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能文
【摘 要】中國是農業大國,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技術革新,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農村環境的破壞和進一步惡化。當下農村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村建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文章試分析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危害,找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改善農村環境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危害;防治
前言
我國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也在著力改善城鄉之間的差距,多年來下大力度發展農村經濟,聚焦三農問題,加速農村現代化的建設,農業生產中投入了更多的機械、化肥、農藥、飼料,加大了污物的排放量,生活垃圾更是隨意丟棄,再加上一些農村小型廠礦的肆意開采,也會對農村的大氣、水、土地資源造成破壞,農村環境已無法負荷,生態問題日益尖銳,治理農村環境已刻不容緩。
1.農村環境污染來源分析
1.1農業生產污染
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是實現現代化,但就目前我國的國情來說,并不能迅速、完全達到現代化的標準,軟硬件的不匹配使得我國農業發展在走一條高投入、高污染的半現代化路子。我國的傳統農業雖然生產效率不高,但是基本與生態環境適應,能夠很好的和諧共存,隨著科技產品應用越來越多,化肥、農藥、地膜等廣泛使用于農作,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農業經濟創造了可觀的價值,但是同時又沒有很好的普及使用方法和缺乏科學的處置方式,也造成了這些廢棄物的污染。我國是化肥、農藥的使用大國,每年消耗量都在萬噸以上,但是利用效率卻很低,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大部分的農藥、化肥都流失在了田地間,不僅是資源的浪費,對周邊環境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地膜覆蓋技術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殘留的地膜缺乏有效的回收處理措施,很多地膜遺留在地里又不易降解,并且逐年增多,不僅影響作物生長,對土質也會造成破壞;我國農作物的秸稈也未能有效利用,大部分秸稈都被焚燒掉,對大氣環境也會造成污染。
1.2養殖業污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禽肉蛋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養殖業也從以前的零星分散發展為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業擴張迅速。但是由于養殖場污染防治設備的投資較高,運行成本大,很多養殖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輸出都會選用比較低廉的污染防治設備,或者選擇環境規定要求低的地區去建設養殖場,對于牲畜糞污采取少處理或者不處理的方式來減少后期運行成本,畜禽糞便、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周邊農地和水體。此類污染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很大,收效慢,污染后果非常嚴重。
1.3鄉鎮工業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加快,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增加農民就業機會,鄉鎮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鄉鎮工業缺乏有效的防污治污設備,技術落后工藝陳舊,分布多而散,無規劃布局,并且資源消耗嚴重。
1.4生活垃圾污染
農村的生活垃圾也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多,現代化日用品的普及也使得垃圾的種類更加多樣化。農村的基礎設施相較于城市來說還不夠完善,垃圾處理點相對較少,大量的生活垃圾隨意丟棄或者亂堆亂放,再加上部分農民的環保意識薄弱,垃圾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很多難以回收利用的廢物如塑料制品、電池等隨手丟在路邊、河邊、田地,這些有害物質難以降解,長期存留污染水體和土壤。
1.5城市污染向農村污染的轉移
在城市倡導綠色環境的同時,大量的污染型企業被轉移至農村,城市的生活垃圾也被轉移到城鎮以外的地區進行填埋、堆放,我國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都很緊缺,但是這些垃圾還在時時刻刻的污染著我們寶貴的資源,污染源的轉移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要改善環境,就要城市和農村一起治理。
2.農村環境污染的危害
近些年來的禽流感、口蹄疫等一系列疾病的爆發,已經突出顯示出當前我們存在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究其根源,病從口入,是因為我們的原始生產環境造成了破壞,作物、禽畜賴以生存的土地、水源受到了來自外界污染的破壞,改變了它們的性質,農作物減產、基因變異,禽畜多病多發,間接的對人體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危害人體健康。從發展層面來說,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發展建設,城鄉差距不斷加大,有礙我國城鄉規劃的統籌和發展。
3.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3.1農村環保觀念落后,環保意識薄弱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接受到的教育不夠完善,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對于一些環保觀念更是欠缺,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如何保護了解更少,存在許多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習慣,并且許多人已經逐漸習慣于生活在被污染的環境里,對于治理環境更是缺乏興趣。
3.2農村環保體制不健全,監管力度欠缺
一些基層的領導只注重政績和經濟效益,制定發展方針的時候往往是先把經濟搞上去,環境稍后再治理,這種思想導致了農村生態的進一步惡化,再加上治理工作不到位,環保人員欠缺,治污設備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都會使農村環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3農村環保資金投入不足,治理沒有保障
長期以來,國家的環保投入大部分都用在工業企業的治理和城市污染治理中,農村的污染投入則很少,而且環保是公益事業,投資大回報少,收效慢周期長,農村環保的基本設施投入嚴重不足,資金欠缺,地方財政支撐乏力,社會閑散資金沒有合適的政策引導,無法順暢流入,環保工作難以為繼。
4.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4.1加強環境宣教,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要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加強環保法制宣傳,解說當下環境污染對于農村的破壞以及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同時也要宣傳環保正面成功典型,給民眾以精神鼓勵,提高全民生態環保素養,調動農民積極性,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保護環境。可以開展多種講座和環保活動,借助媒體,開展宣教工作。例如可以開展環保知識、法制的巡回展覽,做好環境日的環保聯誼活動,利用媒體專欄等展示成果,創建示范,張貼環保海報,制作低碳環保手冊,普及環保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平臺,進一步深入開展環保工作,強化全民環保意識。建立環境保護的村規民約,開展村民自我監督,進一步規范管理,公開曝光違法行為,定期通報治理工作進展,鼓勵民眾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民眾的主人翁意識,把環境治理自覺化、主動化。
4.2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法律法規的制定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我國的《環保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修訂后的法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對一些政策條款進行修改和補充,治理環境污染決心更大,力度更強,這是我國環保工作的一項重大進步。另外針對農村環境問題也應當制定完善相應的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對農村環境治理做出明確的指導原則、治理方針、監督管理、責任義務等法規條文。關于監管的部分應當明確負責機關、組織構成、人員要求、責權劃分、環境檢測、環境評估、信息公開制度等,對于污染防治要針對農業生產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養殖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等做全方面的分析和規范,并加以細化。在法律責任上應當明確監管、企業、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避免扯皮、推脫的事件發生。另外還應當強化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建立農村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嚴格立法,加強執法。
4.3加大政府支持,提高環保投入
農村污染需要治理的面廣,工作量大,投入資金很多,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資金經費,政府應當采取一些傾斜政策,對農村污染治理進行財政補助,同時鼓勵社會各界伸出援手改善農村環境,保障治污投入充足、可靠、穩定。另外政府也應加大對治污的技術支持,綜合開展整治工程,推廣沼氣利用、污水凈化、秸稈回收等技術,有效控制農村污染源,建設美麗農村。
參考文獻:
[1]王敏,趙楊,王彬斌.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J]民營科技,2012,(02).
[2]陳衛波,郝文格.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建設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