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藝,秦忠俊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 學報編輯部,湖北 襄陽 441118)
?
軍事學術期刊編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研究
李藝,秦忠俊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學報編輯部,湖北 襄陽441118)
軍事學術期刊是軍事學術研究成果發表的陣地,是軍事學術和方法論交流討論與研究的載體,也是軍事學術傳承的重要平臺。從剖析軍事學術期刊作者的不良學術研究表現與心理分析入手,揭示了軍事學術期刊不端行為的諸多表象,從作者、編者、環境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成因探究,提出了軍事學術期刊編輯在防范學術不端行為中要履行好四種職能、充當好四種角色:當好一面鏡子,做學術規范的鑒定者;樹好一面旗子,做學術道德的傳播者;用好一把剪子,做學術標準的捍衛者;搭好一把梯子,當品牌傳播的推動者。以期使軍事學術期刊在開展學術交流、促進部隊建設和人才培養、繁榮軍事理論研究、提高部隊作戰能力中更好地發揮“平臺”和“陣地”作用。
軍事;學術期刊;編輯;學術不端;防范
在學術期刊建設中,防范學術不端行為是提高期刊質量、創建期刊品牌的重要環節。軍事學術期刊編輯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學術不端行為及類似問題,必須引起警惕重視,認真分析研判,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學術不端行為,努力凈化學術氛圍,讓軍事學術期刊更有力地傳播學術成果,為軍隊全面建設提供理論與技術服務。
1.1軍事學術期刊作者學術研究的不良表現
一是署名掛名的多,潛心研究的少。該類人員不關注課題研究方向,不收集資料,不提煉主題提綱,不潛心思考對策,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同事、朋友等身邊作者或者期刊編輯身上,謀求以第二、第三作者身份掛名,以完成科研任務為目的。二是臨時抱佛腳的多,認真積累的少。該類人員平時不針對教學或者專業領域進行認真研究,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在評職評獎這個風向標對學術論文的要求下,驅使個人臨時抱佛腳,厚著臉皮找作者、求編輯,只要能發表,不擇手段、不計成本。三是濫竽充數的多,自主創新的少。該類人員把一些在低檔期刊出錢就能發表的文章拿來充數,或者把別人的文章進行簡單的拼湊、剪切、粘貼、復制成一篇軍事學術會議論文,由于部分軍事學術論文具有一定的涉密性,不公開發表,給了他們抄襲剽竊的機會。
1.2軍事學術期刊作者學術研究心理分析
一是無關心理。認識上存有偏差,認為工作是分內事,必須做好,科研是額外任務,可有可無,有的甚至認為搞科研只是為了評職評獎,跟履行工作職責沒有太大關系。二是浮躁心理。部分作者功利思想嚴重,為盡快完成科研任務,不惜動用金錢人情手段,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鉆研精神,因此,雇人寫文章、花錢買專利、剽竊抄襲等現象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三是撞鐘心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求人掛名發一篇,達到規定的數量就滿足了,濫竽充數,得過且過, 質量不高,所謂的成果沒有突出專業特色,沒有著眼部隊需求,存在科研與工作脫節、與部隊實際脫離、與 實戰要求脫鉤的“三脫”問題。
學術期刊出現不端行為是復雜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有內因也有外因,也與學術界自律機制的失軟和他律機制的低效有關,對此要區別分析。
2.1作者原因
一是作者思想不重視與單位指標要求高的矛盾。為總結軍事訓練規律、推廣軍事訓練成果,軍隊各單位對所屬人員都明確了科研目標任務,有的還有責任書制約和懲罰措施。大多數人員能按要求執行,只有少數自律意識差、思想不重視的,漠然處之。二是作者科研水平低與學術期刊要求高的矛盾。科研工作是一項既消耗體力、腦力、精力、財力,又十分枯燥的工作,科研能力強的作者經常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能力差的只能交白卷,作者能力上的參差不齊導致科研成果分布很不均衡。同時,研究方法不科學,也容易造成科研成果數質量相差較大。如軍隊院校部分教員教而不研,或研不為教,教研“兩張皮”。部分教員不注重知識積累,遇到課題申報,倉促應戰,放松乃至放棄自律,結果往往不盡人意。三是“供求”雙方巨大的“剪刀差”。受姓軍涉密的限制,軍隊人員在地方學術期刊發文需嚴格脫密,層層把關,如此以來,原汁原味的、“軍味”較濃的東西所剩無幾,稿件質量自然不會很高,地方期刊刊用的幾率不大。因此,只有謀求在軍事期刊上發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CN刊號的軍事學術期刊只有282種,有國際標準ISSN的就更少,這些軍事學術期刊一年刊用的稿件數量相當有限,而部隊有發表需求的作者群體龐大,“供求”雙方存在著巨大的剪刀差。發稿數量有限性與作者需求迫切性間的矛盾,導致有些優質稿件棄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作者的積極性。
2.2編輯部原因
