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已經意識到了多年發展所帶來的產業積弊,并在政策層面對水資源開發進行了更為嚴格的控制與規范
冬季的長白山,漫天飛雪。位于天池北坡的旅游小鎮二道白河顯得異常冷清,街上駛過的多半是拉著礦泉水的貨車。
“聽說最近又來了好幾家水企,都已經簽了合同。”雜貨店老板宋慶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這個小鎮生活的所有人都非常明白,這塊土地是“靠水吃飯”的。宋慶華說,這些水企能給小鎮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也會讓小鎮更出名,“這里不僅有天池,還有好水。”

吉林撫松縣境內通往某處水源地的山道 (王元元/ 攝)
二道白河,這個面積不足60平方公里、素有“長白山下第一鎮”美譽的小鎮,在過去3年吸引了至少10家水企進駐,其中包括統一、恒大冰泉等知名品牌。僅2015年,該地就簽約了5家水企。
昔日的旅游小鎮正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礦泉水小城。小鎮所在的安圖縣更是舉全縣之力在發展飲用水產業。
然而,對吉林而言,礦泉水產業在經歷過去20年的發展后,已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2015年3月,吉林省公布了《長白山區域礦泉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試圖調整產業發展的節奏與方式。
“以前省里基本是無條件支持各地發展礦泉水產業,現在已經轉變態度加以限制,目的就是規避之前近乎粗放的產業發展模式帶來的諸多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吉林當地官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全省大開發
43歲的宋慶華常憶起幼時跟小伙伴在山里玩耍的情景。
“餓了就摘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水。”他還記得,那水味道甘甜,清涼可口,喝了讓人上癮。不過,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這些水就是經過上千年形成的礦泉水,只記得大人們叫它“神水”。
十幾歲的時候,宋慶華看到一些人陸續進出山里。聽村里的老人說,那些人是來取水化驗的。他們那時并不清楚,當時吉林已在長白山區域開始了礦泉水資源勘察評價工作。
這項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彼時,得益于中國首部礦泉水國標—《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GB8537-1987)的頒布,國內礦泉水市場開始起步。
看準這一時機的吉林希望借由勘察工作摸清長白山區域的礦泉水資源分布情況,為以后的開采奠定基礎。當時的勘察結果顯示,長白山地區的天然礦泉水潛在價值保守估計為每年1000億元。
這讓吉林大為興奮,決心推進礦泉水產業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吉林省長白縣開發了“白山池”牌礦泉水,成為吉林本土第一個礦泉水品牌。此后,吉林迎來礦泉水開發熱潮。
公開資料顯示,到1998年,吉林全省的礦泉水開發企業已從零增加到近50家,礦泉水年產量達到48萬噸,占1997年中國礦泉水194萬噸年產量的28%;到2001年,吉林的礦泉水開發企業已經增至69家。
不過,真正讓吉林名聲大噪的,還是農夫山泉的入駐。農夫山泉于2001年在吉林靖宇縣投資4億元建立生產基地,此后包括娃哈哈、康師傅在內的諸多國內知名水企紛至沓來。
2004年11月,吉林省政府下發《關于促進省內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產業發展的意見》,對礦泉水投資企業給予市場準入、工商登記、項目審批等方面優待。
在2005年10月的吉林省委八屆八次會議上,吉林省相關官員更明確指出,要放手發展長白山礦泉水產業,把“長白山礦泉水”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并將“建設百萬噸長白山礦泉水工程”列為“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
為解決礦泉水的外送問題,吉林還專門規劃建設了輝南至靖宇的鐵路貨運專列。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吉林的礦泉水產業始終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公開數據顯示,到2008年,以長白山礦泉水為主導的吉林省瓶裝水產量已達到229萬噸,同比增長114.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0多個百分點,在全國市場排名躍至第二位,吉林一省的產量增量就占到全國瓶裝水總增量的23%以上。
“這個速度在外界看來很快,但沒有達到省里的預期。”上述吉林官員說,吉林設定的礦泉水產量目標是2010年達到400萬噸,但實際只有372萬噸。

地方你追我趕
