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出臺全國首部“多規合一”法規
4月28日,全國首部保障“多規合一”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多規合一管理若干規定》,已于5月1日起實施。《規定》首次完整界定 “多規合一”的概念內涵,即建立以空間戰略規劃為統領,協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涉及空間的規劃,構建業務協同和建設項目審批信息管理的平臺,完善建設項目的生成與審批制度,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安排。
《規定》明確了空間戰略規劃的引領地位,即根據國家、省發展戰略要求,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階段性安排,組織編制和實施的對城市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事項作出的戰略性展望和部署,是統領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宏觀性規劃,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發展具有全局性、決定性指導作用的城市發展戰略。
據當地媒體報道,2014年以來,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引領下,廈門“多規合一”工作形成的“一張藍圖”“一個平臺” “一張表” “一套機制”等實踐成果,以及審批負面清單加告知承諾制、自貿試驗區可對建設項目生成及審批采取更簡易程序等新內容都已寫入《規定》當中。
圍繞這些實踐成果的進一步落實,《規定》明確,“多規合一”協調機構應當依托綜合平臺,組織建立由發展改革、規劃、國土房產牽頭和其他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建設項目生成工作機制。同時,《規定》還明確,建設項目審批納入綜合平臺“統一管理、統一收件、同時受理、并聯審批、同步出件”的運行機制,解決以往因“串聯”審批導致的審批效率低下、社會資源浪費等問題。總之,《規定》的出臺,從法理上為“多規合一”的底線思維提供了法規支撐,明確保護空間和建設空間,將城市發展從過去的無限蔓延式轉向精明發展、緊湊發展,從根本上保障了“一張藍圖干到底”。
廈門編制空間戰略規劃應遵循的6項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