一是學術期刊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情稿、關系稿問題,軍事學術期刊也不例外。少數作者明知自己的文章不是精心研究的成果,而是東拼西湊的“雜交體”,質量達不到刊用要求,往往不擇手段地找關系、托人情,謀求照顧發表。二是少數軍事學術期刊為了增加發行量,向部隊有關單位領導約稿。由于訓練戰備任務重,部分領導沒有時間撰稿,往往讓秘書參謀代勞,受視角高度限制,稿件質量往往達不到學術研究的要求。三是有的期刊編輯部為提高知名度,開設專題欄目組稿。組稿單位的一些人對征文工作不重視,為了及時交稿,面對他們本不熟悉的課題,只能走抄襲的路子,造成組稿質量不高。四是有的期刊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盲目編印增刊或專輯。每年出版諸如“**家”“**辭典”“**訪談錄”等大頭銜的叢書,誘導讀者花錢訂購,變相收錢就可以讓其作品入選,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為剽竊、抄襲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2.3外部環境機制原因
一是導向機制不合理。以軍隊院校為例,軍校教員考評晉升的衡量指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形成了名利驅動的客觀現實。教員一般很難申請到課題,一旦申請了課題,又急于要求出成果、評獎。如果不能達到課題預期結果,調職晉級就會受到影響。基于此,部分作者鋌而走險,用偽造、剽竊、抄襲等不正當手段編造合理的結果,一旦成功,就有可能獲得預期的名利。二是學術管理不到位。對單位,學術管理部門沒有制定有效的他律性制約制度,科研團隊沒有形成合力,不能集智攻關。對個人,十八大以來,軍隊院校按上級要求停止發放科研獎勵,機關沒有及時出臺配套的激勵引導措施,教員學術成果數質量明顯下滑。很多教員認為,上課有課時補助,可辛辛苦苦寫篇文章發表,自己還要掏版面費,科研缺乏內動力。三是評價激勵機制不合理。一方面,在評價機制中,人們往往只關注結果,不在乎過程,放棄過程中的不當性;發表與不發表一個樣、發表多與少一個樣,質量高與低一個樣。另一方面,對不端行為沒有嚴厲的懲罰措施。目前,許多單位對科研不端行為還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人員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輕,造成了學術不端人受責成本低的寬松環境。
3.1當好一面鏡子,做學術規范的鑒定者
學術不端行為其本質在于行為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不屬于自己的或是偽造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成果,以達到獲得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目的,具有不勞而獲或少勞多獲的主觀意圖和行為特征,影響社會公正,其手段逐漸趨于隱蔽和快捷。教育部2009年3月29日發出的《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中列舉出了七種學術不端行為[1]。科技部第11號令《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對六種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界定,違反科學共同體公認的科研行為準則的行為統稱為學術不端行為[2]。國家層面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內涵和外延基本做出了認定。這些認定就是“照妖鏡”,軍事學術期刊的編輯要手拿“照妖鏡”,對照以上標準對稿件審核把關,剔除與軍事學術期刊所設欄目關系不大的論文和比較明顯的學術造假行為。對于前者,編輯很容易區分,而對于后者,就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比如與作者聯系,對文章觀點、引文進行求證,利用信息資源庫對文章進行查重,對把握不準的文章,依托中國知網CNKI、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進行檢測。
3.2樹好一面旗子,做學術道德的傳播者
期刊是旗幟,樹好護好旗幟就要靠教育。要搞好學術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教育先行。通過廣泛深入的學術道德教育,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學術道德觀。軍隊單位主管科研的機構要把學術道德教育納入經常性思想管理教育,做到學術道德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與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與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相結合。既要定期開展學風校風、師德教風、職業價值觀、軍人道德規范等教育,又要根據人員的思想反映和現實表現,開展經常性調查研究、談心交流等活動,搞好隨機教育,不斷凝聚共識,規范行為。引導廣大科研人員牢固樹立“靠素質立身,靠勤奮創業,靠業績進步,靠品德做人”的意識,促使他們自覺格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努力做學術道德和良好學風的維護者、踐行者和弘揚者。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淡薄名利、安心盡心,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搞教學、做學問上來。同時,教育要緊貼實際、見人見事,對抄襲、剿竊、侵吞或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不良行為,要嚴肅處理,不斷加大教育力度,把一個人的錯誤作為大家受教育的資源,幫助大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價值追求,認清學術造假行為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防止出現傾向性問題。
