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36-01
在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閆學的著作《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一書,獲益匪淺。“莫讓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這個教育觀點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從教多年,工作經驗也在摸索和探究中得到了一定的積淀。你要問我,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最大的工作心得是什么?我可以不用思索地回答你:以情育人,教育無痕。下面,我就以我現在班級里的一名男同學小飛為例,談談他的成長和我的收獲。
一、微笑面對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第一次見到小飛,是在三年前的初一新生報名的時候。“老師,我報名。”聽到這怯怯的聲音后,我抬頭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臉,長得很精致。“好。請大聲告訴我你的名字,好嗎?”我微笑著看著他,等著他的回答。他回答的聲音同樣是怯怯的,弱弱的。我當時的感覺是:又是一個內向的男孩。“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一名初中生啦!老師希望你能上課時能大膽發言,下課后能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行嗎?”我拉著著他小小的手,微笑著對他說。“嗯!”他點點頭,嘴一咧,笑了。
老師能微笑地面對學生,這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的微笑,既能給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生活環境,也能增添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二、細心觀察學生,尋找教育契機
小飛的入學成績,在班級中等偏上。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第一次摸底考試中,他居然考到班級的倒數。這讓我很驚詫,怎么僅僅才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會有這么大的退步,原因在哪?我暗暗下決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幫助小飛走好這初中的第一步。從此開始,小飛就成為我的重點觀察和教育對象,細心的觀察讓我發現了小飛身上存在的很多缺點:他上課經常分心,除了我布置的作業,其他作業拖拉現象嚴重;他不善于和同學交流,總是喜歡一個人默默地呆著……
班主任工作是繁多而復雜的,尤其是在開學的時候,學校里各項工作同時開展,許多都要班主任去落實。可是,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班級工作盡早步入常軌,要想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期,班主任老師要養成細心觀察學生的習慣,尋找教育契機,幫助學生走好初中生活的第一步。
三、耐心開展工作,認識教育的反復性
于是,我利用點滴時間主動找他談話:走廊里、教室里……隨處都有我們交流的身影。我總是耐心地詢問他在學習生活中是否有什么需要老師幫助,真誠地和他一起分析學習現狀。每一次的交流過程都是流暢的,氛圍是和諧的,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我也能覺察到他每一點細微的進步。
我知道沒有立竿見影的教育,教育是個反復抓,抓反復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學生也是在不斷糾錯的過程中成長的。
四、重視家校聯系,構建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送進學校的孩子都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經是具有了一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想要真正地幫助一個學生進步,不能僅僅滿足于解決學生顯露出來的表面問題,而應該和家長聯系起來,全面了解學生,真正找到問題學生的問題癥結,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為了幫助小飛,我多次與家長聯系,全面了解小飛的學習生活情況,其母也多次到學校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家長的態度很是積極。這一切讓我覺得小飛的退步肯定是因為剛從小學升入中學,學習的節奏跟不上、學習的方法不適應而已。“三分教誨,七分等待。”我相信假以時日,小飛一定能順利地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步伐,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升入初三,小飛在一個星期一早上居然不辭而別,他離家出走了。他留下了一張紙條,告知父母要獨自出去闖蕩,希望父母不要找他。當他母親急急地通知我這些的時候,我怎么都想不通,他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么?反思自己平時為他所做的一切,也感覺是盡心盡力了。為了盡快找到小飛,我請他母親把小飛最近在家的表現詳細地敘述了一遍,再和學校里與小飛關系比較要好的同學進行交流后,我覺得小飛的問題不在學校而在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我一方面安慰小飛媽媽,明確地告訴他,孩子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可能是你們家庭里某一方面出現了沖突,他不知道怎么解決,就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回避了。另一方面,我得知小飛出走時帶了一只手機,我建議家長用短信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告知孩子,孩子不在家大人很焦急,回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回家和大人一起解決。同時,我也問家長要來了小飛的電話號碼,一天內多次與他用電話或短信聯系,努力說服他趕快回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飛于當天傍晚回到家里。
因擔心小飛爸爸的急躁脾氣,怕孩子回家后,問題仍得不到圓滿的解決,晚上,我又與小飛媽媽電話聯系,表明我想要家訪的愿望,希望能找到小飛離家出走的真正原因。沒想到,小飛委婉地拒絕我家訪,我立即提出邀請,真誠地邀請小飛一家到我家來坐坐,希望能真正幫助到小飛。沒想到,小飛同意了。那天晚上,小飛的父母開誠布公地交流小飛在家的真正表現及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的欠缺。這次交流,一方面讓我真正走進了小飛的家庭,真正了解了小飛。另一方面,也為青春期的小飛和他樸實的父母提供了一次平等交流的機會。小飛父母不再一味地指責孩子,孩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父母的苦心。第二天,我又單獨約了小飛媽媽,就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進行探討,希望對她,對她教育小飛都有所幫助。
這件事已經過去快半年了,小飛從那以后再也沒有過這樣沖動的行為。雖然成績仍不是很樂觀,但是我覺得對于孩子來說: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結果重要!現在,每天看著他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上課能認認真真地聽講,作業能清清楚楚地完成,能和同學友好相處,這對我來說,也是耕耘之后的收獲!
其實,這樣的收獲很多。我常自比是一名教育的農夫,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埋頭耕耘。堅信只要用心去耕耘,必定會有收獲!從前我都認為是老師造就了學生,現在我卻認為是學生造就了老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雙方,沒有了受教育者,哪來教育者,又怎么去談教育!從今往后的每一天,我都要告誡自己,熱愛學生吧,尊重他們的個性,感謝他們,因為他們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成熟的過程!讓我們用真情去澆灌祖國的花朵,靜靜地等待花朵的綻放,讓我們的教育如春風般不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