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重大人才工程分地區數據要報
■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提高人才質量,優化人才結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本期按照“重大人才工程”專欄所涉及的六個方面,將各省區相關數據報告如下。
2015年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共產生307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1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14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4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其中,北京市分別有80人、13個、15個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數量居全國之首。江蘇有29人入選“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數量居全國之首。在創新人才推進方面,各地也不遺余力,拿出了“真金白銀”。
【北京】從2014年起,北京市啟動實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杰出人才75名,領軍人才900名,青年拔尖人才500名。另外,2011年至2015年底,北京市“領軍人才工程”共資助150名科研人員及其團隊,涉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10個新興產業領域。

2015年度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地區分布(單位:人)
【上海】在“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年齡在50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家有160人,占到了總數的52.5%;獲獎項目的所有完成人中,這一比例達到了79.7%。分別比2014年提升了5.7和3.0個百分點。上海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的比例,在全國處于領跑地位。
【廣東】自2009年起,廣東在國內首先以團隊的形式規模化引進高層次人才。到2015年底,共引進91個創新科研團隊到粵創新、創業。其中來自境外的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團隊共有29個。另外,2015年深圳新引進18個孔雀團隊,資助資金4.2億元,各團隊分別獲得1500萬元至4000萬元不等的資金。
【黑龍江】截至2016年4月,全省81所普通高校中已有53所院校建立了160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總面積達17.28萬平方米,已入駐創新創業團隊704個,注冊企業352個,共吸納創新創業大學生9341名。
【山東】自2010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共設置首席專家22名,崗位專家179名,綜合試驗站站長117名,帶動2000多名農業科技人員廣泛參與。
目前,我國4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占黨政人才隊伍比例達62.7%,占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比例達78.6%,占專業技術人才比例達78.9%。全國共有354名青年拔尖人才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其中自然科學類278人,哲學社會學、文化藝術類76人。
【四川】2015年,全省新增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32名,“千人計劃”入選者總計達221名;新增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入選者11名,“萬人計劃”入選者總計達36名。
【廣東】截至2015年底,廣東組織實施了“特支計劃”中的南粵百杰、百千萬領軍、百千萬青年拔尖項目。至今已連續評選出四批共59名南粵百杰培養對象,一批30名百千萬領軍人才和49名青年拔尖人才。
【山西】截至2015年9月,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已有27名。其中,80后占比超過半數,年紀最小的還不滿30歲。省財政對入選者給予30萬元至60萬元經費支持。按學科門類分,自然科學領域2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4人。此外,第二批人選打破了身份界限,民營企業人員首次入選;打破了職稱界限,10名人選中副高職稱4人,無職稱1人。
2015年,中國企業家俱樂部49位理事所管理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合計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建】2015年,省經信委聯合廈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開展領軍人才培養工作,培訓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40人,并與全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形成良性互動、課程互補。

2015年度國家級青年人才相關獎勵地區分布(單位:人)
【廣東廣州】2016年,廣州市對現有金融高級管理人才給予獲評當年補貼20萬元;對當年新引進的金融高級管理人才給予一次性安家補貼30萬元。對現有的金融高級專業人才給予獲評當年補貼10萬元;對當年新引進的金融高級專業人才給予一次性安家補貼20萬元。對現有的金融領軍人才給予獲評當年補貼50萬元,對當年新引進的金融領軍人才給予一次性安家補貼100萬元。特別優秀的金融領軍人才,可按“一事一議、補貼資金上不封頂”的原則研究辦理。
近日公布的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創業人才名單分別有558人和57人入選。此外,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遴選工作,新增人選354人。至此,全國得到“萬人計劃”特殊支持的人才達到近1200名。
【安徽】“十二五”期間,全省8名外國專家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7名外國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四川】2015年,四川省“千人計劃”共有154名海內外引進人才和19個頂尖創新創業團隊上榜。此外,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48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7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8名。
【北京】目前,北京地區有700多名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學者1337人,分別占到全國總數的1/2、1/3;在北京認定的759名高層次人才中,192人已入選“千人計劃”;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有67名當地專家,占全國總數的1/3;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近4000人,高層次人才資源十分豐富。
【天津】“十二五”期間,全市共引進海內外人才2.7萬人,在津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9萬人,實施引智項目2229項,每年在津開展合作交流的外國專家超過2萬人次。

中國科學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地區分布(按工作地分)
【上海】目前,全市有771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中央“千人計劃”,其中24人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676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上海“千人計劃”;2787名留學人員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常住上海的外國專家達8.8萬余人。上海連續三年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拔得頭籌。
【浙江】“十二五”時期,浙江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18萬、外國專家17.8萬人次,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25名。目前,浙江省共引進省“千人計劃”141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451人。
【黑龍江】截至2014年底,全省擁有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即“千人計劃”專家5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即“萬人計劃”專家23人。
2016年,全國將舉辦國家級高研班300期,計劃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2萬余人,新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20個,培養培訓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127萬人次。

【吉林】吉林省工信廳與吉林大學聯手打造全國首家省級企業云端課堂自2015年3月試運行以來,已在全省10個地(市)設立了12個云端課堂教學服務中心,在60個縣(區)設立了70個云端課堂教學服務站。目前,已為吉林省首期食品醫藥企業品牌培育與品牌運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等6期培訓班開展在線直播服務。
【安徽】“十二五”期間,全省組織實施專家服務基層活動71期,培訓企業和農村各類人才7.5萬人次,建成省級專家服務基地5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1個。
【河北】2016年,全省培訓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1萬人次以上,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大力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加快推進省級民營經濟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年內基地總數達到200家以上。
【廣東】華南農業大學是國家首批20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之一?,F已累計培訓學員2196名。繼續教育遠程學習平臺——嶺南學習網已制作上線網絡課程133門共計473學時。目前嶺南學習網在線注冊學員達1.7萬,已有7萬余人次通過嶺南學習網完成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年度培訓。
【天津】“十二五”期間,全市共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21.1萬余人;認定20家市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天津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站”在線培訓人數已超過16萬人;制定了4大類32門課程的公需課目指導目錄,開發設計了100余門公需課程遠程培訓課件。
截至2015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1.65億人,僅占就業人員的20%,高技能人才總量4501萬人,占技能勞動者比例為27.3%。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特別是制造業強國,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占到技能勞動者總數的40%以上,差距不小。

【山西】2016年,山西省將選拔、建設4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1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省級財政將分別給予300萬元和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到2020年底前,將建設40個省級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點支持建設6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此同時,培養技師15萬人、高級技師5萬人,技師和高級技師總量達到30萬人,其中2016年將新增高技能人才5萬人。

【新疆】2015年,自治區共評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6個,其中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2個,其中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10個。此外,新疆從2012年啟動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至2015年上半年,全區高技能人才達到52.2萬人,5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1.1萬人。
【江西】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省新增3家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3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累計獲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5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5家,共獲得中央財政建設補助資金7650萬元。
【河北】截至目前,全省已經投入6.57億元建設了49個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和兩個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投資500萬元建立了5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后,河北省將利用3年的時間,再建5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市近年來紛紛推出多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是科技人才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為此,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同時,要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制度,用全球視野下大力氣引進高端人才,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不斷提高我們在全球配置人才資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