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77-01
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特征,是人作為深惠活動主體的而本質屬性。學生在學習中認識的主體,既是實踐的主體,又是發展的主體。在許多的情況下,不是學生不積極、不主動,而是教師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沒有給學生主體性的培養留下充分的余地,學生很少有機會開動腦筋想問題提疑難。將教師意識和教育管理放在了第一位,束縛了學生,壓制了學生的創造力,讓教師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生了錯位。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要真正做到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
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每節語文課在訓練的而時間、訓練的數量或訓練面上都要給于保證,讓每個學生有充足的讀書時間、獨立思考的時間,真正做到動腦、動口、動手,把訓練落到實處。很容易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提問指名回答,有的學生站起一言不發,聲音小的嘴皮微動。其原因是,有的學生不但大膽發言,怕是答錯了后老師會批評指責,學生會譏笑。這種現象可能是老師平時對學生態度粗暴,學生把老師視為“警察”。所以我認為教學效果的好壞重點取決于師生關系所處的狀況,師生關系融洽,相互尊重,環境和諧,學生才敢于問,敢于發表各種見解,才能將主體力量充分展示。學生在課堂上才敢大膽想象和快樂的動腦、動口、動手,真正做到發揮主體作用。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以前的傳統教學是由老師講、學術聽,只關注教師如何教,對學生如何學則是不重視。,只是關心學生是否學會。因而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指揮棒轉,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把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有很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比如我在上《田忌賽馬》這一課時,待學生把課文弄懂時,我提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課文敘述了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不同,就回取勝?”讓學分組討論如何才能取勝。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興趣很濃,討論好后都爭著回答,有的說:“按出場上、中、下的順序,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強,所以第一場田忌必輸無疑,第二場田忌在孫臏的而指揮下,改變了出場順序,所以輕而易舉地贏了齊威王…….。”我又問:“孫臏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踴躍回答:“孫臏相當于孔明,會算、會設計、會想辦法,足智多謀,同時也教育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要有智慧才能取勝”課堂氛圍熱烈,學生興趣盎然。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是,目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許多教師還是串講串問,牽著學生走,沒有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質疑問難時,往往不能提在點子上、關鍵處。這時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的質疑問難熱情。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協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應形成了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例如:教《跳水》一課時一位學生一個句子連讀三遍沒讀好,把其中一個“破”字丟掉了。同學們笑了,她卻莫名其妙,老師說:“由于你太緊張,丟了一個‘破字,再來一遍,第四遍萬一還讀不好也不要緊,因為還有第五遍!”終于這位學生把這個句子讀得既正確、又流利,聲音還很響亮。這樣的細節,看似瑣碎,卻營造了一個寬松安全的心理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老師提出“讀完課文后,你們有什么疑問”時,學生踴躍舉手,紛紛提出了“誰跳水,為什么跳水,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跳水,課文給我們什么啟示”等屬于自己的問題。這樣人人參與,全面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掘每個學習者的潛能。
四、是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
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五、結合課文,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
居里夫人說過:“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自力。”說明了明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無窮的魅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要求學生自覺學習,養成勤查字典、認真讀書、認真思考、聽廣播、勤動筆等良好習慣,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
總之,在當今時代,凡是注重發展、調動、培養和提高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正確的、有價值的、進步的教育。所以,我們要求遠遠走在教學是的前面,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盡最大努力去喚醒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和個性特長,引導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