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他們創新的思維,讓他們自學、自解、自悟、自品、自得,由疑到悟,由悟到用,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感知,才會讓學生逐步走向獨立、自主,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58-01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是創新能力品質中的核心因素。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動力,而創新能力則是民族和社會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條件,也是民族和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標志,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是時代賦予老師的重任,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己首先應該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的開始并始終影響整個創新活動,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產生、發展、檢驗和論證,由實踐到意識,又由意識到實踐,一直貫穿于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樹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語)的意識,要敢想敢做,要有能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能發現并能發展自已的創新能力,敢于標新立異,隨機應變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對于約定俗成的教學方式要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性,這是時代更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重任。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強烈創新意識的鼓勵下,才可能產生強烈創新的動機,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造性思維。
其次,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 提。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必須依賴于積極的 指導和鼓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興趣
捷克偉大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可見興趣對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作用,只有讓學生喜歡,對創新感興趣,才能燃起他們求知和創造的烈焰。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應充分運用新教材這一載體,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保護并激發他們的潛能,在他們的頭腦里樹立“我能行”的思想,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獨立探求知識的學習環境,才能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意識到自己有創新的可能,從而自覺地投入到創造性的行列中去,如在《愚公移山》
一文的教學中,我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后,又讓學生討論愚公移山的現實意義,有個別學生便提出“愚公移山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移山浪費人力資源,不如搬家好”等不同觀點。有的學生則更深入的指出我是以“人定勝天”的固定思維來分析現實問題,但“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行不通的。通過這種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全班形成了一場大討論,都在為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這樣不僅使學生觸類旁通,學會自主解決各種疑難,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啟發和鼓勵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教師不能讓學生的思維拘泥于一種成型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之中,而應經常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思考、多琢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學生在分析任何事物時,也就都能自覺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以激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二、創設疑境,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古人云:“學貴有疑,疑為思之始,學之端”。初中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極強,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在引導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認識到,引導學生質疑,并不是簡單地通過傳授知識來消滅問題,而應該通過傳授知識來引發更多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創設疑境的輔助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樣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對學生的質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輕易地否定或諷刺挖苦,要知道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要下定多大的決心,更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提問題,老師問學生答是一種極其低下的學習方法,不僅效率低,更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
3、應當意識到,當學生能針對老師的問題提出新的疑問時,他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已經漸漸形成,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掌握一些思維方法才為上策。
三、激發想象,培養學生的連續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性活動順利展開。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觀察感知,豐富表像積累。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創造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指導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如實物、圖片、影片……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如風霜雨雪、花鳥蟲魚、人情風俗、親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善于將觀察到的用于課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訓練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想象的發展。
2、啟發引導,拓寬想象空間。如果我們單純談教學,忘記了教學活動背后還存在著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會變成一種缺乏生氣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