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錦純


【摘 要】本文對大跨度高橋墩橋梁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形成原因、裂縫控制措施等作了研究。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機理;防止開裂措施
引言
隨著現代工業及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體積混凝土的工程規模日趨擴大,結構形式日益復雜,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問題是工程中經常遇到的難題。本文主要介紹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有效控制,在今后同類施工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裂縫產生機理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主要是由溫度變形而產生的,溫度變形是混凝土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膨脹或收縮的現象。水泥水化、硬化過程是放熱過程,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初期,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導熱系數相當低,散熱緩慢,造成芯部溫度高,表面由于散熱快而溫度低,增大了混凝土表面與內部的溫差及溫度梯度,形成了內部膨脹,表面收縮的趨勢。這種結構物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溫度變形,當溫度應力超過此時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極限時,產生開裂。
二、防止開裂措施
對溫度變形而引起的大體積混凝土開裂,主要問題是變形與約束的關系。為了有效防止開裂,結合工程實際,采取以下措施。
(一) 降低水化熱峰值,延緩峰值出現時間
1. 選用低熱水泥。
混凝土的溫度是水泥水化熱的表現形式,不同品種水泥,其水化熱值不同。選用低熱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可降低水化熱。
2.優化配合比。
優化配合比的目的是:在滿足混凝土技術指標的前提下,盡量控制水泥用量,因為水泥用量的多少是水泥水化放熱的物質基礎。因此,優化配合比,做到水泥用量的準確性、科學性,對降低水化熱是非常重要的。
3.選擇適當的水泥標號。
當選定水泥品種后,還要選擇適當的水泥標號。同一品種水泥,標號不同時水泥用量不同。通過計算同齡期絕熱溫升,進行比較,決定選用何種標號水泥。
4.摻入一定量的緩凝型減水劑和粉煤灰。
緩凝型減水劑,可延緩水泥凝結時間,減小水灰比,使混凝土和易性更好。粉煤灰可降低水化熱,延緩水化熱峰值的出現。只摻粉煤灰的較大弊端是混凝土早期強度有所降低,因為粉煤灰的二次水化反應一般在澆筑14天以后才開始進行。因此,如果摻加粉煤灰時加入一定量的減水劑,可激發粉煤灰的活性,有利于提高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強度。所以,采用雙摻不僅可以推遲水化速度,而且可較大幅度的降低水化熱。
5. 降低澆筑速度和減小澆筑層厚度。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和分層厚度要根據結構物的具體尺寸、搗實方法和混凝土供應能力,通過計算選擇澆筑方案及澆筑厚度。
(二) 溫控措施
對大體積混凝土為了滿足內部最高溫度及內外溫差,在規定范圍內必須進行溫控措施。
1.材料降溫。
當施工溫度為酷暑期或高溫期時,為滿足混凝土入模溫度的要求,首先進行材料降溫,包括砂石料、拌合用水及設備等。因為砂石料占混凝土用料的85%左右,對混凝土拌合溫度影響最大。在酷暑期,采用遮陽、灑水或冰水淋骨料等措施降溫。拌合用水時在水中加冰塊可大幅度降低水溫。攪拌、運輸等施工設備在操作前灑水或覆蓋濕麻袋?;炷两佑|的模板在施工前應灑水,降低表面溫度。在炎熱夏季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宜在夜間進行。
2.內部降溫。
內部降溫就是在混凝土澆筑成型后,通過預埋鋼管通以冷卻循環水,以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一般在混凝土內部預埋直徑為20~30mm鐵管,根據計算或施工經驗來確定管的間距,通過熱交換來達到降溫的目的。
三、工程實例
某鐵路橋梁孔跨式樣為2~32.0m簡支梁+(60+5×100+60)m連續梁+4-24.0m簡支梁,橋梁全長796.25m,雙線鐵路,線間距5.0m,設計時速160km/h,位于R=2000m的曲線上,主跨橋墩高度82m,基礎采用樁基礎,承臺尺寸22.7×22.4×4.0m,混凝土采用C35,承臺混凝土澆筑體積2033.92m?,施工時氣溫30℃左右。
在澆筑承臺前,為了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在選用合理的材料及配合比的同時,還加強了合理的溫控措施。
(1)從材料降溫方面進行溫控
根據現場情況,對原材料及拌合物采取了遮陽措施,還根據用水量建了一個52m?化冰池,將冰與水按1:10的重量比混合于池中,保證了冰水淋骨料和拌合用水的需要?;炷恋臐仓话阍谕砩?點以后進行,泵送管道覆蓋濕麻袋,拌合設備在工作前灑水等。拌合溫度可根據原材料溫度及配合比進行計算:
Tc=∑Ti·W·C/∑WC
(2)通過內部降溫措施來進行溫控
冷卻管為φ25×1.2mm的鋼管,水平面、豎直面內均布置,間距1m,按蛇形布置,鋼管距混凝土邊緣為50cm。每一管圈通水流量為0.9m?/h。在混凝土升溫階段每2h測一次進水溫度及出水溫度,混凝土降溫階段每4h測一回進出水溫度,保證混凝土內部溫度與進水溫度之差不小于22℃。
(3)采用合理的澆筑方案
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斜面分層法,每層澆筑在上次澆筑混凝土內部溫度下降后進行。通過實施溫控措施后,對混凝土內部及表面溫度進行量測。升溫階段每2h測一回,降溫階段每4h測一回。根據測量結果,繪制曲線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出峰時間為60h,峰值為53℃,內外溫差均小于25℃。升溫階段變化較大,是因為水化熱值及反應速度所致,降溫階段曲線變換緩慢,是由于混凝土導熱系數很低,另外,承臺內外熱交換緩慢,使混凝土降溫速率減緩。根據溫度變化速率的不同,圖1曲線可分為以下幾段,如表1:
根據規定: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從以上實測數據統計,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滿足規范要求。
四、 結束語
總之,我們應該從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通過降低水化熱峰值,延緩峰值出現時間及采取有效的溫控措施,有效的防止開裂,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有待于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補充完善,積累施工方面的資料,以經濟有效的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通過綜合治理來保證工程質量。本文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的研究,在今后同類施工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建設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 -2009.
[2]鐵道部《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3-2008.
[3]鐵道部《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