3.3用好一把剪子,做學術標準的捍衛者
軍事學術期刊編輯,是期刊的幕后工作者,是為人做“嫁衣”的。因此,要用好發稿這把“剪子”,敢于對不合格的文章說“不”,善于對不符合標準規范的地方進行修剪。以對讀者負責、對學術標準規范、對期刊負責的態度把好審稿編輯關口。一是編輯要認真審理每篇稿件。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編輯在初審時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篇稿件,在應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時,編輯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檢測結果認真分析,從學術的角度審視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創新點,仔細分辨雷同程度,裁定是否侵權。二是建立科學審稿制度,優化稿件質量監督體系。軍事學術期刊編輯部應該嚴格執行期刊稿件“三審制”[3]:編輯初審、審稿人二審、主編終審。編輯初審的任務是剔除那些與軍事學術期刊開設欄目關系不大的文章,還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學術造假行為,把住第一道關卡。審稿人二審的目的是判斷文章的學術水平、發現稿件專業領域的學術不端行為。主編終審是最后一道關卡,二審環節沒有被發現的學術不端行為,到了主編終審環節定會原形顯現。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嚴格執行編輯“三校制”,編輯“三校制”是在稿件通過三審后,進入校對發表環節的重要工作。校對環節也要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期刊編輯工作認真、細心,同樣可發現學術不端行為端倪。三是遴選最佳審稿人,構建第二道防線。審稿人的選擇甚為重要。選擇的審稿人,應對各自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最新動態了如指掌,能更準確及時地識別稿件中的抄襲剽竊內容。原則上,要盡量避免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合作關系、親友關系,以免審稿人手下留情,放寬審稿尺度;要選擇時間觀念強、有責任心、辦事效率高、公平公正的審稿人,以避免時滯過長而導致一稿多投情況的發生。
3.4搭好一把梯子,當品牌傳播的推動者
要提高期刊質量、擴大品牌效應,軍事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從自身做起,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一要提高自身學術道德修養。編輯要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和業務能力,增強工作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編輯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擁有一定的學術資源話語權。因此,加強編輯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性[4]。二要營造良好氛圍。編輯人員要善于發現原創、尊重原創、弘揚原創,對構建新理論、提出新觀點、采用新方法的文章,要大膽采用;對剽竊他人的、引用過時的、沒有新意的文章,要堅決擯棄。一旦發現稿件有不端行為,要第一時間與作者溝通聯系,指出存在的問題。對被舉報有不端行為的文章,編輯要向原創者道歉,并在期刊上對不端行為者曝光,將該作者列入黑名單,今后不再刊用其文章。三要加強教育指導。加強學術道德、學術規范、知識產權法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對于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教育的方法很多,有的是期刊編輯到作者單位進行學術講座,有的是編輯在與作者溝通交流中進行教育指導,明確發文的標準要求,有的是在期刊發表學術標準規范聲明。期刊可適當設置相關欄目,宣傳學術規范、學術道德、出版法規,宣揚恪守學術道德、學術規范的楷模。
[1]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范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董磊.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對策[J].海軍學術研究,2014,(5):68~70.
[3]郭婕.淺析不良學術行為對軍校學報的影響及對策[J].武警工程大學學報, 2012,(7):73~76.
[4]劉彥超.學術期刊應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相關問題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13,(7):85~89.
2016—05—31
李藝(1970—),男,湖北廣水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軍事教育管理.
G237.5
A
1009-2714(2016)03-0173-04