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
【摘 要】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一項及其重要的工作,本文從青少年思想的生理特征和時代特征為出發點,探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特點;時代特點;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廣大各級學校首要的重要工作,因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否及時、到位,直接關系著他們將來能否健康成長。作為社會、學校、家長,不能僅僅重視廣大青少年專業文化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必須讓青少年具有高尚的品德,遠大的理想,還要具備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立德樹人,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思想道德教育
(一)道德的概念和功能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道德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平衡、導向和調節等功能。道德教導人們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規范自己行為;道德調節社會矛盾,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道德催人奮進,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
(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培養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實踐活動。新時期背景下,針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青少年思想的生理特征和時代特征
青少年是指滿13周歲但不滿20周歲的(從生理、心智的發展角度上講),也就是少年與青年相重合的階段,處于兒童時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實際上,青少年指13歲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滿14歲不滿18歲)這段期間的人多為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身的轉變期,是社會上令人重視的一個群體。
(一)青少年思想的生理特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的身心處在急劇發展、變化和趨向成熟的時期,是一個人向成人加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呈現錯綜復雜、矛盾重重、逆反心理突出的特點,思想品德具有過渡性。
首先,青少年學生既單純幼稚,又渴望自主,要求獨立和尊重。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其次,青少年由于隨著身心發展的日趨成熟,社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他們開始逐步涉獵人世。他們雖然渴望了解更多的社會情況,但是他們涉世不深,經驗不足,是非識別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與行為的影響;第三,他們精力旺盛,思維敏銳,但是自控力較弱,思想情感具有沖動性;第四,他們行為果敢,熱情,具有正義感,但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做事簡單、片面,缺乏周密的計劃。
(二)青少年學生思想的時代特征
首先,廣大青少年大多抱負遠大,但急于求成。他們關心時事政治、關注國家建設,常常為我國取得的各種改革成果而歡欣鼓舞。但青少年學生急于求成,個人愿望往往脫離實際。當他們感到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時往往陷入迷茫。
其次,廣大青少年大多勤學肯干,但脫離實際。新時期,面臨著巨大的機會與挑戰。青少年學生渴望早日成才,積極投身社會建設。但是,他們不善于根據國家的需要與個人的情況,對自己的奮斗目標、道路和職業作出符合實際的選擇。
第三,廣大青少年大多參與意識強,但缺乏一定的紀律觀念。新時期,在社會轉型和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學生思想活躍、信息儲備量大,參與意識也較強。他們能關心國家大事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但是,青少年學生社會生活經驗不足,組織紀律觀念薄弱,缺乏自制力。
第四,廣大青少年大多擁有美好的理想,但缺乏奮斗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此背景下,廣大青少年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著個人積極進取的一面,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源泉。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追求和創造更加美好生活也是當代青少年奮斗的目標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然而,部分青少年學生懼怕艱苦勞動,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奮斗精神。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對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正確以否,直接關系著他們的健康成長。社會、學校、家長不能僅僅重視廣大青少年的文化專業知識教育,還要根據青少年思想的生理特征和時代特征,從思想道德的角度去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
(一)把握生理特點,適時調整教育內容,切實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掌握青少年的過渡性特點,因勢利導,使他們順利完成過渡,獲得提高。一方面不能估計過低,影響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估計過高,放松對他們的要求與督促,這也不利于他們的品德的健康成長;其次,教育者要掌握青少年學生的涉世特點,引導他們從關心他人做起、從小事做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第三,教育者要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識別是非能力,鍛煉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簡單、片面、易沖動的毛病,逐步培養沉著、冷靜、善于思考等好品質。
(二)把握時代特點,適時調整教育方法,不斷創新、創造符合青少年特點、易于被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育者要把握青少年所具有的時代特點,適時調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促使青少年早日成才。首先,教育者要幫助青少年實事求是地分析和估計自己的條件和特點,正確處理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國家需要之間的關系,制定恰當的目標,充分發揮個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其次,教育者應當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培養正確的審美觀;第三,教育者要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處理學習、社會活動和業余文化生活等之間的關系,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第四,教育者要引導他們提高思想水平,增強組織紀律性,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的關系;最后,教育者要鼓勵青少年學生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讓他們懂得美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奮斗來實現。
四、小結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相對復雜,各種社會矛盾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我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面臨著更大更新的挑戰。在新的時期,如何把握青少年思想的生理特征和時代特征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將是我們廣大教師永遠需要研究的課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的歷史使命。我們只有進一步深化認識、創新思路,才能不斷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我們只有進一步努力開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才能不斷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架構,我們只有進一步豐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內涵,才能不斷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阿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心理學(Social Learning Theory)[M].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杜素文.正向激勵法指導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培養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3,(10).
[4]陳錫敏,張云蓮.加強“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導和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
[5]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李伯黍,岑國楨. 道德發展與德育模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赫根漢.人格心理學導論[M].(中譯本).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