盡管如今的安圖正崛起成為新的礦泉水生產基地,但包括宋慶華在內的小城居民并不滿足。
“如果我們能像靖宇發展那么早,也不至于這么落后。”他說,后者的礦泉水開發歷史已近15年。
這樣的情緒還存在于當地官場,安圖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忠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確實沒有發展礦泉水產業的意識,也沒想到這一產業在中國發展那么迅猛。”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安圖本是長白山礦泉水資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但礦泉水產業發展卻最落后,“縣里也很后悔當年沒有看準時機。”
其實在農夫山泉進駐靖宇后的2003年,安圖就有過發展礦泉水產業的想法,但并未引起足夠重視,最終導致產業停滯近十年。
同樣錯失良機的還有與靖宇相鄰、礦泉水源地數位列全省第二的撫松。
“還是地方政府的意識問題。”長白山地區一個小水企的負責人章廣林(化名)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娃哈哈最早希望在撫松建廠,但縣里要求其先繳稅,后來靖宇用主動免稅吸引了其入駐。
“靖宇對礦泉水產業的重視程度遠超其他縣,布局非常早。”章廣林說,這也讓靖宇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成為吉林乃至全國礦泉水產業發展的標桿。
截至2015年4月,靖宇的礦泉飲品生產企業已達16家,包括康師傅、恒大冰泉在內的知名品牌9家。2014年,靖宇的礦泉飲品產量達122萬噸、產值15億元,礦泉水貢獻的產值占到全縣生產總值的21%,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
“靖宇的礦泉水源多集中在同一區域、且長時間大量開采,水就不夠用了。”章廣林舉例說,農夫山泉、娃哈哈、恒大冰泉三家企業的水源地相隔很近,導致其中一家抽水,其他兩家的水就不夠用。
“所以一些在靖宇的水企現在轉到其他地方投資建廠。”章廣林說,農夫山泉在撫松建立了新的生產基地、恒大冰泉在安圖和池南兩地都建了新工廠。
“靖宇的衰落給其他地方創造了一個好機會,加上近幾年國內礦泉水市場逐漸火起來,很多縣都希望迎頭趕上。”上述吉林當地官員稱,除了安圖、撫松等礦泉水資源比較集中的區縣外,輝南、臨河等礦泉水相對較少的地區也都在大力布局礦泉水產業。
但相較第一個吃螃蟹的靖宇,如今參與競爭的縣區更多,政府的招商引資難度也更大。“各個縣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提供各種優惠條件,經常出現多個縣區搶奪同一個項目的情況。”前述官員說,“現在不是地方選企業,而是企業選地方,各地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吉林撫松縣街頭的礦泉水宣傳欄 (王元元/ 攝)
產能過剩矛盾
水企的到來讓原本以旅游為生的二道白河鎮居民有了更多選擇,一些年輕人放棄外出打工,轉而去了水廠上班,宋慶華的親戚何紅(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她并不滿意水廠的工作。
“因為賺得太少。”何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水廠的效益不好,時常停產,“最嚴重時,一個月才上一個星期班。”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這并非孤例,產能過剩已成為長白山地區水企面臨的一個普遍現實。
統一安圖水廠廠長秦永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其工廠過去一年的實際生產量不到6萬噸,與其30萬噸設計產能相差甚遠,產能利用率不到20%;設計產能高達230萬噸的韓國農心集團安圖水廠,2014年的實際產量剛突破10萬噸。
趙忠寶說,安圖產能利用率最低的一家水企設計產能是10萬噸,但每年實際產能才1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只有10%。
“水企的平均產能利用率也就在20%?30%之間,很少有達到50%的。”章廣林說。
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產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
比如,靖宇2014年的礦泉飲品年設計產能已達721萬噸,但實際產量只有122萬噸,只占設計產能的17%;安圖縣2015年的礦泉水實際產量只有40萬噸,僅占900萬噸設計產能的4.4%。
但在趙忠寶看來,這不是問題。“水企都是訂單制生產,有多少訂單就生產多少產品,企業不生產不能說是產能過剩。”
而水企們盡管對外宣稱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內部卻對增加產能持保守態度。
延邊州政府官網稱,統一集團計劃在2015年8月再上30萬噸生產線,但秦永泉說,考慮到實際銷量狀況,短期內不會新上生產線。
不過,這并未阻擋企業的投資步伐,更未阻擋各地招商引資進度。以海王為例,其在安圖和池南都投資了礦泉水生產項目,前者設計產能320萬噸,后者設計產能高達2000萬噸。
