行民主決策。同時,要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名校長、名教師脫穎而出,為民辦教育的發展貢獻他們的智慧和才華。
3.適應市場競爭
教育的產業屬性,決定著教育市場的客觀存在,決定著教育要在教育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這種產業屬性更為突出。因此,民辦教育工作者樹立市場競爭觀念,不僅要了解教育市場、研究教育市場,而且要根據教育市場的需要制定辦學目標、招生計劃、課程設置和管理制度等。還要隨著教育市場的不斷變化,調整辦學計劃,采取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才能遵循市場規律,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經受優勝劣汰的考驗,立于不敗之地。
4.不斷注入優質教育
實施優質教育,需要優質的條件。一方面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另一方面要實施先進的教育理念;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堅持教育的人本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5.政府要予以扶持
政府對于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規范是前提,但扶持應成為未來政策制定的目標。政策規范的目的是為了使教育培訓機構有序、健康的發展。但政策的“規范”應按照培訓機構自身的特點、規律進行規范和管理,而不是簡單套用或照搬公辦學校的管理機制。在教育培訓市場中,政府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政府應該管什么,政府應該怎么管?是管理學校還是管理市場,是管辦學主體還是管辦學行為,是各審批管理部門各自管理下屬培訓機構,還是遵循教育培訓市場的規律,采用統一的市場管理原則和市場管理機制進行分工合作管理?公辦性質的教育培訓機構與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運行機制不同,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中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與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培訓服務的群體、培訓的內容也不相同。因此,如何促進我國教育培訓市場中各類培訓機構的有序、健康發展,形成公平、有序的教育培訓市場規則還需要進一步在理論上加以研究,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在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的基礎上,如何促進和扶持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發展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全日制學校、社區學校等公辦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培訓市場中應體現政府辦學的非營利性,優先向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教育培訓服務。對于這些公辦教育培訓機構政府應給予常規的、長效性質的公共財政補貼;對于在教育培訓市場中滿足公眾個性化的、可選擇性教育需求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則應視其提供的教育培訓服務的正外部性、重要性等因素通過多種方式扶持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
6.總結
教育培訓機構正在成為滿足社會公眾選擇性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已初步形成機構類型多元、培訓內容豐富、培訓方式多樣的教育培訓市場。但目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教育培訓市場的格局還沒有完全理順,對教育培訓行業的認識與定位還不清晰等成為制約教育培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未來,應在規范并扶持的政策目標下促進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通過多種政策措施扶持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培訓行業組織的管理與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周海濤,鐘秉林著.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報告2012[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4.107
[2]李宣海,高德毅主編.上海民辦教育發展報告(2005-2012)[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79
[3]麻金鐘.北京匯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