“設計產能偏高是企業為以后發展作預留,此外,這也對地方政府的GDP有利。”前述吉林地方官員說。
然而,從新出臺的《規劃》來看,吉林已經對產能過剩產生了警覺。
2015年4月,吉林省發改委官員曾在一場有地方政府和水企參加的內部會議上明確表示,地方政府務必注意礦泉水企業的產能閑置問題。
“一旦你這個縣的實際產能低于設計產能的30%,省里未來在核準新增礦泉水項目時就會特別慎重。”該發改委官員警告說。
環境隱憂
關于礦泉水開采對長白山環境帶來的影響,趙忠寶給出的回答是,“肯定會有影響,但這種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他的解釋是,安圖境內的礦泉水年流量在2億噸左右,目前的設計產能才1000萬噸左右,僅占前者的5%。
但他也承認,某些地方確實存在超采情況,“有些泉眼的水量比較小,企業過度開采后導致水位下降,會影響周邊及下游的生態環境。”
這樣的負面效應,在礦泉水開采時間最長的靖宇已開始顯露。
“靖宇礦泉水集中開采區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章廣林說,最直觀的反映是,當地居民的水井越打越深。
“省里其實有非常明確的要求,水企開采量控制在泉眼涌水量的70%以內,但仍有企業違規超采。”前述當地官員說。
以韓國農心集團安圖水廠為例,其泉眼日涌水量為2.4萬噸,但允許開采量為2萬噸,開采比例為83%,遠超70%上限。
《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大規模開采礦泉水將對地下水系造成難以預計的影響,可能出現部分涌泉枯竭,會減少區域內河流流量和水蒸發量,對三江流域生態造成影響,對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護產生影響。
此外,礦泉水生產還存在排污問題。
秦永泉說,礦泉水的產出率在70%左右,即生產1噸礦泉水能產生0.4噸污水。以靖宇為例,其2014年的礦泉飲品產量是122萬噸,那就至少產生了52萬噸污水,平均每天產出污水1400多噸。
按照要求,這些污水須通過管道輸送到污水廠集中處理。但本刊記者2014年6月在靖宇縣看到,一些知名水企將污水徑直排放在礦泉水源保護區內。
此前有報道稱,國土資源部對長白山地區礦泉水水質的跟蹤檢測發現,礦泉水水質一直在下降。
一些地區為了短期經濟利益,還將觸角伸向核心保護區內。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長白山管委會下屬的池南區正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鋪設管道,該管道名為防火管道,實為企業的引水管道。
上述林業專家說,長白山的礦泉水開采區正在逐漸向主峰靠近,“如果這個勢頭得不到遏制,給長白山生態系統帶來的環境危害會更大。”
政策日漸收緊
《規劃》出臺后,趙忠寶也感覺到了微妙變化,“省里雖然仍然鼓勵發展礦泉水產業,但態度上比以前謹慎很多。”
比如對于此前一直流傳的惡意占有礦泉問題,《規劃》就明確采礦權人自取得采礦許可證之日起兩年內必須進行開采,否則采礦許可證失效。
在生態保護方面,《規劃》還首次明確提出,水企在長白山開采要繳納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費用。
吉林省發改委官員在上述內部會議上已明確要求各地政府將上述要求作為招商引資的前提,“如果企業能承受就進來,不能承受就不要進來。”
不過,《規劃》中關于礦泉水開采總量的限制仍然在地方引起巨大爭議。
本次規劃提出礦泉水總體產能嚴格控制在5000萬噸/年以內,產能核準總量累計達到4500萬噸/年后,原則上不再發放礦泉水資源開采許可證和取水許可證。
“地方政府覺得這個總量線太低,會限制產業發展。”上述吉林地方官員說,各地的規劃產能加起來已遠超控制總量。以2020年為期限,安圖的規劃產能是2000萬噸,靖宇是1000萬噸、池南是3000萬噸,僅上述三地的設計產能就高達6000萬噸。
對此,吉林省發改委官員警告稱,“各地在制定總量規劃時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求高。”為避免此類情況出現,吉林省此次還將實行多年的礦泉水項目備案制改為核準制。
“備案制是先批準項目后辦手續,核準制是先辦手續后批準項目。”趙忠寶說,省里希望通過核準制來控制礦泉水項目的審批權,“以后項目審批的主動權就不在地方手里了。”
上述吉林當地官員說,這反映出吉林省政府對于各地盲目拉投資現狀的警惕。
在上述內部會議上,吉林省發改委官員說,某水企的8億元項目投資中,近6億元投資是吉林本地沒有享受到任何實惠的,過半投資因買設備而貢獻給了國外,僅有土建和原材料采購是在吉林本地完成。
他舉例說,每噸礦泉水包裝所需的PET材質是28.5公斤,按照5000萬噸產能來算,PET材質的需求量就有14.25億公斤,“如果這些配套材料都是本地生產,幾個化工廠都救活了,但現在都是從外省運過來。”
盡管如此,吉林省仍為長白山地區礦泉水產業發展制定了雄偉目標:到2020年實現產銷量3000萬噸、銷售收入670億元、稅收100億元。而2013年,該區域的礦泉水產量只有127.5萬噸。也就是說,未來7年,長白山地區的礦泉水產量要增長23倍,年均增長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